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第27卷第12期

贵阳市中小学生2005年与2000年生长发育及体质状况比较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2000年与2005年贵阳市城乡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状况及身体素质方面的差异和变化趋势,为提高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0年和2005年贵阳市6~18岁城乡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为资料,对身体形态、机能、运动素质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贵阳市城乡中小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呈......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2000年与2005年贵阳市城乡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状况及身体素质方面的差异和变化趋势,为提高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00年和2005年贵阳市6~18岁城乡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为资料,对身体形态、机能、运动素质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贵阳市城乡中小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呈明显增长趋势,身体形态发育良好,且城市优于农村;但反映身体机能水平的肺活量和多种运动指标呈下降趋势,且农村大于城市。结论 贵阳市城乡中小学生普遍存在体育锻炼不足。学校和家庭要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培养孩子从小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关键词】  生长和发育;体质;对比研究;学生

  为了解贵阳市城乡中小学生生长发育及身体素质方面的差异和变化趋势,笔者对2000年和2005年贵阳市6~18岁城乡中小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运动素质方面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便了解5 a来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为提高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的规定,在2000年贵阳市城乡体质调研的点校中随机整群抽取6~18岁中小学生5 200人,城男、城女、乡男、乡女各1 300人,不同性别每1岁为1个年龄组,共52个组别,每组样本量100人;2005年抽查5 069人,其中城男1 280人,城女1 282人,乡男1 257人,乡女1 250人。

  1.2  方法 

  所检测项目均按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的要求和规定进行,调查指标包括形态、机能、运动素质和健康状况等4个方面。本文对形态、机能和运动素质方面的指标进行分析。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Excel进行统计,应用t检验比较2组数据。

  2  结果

    身高、体重、胸围是反映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的最基本的指标,2000-2005年贵阳市城乡中小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都有明显的增长(P<0.01),身高、体重、胸围的增长均表现为城市大于农村,这与世界各国的情况[1]一致。反映身体机能的心血管功能指标,脉搏下降、收缩压和舒张压增高,但均在正常范围;而反映呼吸功能的肺活量城乡男女均明显下降(P<0.01),下降幅度农村大于城市;反映运动素质的上臂肌肉力量的握力、下肢爆发力的立定跳远呈正增长,增长幅度为城市大于农村;反映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的斜身引体(6~12岁男生)、引体向上(13~18岁男生)、仰卧起坐(女生)、50 m跑、50 m×8往返跑(6~12岁男、女生,其中城女呈持平状态)、800 m跑(13~18岁女生)、1 000 m跑(13~18岁男生)均呈负增长(P值均<0.01),其下降幅度除反映耐力的1 000 m跑和800 m跑为城市大于农村外,均为农村大于城市;反映柔韧性的体前屈2000年测试的是立位,而2005年测试的是坐位,因体位的改变,难易程度有差异,故可比性较差。见表1,2。表1  贵阳市城市6~18岁学生体能测试指标2000年与2005年比较(略)注:*P<0.05,**P<0.01。表2  贵阳市乡村6~18岁学生体能测试指标2000年与2005年比较(略)注:**P<0.01。

  3  讨论

    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是自身的先天因素与其所处的后天外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决定了生长发育的可能性,即决定了生长发育的潜力;各种环境条件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遗传所赋予的生长潜力的发挥,最后决定发育的速度及可能达到的程度,即决定了生长发育的现实性[2]。本文对2000年和2005年贵阳市城乡中小学生体质调研数据的对比分析显示,身体形态机能和运动素质发育的不平衡,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生长发育的不平衡。5 a来贵阳市城乡中小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呈明显增长趋势,身体形态发育良好,这与经济持续发展、营养状况改善有明显的关系,而与体育锻炼密切相关的生理机能指标肺活量和多种运动素质指标多呈下降趋势,表明贵阳市城乡学生普遍存在体育锻炼不足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有:(1)学校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械不足、师资配备不够、运动时间和运动内容安排不合理,在这方面农村学校比城市学校严重;(2)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学生升学压力大,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过大,比较重视营养和学业而忽视了体育锻炼;(3)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差,怕苦怕累,对力量、耐力等项目的训练积极性不高。

    要改变这种发展的不平衡,需要学校、社区、家庭的共同努力,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构建多种就学途径,彻底解除学生和家长的后顾之忧;学校要加强体育设施和师资的投入,特别是对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扶持,保证每天1 h的体育活动时间,将体育教学纳入整个教学计划中,并进行考核;社区应增加公益性的锻炼场所,特别是针对青少年的如游泳池、篮球场、足球场等,这需要政府的重视和投入;家庭要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培养孩子从小养成体育煅炼的习惯,这将使孩子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刘宝林.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1.

  [2]季成叶.儿童少年卫生学.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3.


作者单位:贵州省贵阳市中小学生保健研究所,550001

作者: 魏国华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