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第27卷第6期

考试焦虑的系统干预案例分析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关键词】教育考核焦虑干预性研究学生保健服务心理应激系统干预模式,是在心理应激理论指导下采各家理论和方法体系中某些成分,集合成一个综合性的咨询体系和治疗方法。国内外近年研究显示,如果将心身健康的变异情况(如情绪反应、心身症状)作为应激作用过程的结果或应激反应来看待,则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各种......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教育考核 焦虑 干预性研究 学生保健服务

  心理应激系统干预模式,是在心理应激理论指导下采各家理论和方法体系中某些成分,集合成一个综合性的咨询体系和治疗方法。国内外近年研究显示,如果将心身健康的变异情况(如情绪反应、心身症状)作为应激作用过程的结果或应激反应来看待,则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各种心理社会因素,都会成为应激作用过程的有关因素。应激源可以理解为包含生物、心理、社会各种因素的生活事件;应激反应是心理、生理、行为的综合表现,是神经、内分泌、免疫机制中介的心理生理反应;认知评价和应对方式是心理应激的核心中介因素,心理防御机制从本质上来说也是应对的表现。社会支持和个性是应激作用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
   
  目前,运用此疗法一般应在对症状、病因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侧重于行为—认知疗法的综合干预模式。现就1个案例分析如下。
    
  1 一般情况
    
  男,22岁,汉族,某省属重点大学工程类学生。神情疲惫憔悴,表情略显害羞,说话时嘴角总带有不自然微笑,基本不看对方眼睛,只是偶尔扫视一下。自述学习上遇到难题尤其是考试就会紧张得头皮发麻,浑身发热,手抖动,手心出汗;考前难以静息,转来转去;考前2个月即出现睡眠不好,记忆力下降,时有莫名其妙的紧张、担心、害怕,致考前常失眠,食欲减退;考场上着急、忧虑,总担心考不好,看题目时,必须一字一句地看,以防止自己看错或看漏题;解完题后,必须将计算结果验算几遍,否则就放心不下,以致有时无法及时完成后面的题目。该生也觉得自己的做法过于认真,自述就用“理智与意志”告诉自己“可以了,不用太认真的,时间不够了”,强制性要求自己不这样做。目前考试成绩还可以,在4个班里居于前30名(共120名学生),但是十分难受。

  长期被“我不聪明”的阴影笼罩着,认为别人轻轻松松能通过,自己是靠百倍的付出才有现在的成绩,心情沮丧。
    
  2 背景资料
    
  2.1  成长史  独子,遵守纪律,聪明温顺,从小就是学校的“尖子生”,尤其是数学成绩,几乎每次都在96分以上。但父母对他的期望很高,要求也很严,并要求做完试卷后,一定要仔细、逐字逐题地检查五六次,倘若成绩达不到满分,必须重抄试卷3次。由于父母的高期望,他学习刻苦认真,每逢测验、考试必然按照父母的要求仔细检查,丝毫不敢懈怠。
   
  高中阶段学习更加认真,平时学习不错,但是一到考试总是紧张。自感这么用功成绩不理想,别人轻轻松松却比他好,觉得自己不够聪明。由于父母期望高,只有更加刻苦钻研,奋发学习。自述高考前非常紧张,靠吃药才不失眠。
   
  2.2  个性特征  认真,求全,完美主义;比较敏感,情绪不是很稳定,易受暗示;自我意识强烈,自律甚严;性格内向,易自卑、多思虑。
    
  3 分析
    
  由于学习考试受挫,形成生活事件,导致认知偏差,总自认“自己比别人笨”等,而这与人格的求全、认真、完美主义相冲突,导致压力反应;由于缺少必要的家庭支持和环境支持,缺乏应对失败的能力,使之自我受挫。无可奈何,他只好屈服于别人没有而他却有压力症状的现实,导致苦闷,并加重焦虑不安等压力反应。而这又是他求全人格难以接受的,于是加剧了冲突,导致反向的防御机制,如出现不由自主地钻研;明明知道不应该去想,却做不到不想;明明内心痛苦,说话时嘴角总带有微笑等知、情、意不协调等现象,同时焦虑、自卑心理又加重。如此陷入恶性循环的泥潭,症状越来越严重,难以自拔。
    
  4 治疗过程
    
  咨询方案实施前告知求助者双方的责任和义务,要求求助者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按照咨询师的要求完成作业。咨询时间由双方商定每周1次。治疗过程分为3个阶段:(1)开始阶段,重在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2)中间阶段,即分析与认识问题、重建认知阶段,澄清关键问题,促进不良认知的改变、行为矫正和情绪的调控;(3)后期结束、巩固阶段,治疗的结束与疗效巩固。该案例整个治疗过程为3个月,初、中、后期各为3次、7次和2次,总计12次。
   
  4.1  管理应激源  鼓励、帮助他面对现实,根据目前的实际条件制订学习计划。制订计划要求不可太高,给自己留下休闲空间,使得计划中的学习任务切实可行,以减少挫败感。这样逐步学会自己奖励自己,强化自己的积极行为,一步一步地前进。
   
  4.2  管理应激反应  主要采取行为催眠放松疗法。以现场指 导、共同训练形式,教会他自我放松的技术,采用松弛训练和想象训练交替进行,并布置家庭作业。一旦身体感觉紧张异常就自行练习,主要目的是打破身心恶性循环。
   
  松弛训练法:坐在椅子上,微闭双眼,全身放松,双手放在膝盖上。从头部开始到脚底,每一部位肌肉先故意让其紧张,体会紧张感觉,而后慢慢地深吸气,同时默念“静,安静的静……”,然后慢慢地呼气,默念“松,放松的松……”,体会放松的感觉。这样反复多做几次,体会到放松的感觉之后,再做下一部位肌肉放松,每个部位肌肉大约1~2min。一轮下来,求助者自己感到呼吸、心跳平缓起来。结束时,按摩前额,按揉太阳穴、鸣天鼓约24次。动作要慢一些,心中默念“松、松、松”,反复做1~2min会使头脑清醒,缓解紧张不安。
   
  在松弛训练结束后,进行想象训练,由咨询师言语催眠诱导,求助者躺着想象自己在进行一场重要的考试,想象得越真实越好。进人想象状态后会感到考试时的焦虑状况出现,全身放松,找到松的感觉后自我暗示:“现在一切正常,我一定能成功”,这样反复地多次演练。
   
  4.3  改变认知评价  当事人的认知改变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当事人所表现的应激反应源于深层次的认知不良,是问题的“本”源。认知改变的重点是管理负性自动思维。采取的措施为辨别负性思维的无意识动力,平静地接受负性思维。采用的方法为:寻找担忧的合理性,分析“我不聪明,比较笨”“(我比较弱)我这样全力以赴不由自主地钻研学习,会不会大脑吃不消”这些负性思维的无意识动力。以前者为例分析如下:(1)分析收益。认为“我不聪明,是个傻瓜”的想法会降低你对自己的期望,从而错误和失败就不会像你儿时那样能沉重地打击你了。当说出此想法时,也降低了别人对你的期望,使他们认为从你那儿只能期待到失败和错误。更进一步的保护是,鉴于人们对你的期望很低,当你超越了他们的期待时,他们也许会惊喜交加。(2)分析作用,这种负性思维的核心作用是保护自己。尤其对给他压力的父母、亲人,这是无意识层面采取的保护自己的最直接办法。恰恰相反,负性的思维使他在一个从孩提时就受批评、伤害和被完全忽视的世界里能够生存下来。帮助他意识到不由自主的负性思维产生的原因,其实是人的无意识层在保护自己:使自己在压力环境中更好地生存。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负性思维是一把双刃剑,适度负性思维是一种自我反省的力量源泉,它有利于心理成长。清楚这一点,求助者就会坦然得多,坦然地接受它。
    
  5 咨询效果评估
    
  5.1  求助者自我评估  第12次咨询结束1周后,求助者来咨询室告知,“感到了几年来从未有过的轻松,心情也开朗了”,“现在读书效率很高”,“没有想到,我那段时间也能有如此好的学习效率”。目前学习生活均正常。
   
  5.2  咨询师的评估  咨询的具体目标、近期目标已实现,求助者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不高、睡眠不好等问题只是基本解决,处理自身心理问题的能力(即积极应对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可能会有反复,远期效果需追踪关注。
   
  另外,当事人的改变目前仅局限于症状以及对自己的认识等方面,其整体心理状态的改变有一个过程,而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寻求或者获得家庭和生活环境支持,以求慢慢改变引发考试焦虑的人格特征。这十分重要,但该案例限于条件,没有继续深入。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应用心理学研究所,杭州 310014;浙江大学医学院心理卫生与行为治疗中心

作者: 林良华 姜乾金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