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第27卷第10期

云南民族贫困地区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关键词】精神卫生对比研究学生贫困区民族贫困地区的初中生是一个特殊的中学生群体,具有民族和贫困两个特殊性。笔者对民族贫困地区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旨在为民族贫困地区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进行心理辅导和今后制定相应的干预对策提供依据。1对象选取云南省香格里拉县虎跳峡镇初一、初二年级......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精神卫生 对比研究 学生 贫困区

  民族贫困地区的初中生是一个特殊的中学生群体,具有民族和贫困两个特殊性。笔者对民族贫困地区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旨在为民族贫困地区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进行心理辅导和今后制定相应的干预对策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云南省香格里拉县虎跳峡镇初一、初二年级354名学生。发放问卷354份,回收有效问卷342份,有效回收率为96.6%。其中男生172名,女生170名;初一年级学生155名,初二年级学生187名;汉族学生93名,少数民族学生249名。年龄为(14.21±1.24)岁。

  1.2  方法 

  采用周步成等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进行测定,全量表由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8个内容量表构成。各内容量表标准分≥8分,表明有一般不安倾向;≥9分,表明有重度不安倾向。全量表总标准分超过65分及每个内容量表超过8分,提示可能有比较明显的心理问题,需制定心理辅导计划。

    由云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担任主试,较好地保证测试的信、效度。结果采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处理。

  2  结果
 
  2.1  心理问题检出情况
 
  342名初中生中,有137人存在焦虑,占总人数的40.1%,问题严重程度依次为冲动倾向(24.6%)、恐怖倾向(21.6%)、身体症状(15.2%)、自责倾向(13.7%)、对人焦虑(11.1%)、学习焦虑(5.6%)、孤独倾向(5.6%)和过敏倾向(5.0%)。

  2.2  不同性别初中生各因子比较 

  民族贫困地区男、女生在对人焦虑、孤独倾向和恐怖倾向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学习焦虑和MHT总分上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女生各因子分值均高于男生,说明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男生。见表1。表1  云南民族贫困地区不同性别初中生MHT各因子得分比较(略)

  2.3  不同民族初中生各因子比较 

  汉族和彝族学生在对人焦虑和自责倾向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汉族和纳西族、汉族和傈僳族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表2  云南民族贫困地区不同民族初中生MHT各因子得分比较(略)注:t1值为汉、彝族学生比较;t2值为汉、纳西族学生比较;t3值为汉、傈僳族学生比较;*P<0.05。

  2.4  不同年级初中生各因子比较 

  初一、初二年级学生在对人焦虑、身体症状、冲动倾向、MHT总分和孤独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初二学生各因子分值均高于初一,说明初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初二学生。见表3。表3  云南民族贫困地区不同年级初中生MHT各因子得分比较(略)

  3  讨论

    研究表明,云南民族贫困地区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心理问题检出率高于杨洪猛等[1]对云南傈僳、景颇、怒族学生调查的检出率,也高于赵白帆等[2]对云南高一重点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但学习焦虑因子的检出率略低于施学忠等[3]对郑州中学生的调查结果。说明民族贫困地区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较差,但学习焦虑状况比内地学生稍好。究其原因可能是民族贫困地区学生家庭较贫困、交通相对闭塞,学生只能通过电视、外来旅游者等了解外面世界的精彩,而贫困等现实暂时难以改变,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冲击。

    调查还表明,民族贫困地区初中男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女生,这与张姣妹[4]、林芝等[5]的研究一致。男、女生的差异与女生敏感、情绪易波动、心理承受能力较男生差、早熟等特定的心理特征和生理成熟较早有关。提示在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多关注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同一地区不同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仅汉族和彝族学生在对人焦虑和自责倾向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纳西族和傈僳族之间没有差异,与李辉等[6]的研究一致。可能与当地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生活态度等渐趋一致有关,同一地区的民族文化差异已很不明显,因此心理健康状况基本相同。

    调查还表明,初一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初二年级。可能是由于初一年级学生年龄偏小,而初二年级中有很多“普九生”,在社会上滞留多年,致使2个年级学生年龄悬殊,同时“普九生”也带来了一些不良的社会习气。说明随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及学习等各种压力的不断增加,使初二学生产生更多的心理矛盾,心理健康水平有所下降。也可能与初二较初一课程深度、广度增大有关。因此,高年级学生及面临升学学生的心理健康应成为教育的重点对象。

【参考文献】
    [1]杨洪猛,高松,傅金芝.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6):416-418.

  [2]赵白帆,储勇,刘梅,等.重点高中新生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中国健康教育,2005,21(6):420-423.

  [3]张姣妹,李菊芳.石林彝族自治县民族中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中国学校卫生,2004,25(2):135-136.

  [4]施学忠,何春华,张焕峰,等.郑州中学生学习焦虑状况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1,22(2):117-118.

  [5]林芝,翁艳燕.民工子弟学校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2):116.

  [6]李辉,张大均,廖全明.云南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30(2):38-44.


作者单位:1 云南省健康教育所,昆明 650118;2 云南警官学院;3 江西井冈山学院;4 香格里拉县三中; 5 迪庆州民族专科学校

作者: 刘毅赵白帆王迎春焦卉李云康格茸拉姆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