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第27卷第7期

兰州理工大学教职工代谢综合征患病情况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关键词】代谢综合征X。患病率。全体教职工,院校代谢综合征(MS)作为一组伴有胰岛素抵抗的慢性代谢疾病的总称,主要包括高血糖、高血压、中心性肥胖、血脂异常等代谢方面的异常,具有很强的危害性[1],增加了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2-3]。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带来......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X;患病率;血脂异常;全体教职工,院校

  代谢综合征(MS)作为一组伴有胰岛素抵抗的慢性代谢疾病的总称,主要包括高血糖、高血压、中心性肥胖、血脂异常等代谢方面的异常,具有很强的危害性 [1] ,增加了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 [2-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带来了疾病谱的急剧变化,MS患病率显著增加。为了解高校教职工代谢综合征及相关疾病的患病情况及流行特征,进而为MS防治及健康教育提供依据,现将兰州理工大学2006年教职工代谢综合征患病情况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6年在兰州理工大学医院接受体检的教职工1198名,其中男性701名,女性497名;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39岁。

  1.2  方法
    
  1.2.1  检测  血压采用汞柱台式血压计测量,血压测量一律采取右臂,坐位、测前休息15min。血脂、血糖测定:(1)嘱受检者抽血前禁食8~14h;(2)抽血前晚保持充足睡眠,避免剧烈运动,于次日晨采静脉血;(3)采用日立7170A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葡萄糖氧化酶法)、三酰甘油(酶法)、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酶法),以上试剂均由成都迈克公司提供。并对身高、体重、腰围参数进行测定,严格按《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操作指南》进行,由专人负责。
   
  1.2.2  诊断  采用2005年4月由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颁布的MS新定义,中心性肥胖为基本条件(中国人腰围切点的确定,主要基于中国上海市和中国香港的流行病学资料,男性≥90cm,女性≥80cm),合并以下4项指标中任意2项:(1)三酰甘油(TG)>1.7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性<0.9mmol/L,女性<1.1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3)收缩压≥130mmHg或舒张压≥85mmHg,或已接受相应治疗或此前已诊断高血压;(4)空腹血糖≥5.6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或此前已诊断2型糖尿病 [4-5] 。计算其MS的患病率及各项代谢指标的异常情况。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教职工MS检出率  此次调查中,检出MS者142例,检出率为11.85%,其中男性86例,女性56例,检出率分别为12.29%和11.27%。将接受调查人员按10岁为1个年龄段分为6个亚组,各组MS检出率随年龄的升高而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S检出率性别差异随年龄段的不同而异,20~29岁、30~39岁、70岁以上年龄段MS检出率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49岁年龄段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0~59岁、60~69岁年龄段检出率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2.2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教职工MS相关疾病检出率  结果显示,血压升高、糖代谢异常、三酰甘油异常、中心型肥胖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密度脂蛋白异常随年龄增长趋势不明显(P>0.05);三酰甘油异常、血压升高、中心型肥胖检出率男性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高密度脂蛋白异常、糖代谢异常的检出率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教职工MS及相关指标异常检出情况(略)

  注: ()内数字为检出率/%。

  2.3  不同职业MS患病率  教师干部组与工人组MS检出率分别为7.73%(57/737)和5.49%(10/1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MS发病与胰岛素抵抗和心脑血管疾病关系密切 [2-3] ,MS的核心问题在于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二者可通过如诱发高血压,引起糖代谢紊乱、脂代谢紊乱等多种途径导致并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同时,代谢综合征患者更容易发生高粘血症、血小板过度活化、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等,引起促血栓状态及全身多脏器损伤 [6] 。有研究已经发现,MS患者冠心病和脑血管的患病风险是非MS的3倍,死亡率增加5~6倍 [7-8] 。该组人群MS的高患病率提示高校人群的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致死和致残率较高,其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饮食结构、生活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使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发病率明显上升。调查显示,该人群MS检出率为11.85%,与上海(17.14%)、北京(15.4%)等发达城市相比 [9-10] ,本组检出率低于上述城市,但高于杭州市(10.81%)、柳州市(5.81%)等 [11-12] 。随年龄增加,MS患病率明显增高,特别是5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最高,与参考文献[9-12]报道的一致。分析该组MS检出率较高的原因,可能与教职工长期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有关。特别是中年以后的教职工是高校教学科研骨干及主要业务人员,工作、家庭、社会等压力较大,缺乏运动,生活节奏快,生活不规律,引发了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
   
  本组调查也表明,不同年龄段的男性与女性检出率存在差异,与文献[13]报道一致。50岁以前,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50岁以后,女性代谢异常的患病率和聚集现象的比例大幅上升,甚至高于男性,提示50岁以后女性代谢状况的变化比男性更明显。这可能与女性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有关。雌激素能通过增强胰岛素的信号转导,增加糖、脂代谢关键酶的活性 [14] 。该人群教师干部组与工人组之间MS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考文献[13]有所不同,而这种差异可能与调查的人群不同有关。MS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老年人群是MS的高危人群,且代谢异常或多种疾病合并出现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因此,加强对老年高危人群(高血压、肥胖、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的监测管理,尤其是对老年人MS及其相关疾病知识的普及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WHO.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 tions2port of WHO consultation Part I: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 betes mellitus.Geneva:WHO,1999:165-175.

  [2] ECKLE RH,GRUNDY SM,ZIMMET PZ.The metabolism syndrome.Lancet,2005,365(9):1415-1428.

  [3] KOLOVOU GD,ANAGNOSTOPOULOU KK,COKINOS DV.Postgraduate Medical Jounal,2005,81(56):358-366.

  [4] 金文胜,潘长玉,陆菊明.国际糖尿病联盟与中华糖尿病学会关于代谢综合征定义的比较.中国糖尿病杂志,2006,14(3):212-213.

  [5] 金文胜,潘长玉,译.国际糖尿病联盟关于代谢综合征定义的全球共识.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5,21(4):附录4a1-2.

  [6] BRUM JF,ALOULOU I,VARLET-MARIE E.Hemirheological aspects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Markers of insulin resistance,obesity or hyperin-srlinemia.Clin Hemorheol Microcirc,2004,30(3-4):203-209.

  [7] ALEXANDER CM,LANDSMAN PB,Teutsch SM,et al.NCEP-defined metabolic syndrom diabetes,and prevalence of coronary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mong NHANESⅢparticipants age50years and older.Diabetes,2003,52(5):1210.

  [8] PYORALA M,MIETTINER H,HALONE P,et al.Insulin resistance syn-drom redicts the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in healthy mid-dleaged men:The22-year follow up results of the Helsinki Policemen Study.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00,20(2):538.

  [9] 陈蕾,贾伟平,陆俊茜,等.上海市成人代谢综合征流行调查.中华心血管杂志,2003,31(12):909-912.

  [10]任振勇,黄磊,庞星火,等.北京市成人代谢综合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5,21(8):981-982.

  [11]方顺源,刘庆敏,金达丰,等.杭州市社区人群代谢综合征及相关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6,7(2):92-95.

  [12]杨进,胡世红,王柳宁,等.柳州市成人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调查.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4,20(1):42-44.

  [13]孙国祥,周正元,吴国强,等.苏州地区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6,14(3):216.

  [14]周寿红.雌激素与胰岛素抵抗及代谢综合征的关系.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5,25(3):198-200.


作者单位:兰州理工大学医院,甘肃 730050。

作者: 马玉俊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