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低血钾;补钾;补镁;心电图;麻痹
低血钾性麻痹以驰缓性瘫痪为特点,轻者仅表现为对称性肢体无力,重者则可出现呼吸瘫痪及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危及生命,发作时无意识及感觉障碍。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04年8月收治92例低钾性麻痹病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收治92例病例中,男81例,女11例,年龄20~55岁,中位年龄28.5岁。起病至入院时间24h内35例,24~48h共46例,48h以上11例。
1.2 临床表现
92例均有肢体对称性麻木、乏力、以双下肢为显著。双上肢肌力:Ⅰ级15例,Ⅱ级14例,Ⅲ级31例IV~V级32例。双下肢肌力:0~Ⅰ级41例,Ⅱ级21例,Ⅲ级18例,IV级12例。腱反射减弱54例,消失15例。出现呼呼困难5例,心悸32例,腹胀11例,尿潴留3例,合并上呼吸道感染12例,急性肠炎5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4例,酗酒后3例。
1.3 辅助检查
轻度低血钾(3.0~3.5mmo1.L)7例、中度低血钾(2.5~3.0mmol.L)47例,重度低血钾(小于2.5mmol.L)38例。心电图示T波改变(低平、倒置)30例,出现U波45例,U波大于T波30例,ST段水平下移20例,室性心功过速15例,室性心律不齐4例,房室传导阻滞18例(其中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第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2例,第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2例)室性期前收缩10例。
1.4 治疗
低血钾性麻痹发作期,轻中度者静脉滴注及口服补钾同时进行,每日补钾总量为4~8g(静脉滴注及口服各占半量),给予静滴注0.2%~0.3%氯化钾溶液(用0.9氯化钠或5%葡萄糖稀释)口服则予10%氯化钾10ml加牛奶口服或开水稀释口服,每天3~4次,瘫痪缓解、症状改善后改为全部口服补钾,每天3~6g,持续约1周。
重度低血钾及出现心律失常或呼吸困难者给予0.4%~0.6%氯化钾持续静脉滴注,以1g.h的速度持续静脉滴注[1] ,每天滴注氯化钾量6~10g,最多不超过15g,并进行持续心电监护,每2h至4h测血钾1次,以防高钾血症。当呼吸困难及心律失常改善,血清钾达到2.5mmol.L时,则按轻中度低血钾治疗。
重度低血钾者每天用25%硫酸镁5~10ml加入液中滴注(38例重度低血钾性麻痹中有7例给予补镁治疗,能较为迅速改善症状),轻、中度低血钾者一般不需补镁。同时应注意抗感染及其它疾病的治疗。
2 结果
本文92例患者除1例死亡外(入院后15min死亡,当时测得血钾1.2mmo1.L)经过补钾等治疗后肌力均恢复正常,复查血清钾及心电图均恢复正常。中位住院4.1d治愈出院,轻中度患者中位住院时间3.6d,重度患者中位住院时间4.5d。其中7例补镁治疗者中位住院时间3.8d,有明显的差距。
3 讨论
低血钾性瘫痪的发病机制至今仍不十分清楚,可能与肌细胞膜功能异常有关[2] ,发作时细胞膜的钠—钾泵兴奋性增加,使大量钾离子内移至细胞内导致低血钾,另外,低血钾还可能与肾脏排钾增加有关,有文献报道,低血钾性瘫痪的病人在24h尿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可因肾小管功能障碍为主的原发或继发的肾脏疾病引起,也可由肾脏以外疾病,通过对肾脏的影响而失钾。经肾失K + 者多伴有酸碱平衡障碍或高血压等。低血钾性瘫痪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足量补钾。重度低血钾者按常规小剂量补钾往往难以奏效,故需加大补钾的浓度及适当的速度。本组病例的重度低血钾患者,均予0.3%~0.6%氯化钾持续静脉滴注,疗效较为理想。但补钾过程应严密观察、心电图变化及监测血清钾,避免出现高血钾。在低血钾未纠正以前应避免使用不含钾或低浓度钾的液体,尤其是高渗葡萄糖、可使血钾进一步下降,加重病情。另外,碱性药物,胰岛素及高渗氯化钠等亦会加重低血钾应慎用或不用。低钾与低镁同时存在。镁参与机体甚多生理功能,它能与细胞内许多重要成份如三磷酸腺苷等形成复合物而激活酶系,从而对葡萄糖酵解、脂肪、蛋白质、核酸、辅酶等形成,肌肉的收缩,以及抗体代谢过程中的转移甲基作用。是细胞钠一钾泵的激活因子。因此单纯补钾而不纠正低镁则不易纠正血钾,对于重度低血钾患者同时补充镁剂可提高疗效,且降低复发率。补充镁剂一般每天用25%硫酸镁5~10ml为宜,以避免高镁血症引起呼吸困难,心脏房室传导阻滞等。对于甲亢性低血钾瘫痪,应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有感染者应予积极抗感染治疗,效果更佳。
在发作间期乙酰胺对各类周期性麻痹均有预防作用,且可发作间歇期持续存在肌力减弱获得改善。个别病人无效,甚至加重,可试用氨苯蝶啶或螺内酯。
[参考文献]
[1]何翼翔,刘锦清.低血钾麻痹41例临床分析[J].新医学,1997,28(7):367-368.
[2]饶南灿.低血钾性瘫痪的补钾治疗[J].新医学,2002,33(1):34.
(编辑:邱全光)
(兴宁市人民医院,广东兴宁51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