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第26卷第8期

深圳市青少年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深圳市青少年自杀意念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学校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17所深圳市大、中学校学生4000名,进行《广东青少年自杀意念》的调查。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深圳市大、中学生近1a自杀意念发生率为20。...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深圳市青少年自杀意念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学校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应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17所深圳市大、中学校学生4000名,进行《广东青少年自杀意念》的调查。采用EPI 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以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深圳市大、中学生近1a自杀意念发生率为20.1%,初中/高中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高于大学生(χ2 =21.5,P=0.000)。影响自杀意念的因素包括性别、父亲文化程度、在过去1a中孤独感、在过去1a中因学习/成绩的压力感、在过去1a中失眠的次数、在过去1a中连续2周感到伤心或绝望、有网络成瘾、在过去1个月中平均每天的吸烟量、在过去1个月中平均每天的饮酒量。 结论  深圳市大、中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初中/高中生更高,常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消除危险因素和加强健康教育可最大限度地预防自杀的发生。

    【关键词】  自杀;意识;因素分析,统计学;青少年

     自杀已经成为一个世界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是14~44岁年龄段人群第4位死亡原因。据我国卫生部近10a死亡数据分析显示,自杀是我国居民第5位死因,是15~34岁年龄段第1位死因。自杀意念是自杀未遂和自杀死亡者早期的心理活动,尽管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之间未必有必然的联系,但对自杀意念的干预依然是预防自杀死亡的重要手段之一。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生理上日趋成熟,但缺乏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心理上比较稚嫩,对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难以应付,因此这一时期的青少年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青少年的自杀行为就是病态心理和认识上的无知与幼稚表现。本文通过对深圳市大、中学生自杀意念的调查,了解他们自杀意念的现状,并对影响自杀意念的因素进行探讨,为预防、干预自杀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5年3~5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深圳市17所大、中学校学生4000名进行调查,当场回收3979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3823份,有效率为96.1%。其中男生1913名,女生1910名;初中生1508名,高中生1711名,大学生为604名;本学期住宿生1323名,非住宿生2500名;家庭结构以核心家庭或大家庭为主的3500人,单亲家庭323人。年龄为10~25岁,平均17.9岁。

    1.2 方法  利用《广东青少年自杀意念》问卷进行调查。以班级为单位,由经统一培训的调查人员,利用课间时间进行现场调查,限时填写,禁止讨论,强调尊重学生个人隐私。由调查员当场回收问卷。调查内容主要为学生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家庭状况等)、自杀意念发生情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自杀意念和尝试自杀的判定标准采用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2003年召开的“国际自杀研究与预防研讨会”上刘贤臣等提出的标准,即过去1a内想过自杀:a.不符合,b.有些符合,c.完全符合。选a者,认为无自杀意念,选b或c者认为有自杀意念。

    1.3 数据处理  调查表回收后,经再次核对,然后应用EPI 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以SPSS12.0软件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χ 2 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学生自杀意念现状  3823名调查的学生中,有770人回答在过去的12个月中想过自杀,自杀意念率为20.1%;有7.2%的学生不仅想过,并做过如何自杀的计划;有3.1%的学生曾采取措施尝试自杀。

    2.2 自杀意念的单因素分析  青少年学生自杀意念可能与个体特征、家庭状况及心理因素等有关,采用单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学生的自杀意念,有学生的性别、学校类型、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结构类型、学习成绩、是否为住宿生、在过去1a中孤独感、在过去1a因学习/成绩的压力感、在过去1a中失眠的次数、在过去1a中连续2周感到伤心或绝望、有网络成瘾、在过去1个月中平均每天的吸烟量、在过去1个月中平均每天的饮酒量等14个因素与自杀意念有关。

   2.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见表1。表1 深圳市青少年自杀意念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 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上述14个因素作为自变 量,以最近1a是否有自杀意念作为因变量,除学校类型以外(以大学作为参照),所有的变量均为二分类变量或者等级变量,采用向前似然比法,引入变量的标准P=0.05,剔除变量的标准P=0.10,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最终有10个变量被引入模型。

    由表1结果结合变量的赋值,女孩的自杀意念发生率较男孩高,初中/高中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较大学生高,且心理社会因素和健康危险行为(如吸烟、饮酒等)与自杀意念的发生密切相关。

    3 讨论

    自杀行为从自杀意念、尝试自杀、自杀死亡逐步发展,虽然不一定连续,但自杀意念是自杀死亡的强危险因素 [2] 。在有自杀意念的人中,5%会发生自杀行为;有自杀行为的人中,10%将自杀死亡,而自杀之前约70%事先曾向亲友表达或暗示自杀意念 [3] 。因此,对自杀意念的早期识别和积极干预能起到预防自杀的作用。

    自杀行为目前在国内虽已有一定的研究,但对自杀行为标准的界定仍没有统一的标准,加上国内一些学者在报道自杀行为率的时候并没有指明自杀行为发生的时间维度 [4] ,因此,即便是对同一人群得出的自杀行为发生率的结果相差也很大。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深圳市大、中学生近1a内自杀意念报告率为20.1%,其中初中生为21.2%,高中生为21.8%,大学生为13.2%;男生为15.7%,女生为24.7%。该结果与余小鸣等 [5] 报道的医学生自杀意念率(15.0%)及Choquet等 [6] 报道的法国13~16岁中学生男性(14%)和女性(23%)在过去1a中有自杀意念的调查结果较近,但低于高宏生等 [7] 报道的大学生自杀意念率(35.5%)。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自杀意念率的影响因素很多。此次调查女生自杀意念报告率高于男生,其原因可能与不同性别人群心理差异有关,如女性可能更敏感、脆弱,遇事容易往坏处想。父亲的文化程度越高,其子女自杀意念率越低,推测是因为父亲在家庭中威严的地位和教育的方式占主导地位,文化程度越高的父亲,有较多的时间与子女交流和心理的沟通。国外研究表明,50%以上的自杀死亡者是抑郁症患者,15%的抑郁症患者

    最终自杀死亡 [8] 。酒精、烟草滥用或依赖是公认的自杀高危因素,10%~25%的自杀死亡者是慢性酒精、烟草滥用或依赖者。本研究结果也证实,孤独感、压力感和绝望、喝酒和吸烟、网络成瘾等与自杀意念有关。

    深圳市大、中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不低,尤其是初中/高中生更高,常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消除危险因素,加强健康教育可最大限度预防自杀。

  参考文献

    [1] PHILLIPS MR,YANG GH,ZHANG YP.Risk factor suicide in China:anational case-control psychological autopsy study.Lancet,2002,360:1728 -1736.

    [2] NORDSTROM P,SAMUELSSON M,ASBERG M.Suicide analysis of sui-cide risk after attempted suicide.Acta Psychair Scand,1995,91:336- 340.

    [3] 沈渔屯,主编.精神病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855- 856.

    [4] 张克让,罗锦秀,韩向明,等.大学新生自杀观念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144-145.

    [5] 余小鸣,籍红,周凯,等.231名医学生自杀意向、自杀态度及相关 作用的初步分析.中国学校卫生,1998,19:375-376.

    [6] CHOQUET M,MENKE H.Suicidal thoughts during early adolescents: prevalence,associated troubles and help seeking behavior.Acta Psychiatr Sand,1989,91:170-177.

    [7] 高宏生,曲成毅,苗茂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社会心理影响因素研 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9):765-768.

    [8] CHARLES LR,JOANNE ER,RICHARD C,et al.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men and women who commit suicide.Am J Psych,1988,145(6):718-722. 

     【作者单位】  1 广东省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18020;2 廊坊师范学院继续教育中心。

作者: 袁碧涛 ,杨建明 ,周丽 ,黄广文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