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第26卷第2期

校园伤害,牵动人心 学生安全,重于泰山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从事教学、科研和疾病控制工作40余年,主持并完成了部省级和厅级的科研课题28项,主编《伤害预防与控制》和《伤害流行病学》,参编各种专著32部,发表论文300多篇。王声氵勇教授在1987年率先描述中国道路交通伤害发生的特点与规律,提出伤害可以预防控制的依据,开创了中国伤害防治研究新领域,是中国伤害控制的倡导者和学......

点击显示 收起

  王声氵勇教授1938年生。1956年就读于北京医学院卫生系,1961~1981年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从事疾病控制工作,1982年至今执教于暨南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和疾病控制工作40余年,主持并完成了部省级和厅级的科研课题28项,主编《伤害预防与控制》和《伤害流行病学》,参编各种专著32部,发表论文300多篇。8次获省、部、厅(局)科技进步奖,3次优秀教学成果奖,3次园丁奖;先后获广东省高教战线先进工作者、教书育人好教师、南粤优秀教师、国务院侨办优秀教师、十佳授课教师、十佳先进工作者、杰出科技工作者和广东省教育系统抗非典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1999年获国务院嘉奖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3年获第1届全国高校教学名师奖。王声氵勇教授在1987年率先描述中国道路交通伤害发生的特点与规律,提出伤害可以预防控制的依据,开创了中国伤害防治研究新领域,是中国伤害控制的倡导者和学科带头人;国家采纳了他的建议,将伤害纳入疾病控制工作和国家“十一五”卫生工作规划中。2005年当选为中华预防医学会伤害预防控制专业学会主任委员。

  【关键词】  创伤与损伤/预防和控制;安全;学生
 
    校园安全已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无庸讳言的问题,青少年的伤害高发,接二连三发生在中小学校的群死群伤和暴力事件令人担忧。现代社会中的伤害隐患日益增多,全球范围的伤害高发给居民,特别是妇女、儿童的生命和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学校是青少年学习的场所,学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学校里。做好中小学生伤害的预防与控制,保障校园的安全,是一个全社会都必须高度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校园伤害,牵动人心;学生安全,重于泰山!

  从小学到中学是一个生命力最旺盛,健康问题最少,死亡率最低的时期,然而,意外伤害却似一把倒悬在青少年头上的利刃,顷刻间使他们遭受死亡、伤残和心身痛苦,给家庭带来意外灾难,给社会造成巨大负担。全国各地的调查研究结果揭示,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高达50%左右(江苏81.66%、安徽67.03%、宁夏58.11%、甘肃48.64%、广东47.76%、云南46.88%、山东31.17%),每年2个青少年中就有1人遭受1次以上的伤害。我国有2.2亿中小学生,每年约有1亿学生遭受伤害,其中门诊3 200万人,住院940万人,因伤害暂时性失能247万人,残疾81.2万人;缺课5.6亿 d,相当于188万学生休学1 a。每年中小学生伤害的医疗费用约76.7亿元,伤害的社会代价估计为260亿至1 066亿元。

  根据疾病死亡的监测资料推算,全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平均每天274人)死于各种各样的伤害,其中溺水是中小学生的第1位伤害死亡原因,每年淹死约3万人;2004年全国因交通事故造成中小学生伤亡3万人左右,道路交通伤害已成为中小学生死亡的第2位原因;自杀是第3位伤害死亡原因,每年自杀身亡的中小学生有1.6万人;其他则因体育运动、玩耍打闹、楼梯事故、火灾、食物中毒、建筑物倒塌和自然灾害等伤害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暴力已成为一个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然而许多国家的政府和公众对这个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全球年轻人的他杀率呈上升趋势,其中斗殴、威胁、恐吓以及欺凌弱小者最常见;2000年全球约有57 000名1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他杀,大约有20%的女孩和10%的男孩曾遭到性虐待。澳大利亚卫生福利机构报告,27%的女性和16%的男性承认在18岁以前曾受到过接触性的性侵犯;男孩常受到陌生人虐待,而女孩多受到家族人员的虐待。在只有4 400万人口的南非,每天有60名儿童被强奸,35名幼儿遭谋杀。在我国近几年来校园暴力有上升趋势,中小学生在校内外被欺侮、辱骂和殴打等事件增多,学生在学校门口附近,在上学、放学和晚自习的归途中被勒索、被要挟或被绑架的事件也时有发生。一些地方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接连发生危及学生生命安全的恶性案件和伤害事故,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校园暴力呈现流动性、团伙化倾向,社会暴力入侵校园,引发跨校、跨区的校园恶性案件,如凶杀、绑架、劫持等暴力等已有多起报道。从2000年以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上升趋势,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判决生效的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平均每年上升14.18%。据我国台湾省统计资料显示,台湾青少年前3位死亡原因中,居一、二位的是非故意伤害和自杀死亡(分别占青少年死亡数的51.8%和10.7%)。触目惊心的数字敲响了青少年安全警钟。

  伤害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劳工组织和有关人口与发展机构一致认为,包括暴力在内的伤害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国家应该把防治青少年伤害作为政府行为来落实,从工程、立法、卫生宣传、安全教育等方面消除环境中的一切不安全因素和伤害隐患,保障学生享有不受危险威胁的社会秩序、安全社区和学习场所。2004年中央综治委、教育部和公安部决定在全国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教育部出台了学校安全管理新措施并着手起草《学校法》,使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有法可依;2005年6月公安部公布维护学校和幼儿园治安八条措施,公安机关将根据需要向学校、幼儿园派驻保安员,负责维护校园安全。中央要求各级领导和各类学校充分认识伤害和暴力对师生生命安全、对国家和个人财产、对学校教学秩序和社会稳定所造成的严重危害和恶劣影响,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教工和家长必须克服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落实学校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大校园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排查隐患,严厉打击扰乱学校治安的行为,消除不安全因素,净化学校教学环境。

  学校、家庭、学生、社区和政府都应提高安全观念和防范意识,防范不仅是意识问题,而且是能力问题。学校和家庭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安全教育、培养和训练,使他们学会识别不安全和危险的环境、行为与习惯,掌握躲避突如其来的危险和自我防护的基本技能。幼儿园、小学、中学甚至大学都应有这种专门的训练课程。学校领导、教师和家长都应该居安思危,保持警觉,意识到突发事件随时随地可能发生。要使教职员工和学生都懂得预防和应付各种天灾人祸的常识和方法,学会如何规避危险和保护自己,学会自救、互救的技能以及逃生的本领,必要时进行一些紧急处置的演练。一旦有突发事件,大多数师生能处险不乱,听从指挥,不至于惊慌失措。2004年合肥某小学将新学期开学典礼改为反劫持演练,让学生现场体验并学习正确对待突发事件和抵御侵害的能力。全社会都要关心校园安全工作。解决青少年的伤害与暴力问题需要政府、司法、卫生、教育、媒体、社团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包括教师、父母、警察、政府工作人员、卫生保健人员、精神科和急诊科医生等。提高公众和政府工作人员对伤害与暴力的认识,做好道德教育,提倡谦让友爱,创建安全文明学校,开设学生心理咨询;引导媒体对暴力事件的宣传和正确传递反暴力的信息,严控影视、网络和书刊中对暴力的描述和渲染;建设一个文明健康的社会氛围。

  校园安全,人人有责。保护好每一个孩子,使学生伤害减少到最低限度,让青少年能够健康安全地成长,是教育部门和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当务之急是抓紧抓好学校安全防范教育工作,提高对学校"安全第一"的认识,落实各项校园安全措施,营造一个青少年健康和安全成长的社会大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没有伤害的安全校园,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行动起来,创建安全文明学校,让祖国的花朵远离伤害与暴力。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医学院伤害预防控制中心,广东广州  510632。

作者: 王声氵勇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