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局解手术学杂志2006年第15卷第1期

静脉内区域性麻醉在儿童上肢骨折中的应用

来源:局解手术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儿童。麻醉。上肢骨折静脉内区域性麻醉是一种先阻断肢体血液循环,再将药物注射入四肢静脉而达到局部麻醉的方法。本麻醉方法适用于肘关节和膝关节等手术时间不超过1h的小手术。...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儿童;麻醉;上肢骨折
            
  静脉内区域性麻醉是一种先阻断肢体血液循环,再将药物注射入四肢静脉而达到局部麻醉的方法。本麻醉方法适用于肘关节和膝关节等手术时间不超过1 h的小手术。本文作者于2005年1至6月将此方法应用于125例前臂、手腕部和手指骨折的患儿,镇痛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25例,其中男90例,女35例。年龄7~16岁,平均年龄10.2岁。其中腕部骨折22例(17.6%),前臂骨折89例(71.2%),指骨骨折14例(11.2%)。

  2 方法与结果
                                                                                          125例患儿均采用充气止血带阻断患肢静脉回流,再静脉注射0.5%利多卡因达到局部麻醉效果,然后施行骨折复位固定术。122例(97.6%)患儿无不良反应,顺利骨折复位固定;3例(2.4%)出现轻微头昏、耳鸣,经吸氧后改善。无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详细询问患儿病史、过敏史、年龄及体重,通常年龄不小于7岁,体重不低于25 kg。静脉内区域性麻醉在专门的操作间进行,护士应准备好各种急救药品及器材,如氧气、吸引器、心电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等。患儿采取半卧位或端坐位。在患肢和健肢的手背分别两条静脉通道,患侧用于注射利多卡因,健侧为备用,在紧急情况下给予抢救药物。将充气止血带固定在患侧上臂,内层使用薄棉垫保护皮肤并防止漏气。压力的设置高于患儿动脉收缩压20 kPa,一般在30~333 kPa之间,充气后确认桡动脉无搏动。缓慢静脉注射利多卡因,使用0.5%利多卡因0.4 ml/kg,相当于2 mg/kg,经生理盐水稀释后缓慢注射,时间不少于60 s。患儿局部皮肤会发白并感觉麻木,手术在3~4 min后进行。术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护士在操作中应观察患儿面部表情,监测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每5 min记录一次。如有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放松止血带前,严格放气充气三次循环。即使手术完成迅速,必须等待20 min后才可放松止血带。松开前先降低止血带压力3 s,然后充气到最初设定压力,持续60 s,再减压升压,反复循环3次才可完全打开止血带。如果止血带压力降低太快,大量利多卡因可进入循环系统引起毒性反应。

  静脉内区域性麻醉在儿科急诊的疼病治疗中是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方法。护士应熟悉利多卡因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例如头昏、困倦、肌肉痉挛、耳鸣、惊厥、心动过缓、低血压等。熟练掌握操作步骤,控制止血带的使用时间。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确保患儿安全。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儿科,重庆,400042)

  (编辑:左艳芳)

  [收稿日期] 2005-10-16                                                

作者: 刘蕾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