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药品天地药界风云数据与行业分析

民族药面临两大难题:医保、知识产权

来源:新华社
摘要:今年发布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下简称《医保目录》)中,中成药品种由415个增加到823个,增加了98%。而民族药却一个都没有增加,仍然是47个。这无疑为民族药的发展增加了难题。--民族药企渴望医保目录扩容如今,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正稳步扩大,截至2004年9月底,全国医......

点击显示 收起

                
  今年发布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下简称《医保目录》)中,中成药品种由415个增加到823个,增加了98%;西药品种由725个增加到1031个,增加了42%;而民族药却一个都没有增加,仍然是47个。这无疑为民族药的发展增加了难题。 

  --民族药企渴望医保目录扩容

  如今,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正稳步扩大,截至2004年9月底,全国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1941亿,几乎达到全国人口的10%。对于制药企业来讲,这是个越来越重要的市场,能够进入《医保目录》,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较小的市场推广成本,也意味着产品的安全性和疗效得到认可。

  近几年来,民族药发展迅速。从产品标准规范和提高来看,通过2002年的整顿、地标转国标,现有民族药国家标准922个;涌现出一批销售额过亿元的产品和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如奇正藏药集团及其拳头产品奇正消痛贴、贵州汉方制药等;在一些地区,民族药几乎占整个医药工业的半壁江山,2003年贵州民族药产值达到20多亿元,超过贵州省医药工业总产值的40%。通过广告宣传和产品推广等现代营销手段,藏药、苗药等民族药在消费者中树立了一定的品牌形象。产业进步了,企业发展了,但在新《医保目录》中,中成药和西药品种数量都得到大幅扩容,惟有民族药原地踏步,这让民族药生产企业感到不公平。对于民族药来说,如果不能进入《医保目录》,其发展肯定会受到影响。

  对于相关企业当前亟待解决的民族药进入医保问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诸国本建议,在2004年版目录中补充《民族药分册》,或者在甲类和乙类目录之外补充一个丙类的民族药,有限制地使用,比如在民族地区实施等。对于今后的遴选工作,甘肃省藏医药研究院院长楞本嘉建议,在评审专家队伍中充实民族药专家,有助于审评时对民族药有更全面的了解和评价;要保持民族药入选品种的用药水平和数量的相对稳定。

  --产品知识产权之虞

  医保只是民族药企业目前遭遇的政策性难题之一,产品标准转正后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将是他们面临的另一道难题。

  据贵州汉方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边曙光介绍,2002年底,贵州有154个苗药经过SFDA的严格审查,正式上升为国家标准(试行)。这些升标的品种,绝大多数都是在民间验方的基础上,通过发掘整理、经现代工艺生产、而且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很多单品种年销售收入达到几千万甚至上亿元。但是,随着两年标准试用期结束后转为国家正式标准,这些苗药被仿制将成为可能。事实上,有一大批沿海的资金雄厚的制药企业已经明确表示,一旦这些苗药标准转正以后,大量已经有相当生产规模的品种将被抢仿,这无疑会对刚起步的西部民族药生产企业造成致命打击。而且,一些在中药研究方面较有经验的国外企业,也会借机仿制改造其中的优秀品种,造成我国宝贵的传统中药资源的流失。

  2002年升标的435个民族药品种中的佼佼者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为此,边曙光呼吁,国家在对这批药公布标准时应只列部分主要成分,不列配方比例,以保护和支持民族药的发展。面对知识产权保护这个难题,诸国本建议启动“民族药保护品种”审评程序,而奇正藏药集团总工程师李富银则建议国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分层次,对于中药、民族药中的经典方、传统品种建议给予8~15年的保护;对新开发的中药、民族药可以按照新的专利法进行保护。

  专家提醒,民族药企业争取政策支持,首先要及时掌握政策信息,仔细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做好扎实的基础工作的同时,有针对性地争取更优惠的政策和条件,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华社提供,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作者: 自动采集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