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第26卷第5期

大学生人性化心理疏导模式的个案分析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关键词】心理疗法,开导式情感。人性包括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心理属性。人的自然属性在心理上的反映,主要表现为人的生理需要,即维持生命和延续种族的需要,其中核心的需要表现为食欲和性欲。人的社会属性在心理上的反映,主要表现为归属的需要、道德的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爱的需要、尊重和理解的需要、求知......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心理疗法,开导式情感;卫生教育;学生保健服务

    所谓人性即人的本性,是指为人类所共同具有的、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属性。

    人性包括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心理属性。人的自然属性也叫生物属性或动物性,是指人的机体通过各种形式的生理、生化活动,实现着体内与体外的物质代谢,保持与环境的平衡,以有利于个体与种系的保存、繁衍与发展的过程。自然属性是一切生物个体所共同具有的本质属性,体现着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及其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过程。人类个体的自然属性 体现着人类文明的成分,本质的方面,决定于社会环境,受社会 规律的制约。人的自然属性在心理上的反映,主要表现为人的生理需要,即维持生命和延续种族的需要,其中核心的需要表现为食欲和性欲。人的社会属性在心理上的反映,主要表现为归属的需要、道德的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爱的需要、尊重和理解的需要、求知与发展的需要、成就事业的需要等。总之,生存与发展是人类个体最基本的需要,是人生的主旋律。

    采用人性化心理疏导模式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尊重人性,符合人性,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满足其在各方面的合理需要,全心全意为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服务。现将笔者在实际工作中运用人性化心理疏导模式的几例特例介绍如下。

    [案例1]  某女,17岁,大专预科班学生,在读初中二年级期间曾与同班一男同学相爱,且感情急速升华,达到难舍难分的程度。很快家长发现了其早恋的事实,受到父母的严厉责骂,并在其父母强烈要求下强制分开,将其男友转到另外一所学校,从此再也没有见过。当时该女生的心情极度失落,面对父母的一再责骂和严厉的管教感到无法理解,又无可奈何,感到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理解自己,觉得活着没有意思,曾几度萌发过轻生的想法。自述,有一次因不听父母劝导,导致其父亲心脏病发作;但无论母亲怎样劝说,她就是不向父亲道歉。

    分析:该生时年15岁,已步入青春期。由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男女青少年青春期普遍超前1~2a,加上性文化的传播和影响,男女中学生出现早恋的现象并不奇怪,并非道德品质问题,应得到家长的理解、尊重、关心和引导。

    疏导:疏导的主要目的不在于禁止,更不是去做道德评价或理论说教,而是通过相关事例,平等协商、充分讨论,使其受到启发,从而清晰地意识到怎样做更有利心身健康、有利于学业、有利于未来的发展、有利于获得真正的幸福和美满的爱情。

    交谈中主要讨论了以下3个问题:(1)爱没有错,爱是人类个体生理和心理发育成熟的必然结果,其本身不存在对与错的问题;然而爱的性质、动机、方式及爱的时机却有正确与错误之分,适当与不适当之别。爱的正确、时机得当,就能获得幸福,否则就是“青苹果”,就可能带来痛苦甚至是灾难性的后果。(2)爱没有错,恋爱结婚、生儿育女、养育后代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方式之一,是每个公民的合法权利。然而,爱又是有条件的,包括:生理条件,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成熟程度;心理条件,即作为丈夫、妻子,为人父母的角色意识是否清晰,心理准备是否充分;社会条件,即有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和稳定的经济来源,亦即有没有条件爱。(3)我们渴望父母的理解,可我们是否理解父母?通过推心置腹的交谈,使之深有所悟,原来爱有这么丰富的内涵!以前只知道他对我好,在一起很开心,根本没想这么多,更没有深刻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说到底是对自己好,是对自己的保护。通过疏导,该生周末回家主动与父亲和好,并向父母道歉,请求谅解。

    [案例2]  某男,20岁,大学一年级学生,班级篮球队主力队员。近来心情烦躁,上课时常发呆,眼见期末考试越来临近,想学又学不进去,学习效果越来越差。因考虑期末考试考不好,就有降级的危险,开始心中着急,强迫自己认真听课;然而无济于事,因而自卑、悔恨、孤独、苦闷等交织在一起,索性什么都不想了,天天沉溺于上网、玩电子游戏以逃避现实,减轻烦恼,有时甚至产生自杀意念。

    交谈中他含着眼泪说:“老师,您知道吗?今天晚上我就没有饭吃了,时常这样,要靠同学接济,心里很不好受!”“吃饭还是小事,我是班级篮球队主力队员,打前锋,赢了球,常常要轮流请吃饭,表示庆贺,不去吧不好,去吧,轮到自己怎么办?很为难!”“我家并不困难,父母经商,我是他们唯一的儿子,他们很爱我,但要求也很严。每月只给400元钱,每周给100元,分4次给;算得很细,早餐2元,午餐和晚餐各5元,每天12元,每月360元,其余40元算做零花钱。在我爸妈看来已是很充裕了!从来不问我钱够不够花。我也很想和父母沟通一下,但这是不可能的。”“我在家没有地位,什么事我都无权参与。他们也很忙,有时几个月见不到他们,周末回家,空荡荡的,钱放在桌上自己拿,我真想哭一场!他们不是不爱我,而是不理解我,好象我永远也长不大。很无奈,我觉得这样的生活没意思!”

    分析:该生20岁,处于青春中期,已属成年人,其各种社会性需要有长足的发展,如在家庭生活中具有渴望理解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立的需要,在学校有从事社会交往的需要和结交异性朋友的需要等,有其身心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与合理性,因而均应予以充分肯定与合理的满足,否则将导致压抑、烦躁、

    自卑等不良的心理,对其身心健康的发展极为不利。 疏导:对其长时期以来心灵上承受的痛苦和出现的烦恼表示充分地理解和关切,充分肯定其各种社会性心理需求的客观性与合理性。经过充分探讨与协商后达成共识,决定邀请其父母来校。其父母到校以后,了解到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深有感触地表示,以前看到孩子回到家里沉溺于玩电子游戏,很着急,又不知怎样沟通,批评、教育、讲道理不仅没有效果,反而引起逆反心理;没有耐心听孩子把话说完,一开口就堵回去,“你懂什么?又是要钱是吧?”,弄得孩子无话可说,有话无处说。现在明白了,孩子长大了,一定要改变教育方法,回家以后要多听听孩子的意见,让孩子把话说完,然后再一起讨论怎么办。鉴于深圳特区生活水平较高,考虑到孩子的各项合理花销和正常交往的实际需要,生活费增加到每月600元,特殊需要另行考虑。同时辅导员老师也表示,要和任课教师商量,加强有关学科的个别辅导,帮助他增强信心,提高学习成绩。1周以后其父打来电话,表示孩子有了很大的变化。

    [案例3]  某男,21岁,大学二年级学生,其父母均为普通工人,家庭经济状况一般,日常生活尚可,省吃俭用,略有积蓄。夫妇俩有鉴于自己文化层次较低,在社会竞争中不具优势,因而下决心,即使“砸锅卖铁”也要把孩子供到大学毕业!

    然而不幸的是,其母身患绝症,生命垂危,卧病在床;其父患有心脏病,不堪过分劳累。为照料他的母亲,他的父亲不得不辞去工作。为此,该生寝食难安,无心学习,既担心母亲的病情,又担心父亲的身体,因而想退学回家,顶替父亲侍奉母亲。其想法遭到父母的坚决反对,要求其回校务必安心学习。他自己也觉得上大学不易,再过1a就毕业了,半途而废,实在可惜,理应好好学习,完成学业,以求发展。然而回校以后,上课“走神儿”、晚上失眠,害怕万一母亲去世,自己未能床前尽孝,将会悔恨终生;又担心父亲的身体,一但累垮了怎么办?思前想后,夜不成寐,眼见期末考试将近,自己上课头晕脑胀,精力分散,学习效果越来越差,万一几门主科不及格就有降级甚至勒令退学的危险,因而焦虑不安。

    分析:事实表明,该生具有强烈的表达亲情的道德需求和求知、求发展的社会需要。他需要关心、需要帮助、需要解决实际问题。就心理疏导而言,最佳的干预点就在于引导该生充分理解“孝”的根本所在。

    疏导:交谈中,对其渴望孝顺父母这一道德需要的高尚性及其求知、求发展的社会需要的正当性、合理性予以充分地尊重和肯定,同时经过细心引导,使其清晰地意识到,孝顺关键在“顺”字,最大的孝就是要顺从父母的心愿,安下心来,刻苦学习,完成学业,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毕业生,这是父母一生中最大也是最根本的心愿,违背了父母的心愿就是最大的不孝。同时在辅导员老师的帮助下,对其生活、学习及照顾父母等各方面都做了妥善安排,该生的心态很快趋于平和。最后,该生顺利毕业。

    以上3个案例表明:(1)人性化心理疏导模式的有效机制在于充分地理解、肯定和尊重大学生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各方面的合理需要,尽可能地去创造和改善条件,最大限度地予以满足;(2)人性化心理疏导模式的关键点在于承认大学生的需要,特别是优势需要之间的个体差异性;(3)采用人性化心理疏导模式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作者单位】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华侨城校区,广东 518040。

作者: 殷鸿炜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