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第26卷第4期

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干预效果评价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高校体育社团活动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干预效果,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高校参加体育舞蹈社团、排球社团、网球社团的210名大学新生进行为期4个月的随访测评。结果神经质高分者参加体育舞蹈社团活动后在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高校体育社团活动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干预效果,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高校参加体育舞蹈社团、排球社团、网球社团的210名大学新生进行为期4个月的随访测评。结果 神经质高分者参加体育舞蹈社团活动后在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抑郁、敌对因子上有显著性改善,参加排球社团后在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因子上有显著性改善,参加网球社团后在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因子上有显著性改善;而神经质低分者参加体育社团活动对心理症状改善效果相对不明显。结论  3个高校体育社团活动对不同人格特征的大学新生产生不同的心理干预效果,有助于指导大学新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社团项目。

  【关键词】社团活动;精神卫生;干预性研究;结果评价(卫生保健);学生

  The Impact Evaluation of Sport Communities on Mental Health of Freshmen

  LIU Weibo, QIAN Hongying, ZHENG Leilei, et al.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ine College of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310009),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sport communities on mental health of freshmen,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mental health interven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Methods     SCL-90 and EPQ were applied to 210 freshmen who attended dancing community, volleyball community and tennis ball community in a college for four months. Results In the freshmen who had higher score on the N scale of EPQ, the subscore of somatization,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anxiety, depression and hostility in dancing community, the subscore of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anxiety, depression and phobic anxiety in volleyball community, the subscore of obsessive compulsive, anxiety, depression and phobic anxiety in tennis ball community all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hile there was less improvement of SCL-90 in the freshmen who had lower score on the N scale of EPQ. Conclusion Three sport communities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f mental intervention toward the freshmen with different personality structure. Some supervision should be given to college students, so that they can select the appropriate sport communities.

  【Key words】 Corporate practice;Mental health;Intervention studies;Outcome assessment(health care);Students

  近年来值得关注的是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心理障碍已成为目前大学生休学退学的首位原因[1]。因此,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适应挑战的能力是高校素质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提出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的观点,是培养大学生具备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2-3]。本文旨在通过对参加高校体育社团活动的大学新生进行心理状况的随访调查,探讨不同体育社团活动对心理健康的干预效果,指导大学新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活动项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浙江大学参加体育舞蹈、排球、网球体育社团活动的一年级大学新生,并自愿加入本次调查研究,共计210人,其中男生101人,女生109人;年龄为17~19岁。参加体育舞蹈社团47人,排球社团89人,网球社团74人。

  1.2方法

  1.2.1 体育社团活动的实施           

  参加各体育社团活动的入组学生,在专业教师指导下进行为期4个月的运动干预实验。专业教师负责帮助制定各体育社团活动的具体计划,并且每2周进行一次现场指导。体育社团活动的具体实施由学生骨干负责,每周开展1~2次体育社团活动,运动强度控制在中等水平(相当于最高心率的65%~75%,每次活动时间控制在60 min以内)。活动的具体方案为:体育舞蹈,第1~2周,基本舞步学习;第3~6周,舞步组合与自练;第7~10周,舞步创编与交流;第11~13周,表演与交流;第14~16周,举行小型舞会。排球,第1~4周,基本技术练习;第5~10周,简单战术练习;第11~16周,社团成员组织进行比赛交流。网球,第1~4周,基本技术练习;第5~8周,简单战术训练;第9~12周,进行双打练习;第13~15周,分小组单、双打比赛;第16周,小组冠军进行总决赛。

  1.2.2 研究工具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4]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5]2份问卷。入组学生在参加体育社团活动前进行SCL-90和EPQ量表检测,在4个月的体育社团活动干预后进行SCL-90量表的复测。

  1.2.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t检验、聚类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等统计学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新生SCL-90因子分与EPQ的关系           

  实验共发放问卷230份,回收有效问卷210份,有效率91.3%。经Pearson相关分析后得出SCL-90的9项因子分与N分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与E,P,L分则无显著相关性(P>0.05),见表1。人格特征中的神经质分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关系密切,具有研究意义,因此以下研究仅在不同N分之间进行。表1   SCL-90因子分与EPQ中的N分的相关关系(略)

  2.2  体育社团活动对不同神经质类型大学新生心理状况的改善情况            通过聚类分析,对N分进行快速聚类,将参加3组体育社团项目的大学新生以N分的高分值(N1)和低分值(N2)分别分为2类,3组的聚类中心及参加人数见表2。表2 3组体育社团项目的N分聚类中心分布(略)

  N1者参加体育舞蹈社团活动前后在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敌对、抑郁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参加排球社团前后在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参加网球社团前后在强迫、抑郁、焦虑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恐怖因子上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见体育社团活动对神经质高分者在抑郁、焦虑等心理症状上均有明显改善效果。N1者参加3组体育社团项目前后SCL-90情况比较结果见表3。表3N1者参加3组体育社团项目前后SCL-90各因子分比较(略)注:参加前后SCL-90比较,*P<0.05,**P<0.01。

  N2者参加体育舞蹈社团活动前后在焦虑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加排球社团活动前后在抑郁、偏执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参加网球社团前后各因子分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神经质低分者参加体育社团活动对心理学症状改善效果相对不明显。N2者参加3组体育社团项目前后SCL-90情况比较结果见表4。表4 N2者参加3组体育社团项目前后SCL-90各因子分比较(略)注:参加前后SCL-90比较,*P<0.05。

  3  讨论

  在大学生活的磨合期间,大学新生由于环境改变或遭遇到一些挫折,比较容易产生负性情绪。国内调查发现,大学生的SCL-90部分因子分如强迫、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的分值高于国内常模,与人格因素中的怀疑、忧虑、紧张呈正相关,EPQ显示个性不稳定的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1,6]。因此,通过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并进行早期心理干预,培养心智健康的大学生势在必行。

  教育部在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目标中提出: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况、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而许多研究都表明,体育运动在精神健康、提高自我理念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运动能够有效改善大学生的人格结构,促进人际交往、自我和谐[3,7-9]。丰富多彩的大学生体育社团活动是体育课之余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形式,它有助于参与者体验到个人与集体的紧密关系,同时体现了大学生愉悦身心的目的,有助于构筑校园体育文化[10]。本实验通过对参加高校体育社团活动的大学新生进行心理现状的调查和评价,发现不同的体育社团项目既能在身体健康和发展兴趣方面满足大学生需要,也能对不同心理症状的个体具有干预和改善作用。

  实验发现,3组体育社团项目都具有缓解焦虑、抑郁,调节情绪的积极作用,但不同的运动项目对于改善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有着各自的优势。体育舞蹈是一项双人配合的项目,活动气氛相对轻松愉悦,因而有助于宣泄部分不良情绪,对于改善人际关系和消除敌对情绪有着明显的作用,同时在活动过程中由于注意力的转移,能使参与者改善躯体化症状;排球既是对抗性竞争项目,又是集体合作项目,同时需要参与者具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因此不仅能改善躯体的紧张感,而且在与同伴的合作中增加信任感,从而改善人际关系;网球是一项独立进行的竞争项目,在运动中能培养果断独立的处事能力和顽强的毅力,因而对于缓解强迫、恐怖症状有明显作用[9-10]。

  人格特征中的神经质分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关系密切。神经质高分者表现为焦虑、敏感、情绪不稳;低分者则表现性情温和,善于自我控制。各项数据显示,神经质高分者在参加运动前后多项心理指标得以明显改善,因而参加体育活动对于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意义较大;而神经质低分者在参加运动前后心理指标改善不明显,因而参加体育活动对于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意义相对较小。由此说明不同人格特征的大学新生参加体育运动项目对心理健康状况有不同的干预效果,而大学新生处于人格发展和成熟的新阶段,心理素质的培养相对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因而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可能有助于大学新生改善自我的人格结构[6-8]。如情绪不稳定或易焦虑、担忧的大学生可选择一些球类体育活动,通过较强的竞争与对抗来改善自己的心理品质,缓解对应激的强烈情绪反应;性格内向敏感、不善与人交往的大学生则应多选择一些与人有躯体接触的体育舞蹈等项目,以提高人际交往中的自我意识和改善自卑、抑郁倾向;而对于性情温和、善于自我控制的大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体育活动。

  目前,大学生参与体育社团活动常常关注的是它在身体健康和发展兴趣方面的作用,却忽略了对不同人格和不同心理症状的个体具有干预和改善作用。如果能有效地发挥高校体育社团的作用,指导不同的大学新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社团进行活动,则对于改善目前高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有相当的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晶,李波,周存良,等.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济宁医学院学报,2001,24(4):32-33.

  [2]张勇,宋旭,李彦.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四川体育科学,2005,1:37-39.

  [3]方敏,孙影.大学生SCL-90因子分与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中国学校卫生,2005,26(2):100-101;FANG Min,SUN Ying.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exercises and mental health of undergraduates.Chin J Sch Heal,2005,26(2):100-101.

  [4]陈昌惠.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增刊.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

  [5]陈仲庚.艾森克人格问卷的项目分析.心理学报,1983,2:211-217.

  [6]杨雪花,戴梅竞.大学生个性特征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的研究.中国校医,2001,15(1):1-3.

  [7]张凯,张茂枢,林立,等.大学生体育活动倾向性及心理因素的相关性研究.济宁医学院学报,2003,26(3):24-25.

  [8]张兰君,李娜,王颖.大学生强迫症状的体育运动干预实验.中国心理卫生,2002,16(7):428-429.

  [9]董玉福,李云清,杨颖飞,等.不同选项体育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国健康教育,2005,21(3):206-208.

  [10]闻扬,杜力萍.体育社团在课外体育活动中的作用.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2):38-40.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资助课题,项目编号:20041279。

  【作者单位】1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精神科,杭州310009;

        2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公体部。
                       

作者: 刘微波,钱宏颖,郑磊磊,李惠春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