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第28卷第8期

北京市中小学校控烟效果评价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摘要】目的评估北京市中小学校控烟工作效果,了解学生的烟草知、信、行情况,为开展学校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于2008年4月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对北京市各类小学、中学共计87所学校16392名学生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并与2005年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中小学生的尝试吸烟率为17。02%,现在吸烟率为7。...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评估北京市中小学校控烟工作效果,了解学生的烟草知、信、行情况,为开展学校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于2008年4月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对北京市各类小学、中学共计87所学校16 392名学生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并与2005年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中小学生的尝试吸烟率为17.02%,现在吸烟率为7.05%,男生均显著高于女生。与2005的结果比较,学生的吸烟行为并无明显差异。2008年学生对烟草危害知识的正确认知率明显高于2005年同一学习阶段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在对吸烟危害健康的态度上明显优于男生,非吸烟者对利于控烟的观点较吸烟者更为赞成。北京市中小学校的控烟工作覆盖了93.67%的学生人群。有45.31%和51.14%的学生表示在近30 d内和近6个月内存在被动吸烟,且以农村学生的被动吸烟率最高(55.84%)。学生对学校控烟活动的肯定回答率随着学习阶段的提高、学习负担的加重而下降。结论 北京市中小学校近3 a来的控烟工作有一定成效,但学生烟草使用状况依然严峻,且存在知识与行为脱离的现象。学校控烟工作仍要加强,并应积极寻求家长、社区和社会各方面的协助。

【关键词】  烟草 知识 态度

 大量研究证实,烟草烟雾中含有4 000多种化学物质,其中很多是带有毒性的,有些是带放射性的,已确知有40多种能致癌。从青少年就开始吸烟的人,将有50%的机会因吸烟引起的疾病而早死[1]。1998年Liu等的烟草致死研究显示,如果中国保持现时的烟草使用水平,在现处于0~29岁的3亿人中将有1亿人因吸烟而死亡[2]。
    2005年北京市学生烟草使用状况调查显示,北京市学生的现在吸烟率为8.26%,尝试吸烟率为22.16%[3]。2005-2008年,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等组织开展了多项基于校园的青少年控烟活动。为评估北京市中小学校烟草控制活动的效果,进一步了解北京市中小学生的烟草知、信、行情况,笔者于2008年4月进行了此次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根据北京市中小学校的分类及其组成作为抽样框架,抽取其中11个区县,通过多阶段分层(按地区、经济状况、学校类型分层)随机整群抽样,共抽取学校87所,学生16 700名。删去关键变量缺失的308人,得到有效样本16 392人,有效率为98.21%。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13.12±3.47)岁,其中男生8 249名(50.32%),女生8 143名(49.68%);小学生6 859名(41.84%),普通初中生4 845名(29.56%),普通高中生3 670名(22.39%),职业高中生1 018名(6.21%)。

  1.2  方法 

  采用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以2005年调查问卷为基础,进行了部分修改,并加入了被动吸烟与校园无烟环境建设的内容。

    问卷主要内容:(1)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住宿情况等;(2)吸烟相关行为,包括尝试吸烟、现在吸烟、主要吸烟场所等;(3)烟草危害相关知识,包括知识来源、吸烟所致疾病、烟草有毒成分等;(4)对吸烟行为的态度,包括对于父母、教师、同学及自己吸烟的态度等;(5)烟草暴露情况,包括居住房间、交通工具以及公共场所内等烟草暴露情况;(6)校园无烟环境概况,包括学校的烟草危害课程、控烟活动等;(7)戒烟相关情况,包括是否戒烟、戒烟原因、获得戒烟帮助的途径。

  1.3  分析指标 

  包括:尝试吸烟率、现在吸烟率、尝试吸烟年龄、烟草危害知识了解情况、对吸烟者的态度、被动吸烟状况和学校控烟活动情况等。
    指标定义:尝试吸烟为到调查时为止,至少吸过1口烟;现在吸烟为在最近的30 d内,至少有1 d吸过烟;被动吸烟为不吸烟者每周至少1 d内有15 min以上暴露于吸烟者呼出的烟雾中。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调查的不同性别、区域、学校类型间学生的烟草使用状况进行描述,并与2005年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各题均以有效回答人数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EpiData 3.1录入,使用SPSS 14.0进行分析。由于2008年的有效样本学校类型构成比与2005年有所不同,为避免学校类型的影响,分析时根据总体分布进行了加权。

  2  结果

  2.1  烟草使用状况

  2.1.1  尝试吸烟率 

  2008年的调研结果显示,北京市中小学生的尝试吸烟率为17.02%,其中男生为23.39%,女生为1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7.632,P=0.000)。2008年不同学校类型学生的尝试吸烟率不同,且随着学习阶段的提高,尝试吸烟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546.850,P=0.000)。

    由于2008年的学校类型构成与2005年不同,用整体数据进行标化后,2008年的尝试吸烟率为16.93%,与2005年(16.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49,P=0.104)。在不同学校类型间,职业高中学生2008年的尝试吸烟率比2005年提高了11.33个百分点,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789,P=0.000)。其余学校类型尝试吸烟率2年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1.2  现在吸烟率 

  2008年调研结果显示,北京市中小学生的现在吸烟率为7.05%,其中男生为10.96%,女生为3.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1.442,P=0.000)。且随着学习阶段的提高,现在吸烟率也呈不断上升趋势。

    用整体标化后,2008年中小学生的现在吸烟率为6.12%,高于2005年(5.3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45,P=0.004)。但在不同类型学校间,职业高中学生的现在吸烟率2008年达到了32.70%,比2005年提高了8.20个百分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83,P=0.000)。其余类型学校现在吸烟率2年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1  不同学校类型学生尝试吸烟率和现在吸烟率2005年与2008年比较(略)注:()内数字为百分率/%。

  2.1.3  烟草使用相关情况 

  在对于尝试吸烟年龄的2 867个有效回答中,有748个(26.09%)回答尝试吸烟年龄为“6岁及以下”,“7~9岁”的占17.16%,分别排列前2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435,P=0.000)。此结果与钱玲、田本淳[4-5]等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控烟教育干预活动应注重在低学习阶段开展。

    在“近30 d,您的主要烟草获取途径”的2 614个有效回答中,“别人给的”和“自己买的”分别占前2位(34.54%和33.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70,P=0.279)。
   
  在拒烟教育问题上,2008年中有64.12%的学生表示获得过教师或家长的拒烟教育,高于2005年(6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891,P=0.000)。此次调查中“有因年龄小而不卖烟给他”的学生比例占5.84%,与2005年(5.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没有买过烟”的学生比例由36.84%上升为50.89%,说明学校控烟教育有一定效果。

  2.2  烟草危害知识了解情况

  2.2.1  烟草危害知识
 
  2008年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生有关吸烟与健康的知识来源前5位分别为电视(82.9%)、教师(69.9%)、家长(65.3%)、宣传画(56.9%)、报纸杂志(56.2%),但仍有5.7%的学生表示从来没有听到或看到过有关吸烟与健康的知识。

    有95.7%和91.9%的学生明确表示吸烟和被动吸烟对人体有害,但在现在吸烟者中分别只有77.1%和79.0%的学生认为吸烟和被动吸烟对健康有害,低于非现在吸烟者的认识率(97.3%和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056.115,288.777,P值均=0.000)。

    在对烟草与健康相关问题的认识上,除“吸烟会影响一个人的肺活量及运动表现”外,女生对于其他保护因素的正确认知率都高于男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表2  对烟草危害知识的认知率不同性别学生间比较
(略)注:()内数字为百分率/%。

  2.2.2  对烟草有害成分和吸烟所致疾病的了解 
  调查对象正确认识烟草燃烧可产生的有害成分依次为尼古丁(91.66%)>烟焦油(79.62.%)>致癌物质苯胺类(56.52%)>一氧化碳(50.76%)>放射性物质(12.85%)。其认知率均高于2005年,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整体上对放射性物质的认知率仅12.85%,说明学生在对某些有毒成分的认知上还存在盲点。见表3。表3  学生对烟草有害物质和吸烟所致疾病的
认识率2008年与2005年比较(略)注:()内数字为百分率/%;2008年与2005年比较,**P<0.01。
   
  调查对象对吸烟可致疾病认识依次为肺癌(88.02%)>气管炎(65.02%)>冠心病(33.16%)>高血压(30.94%)>脑血管病(28.60%)>胃癌(23.87%)。2008年与2005年结果比较显示,学生的认知在高血压、冠心病和脑血管病方面增长幅度最大,可能与近年来社会大环境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广泛关注有关。从整体上看,除“不知道”项下降外,其他认知率都高于2005年的结果,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2.3  对吸烟的相关态度

  2.3.1  对父母、教师及同学吸烟的看法 

  在对待父母吸烟的看法上,2008年的结果中对厌恶、污染家庭环境以及影响学习的肯定率明显高于200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903,29.919,P值均=0.000)。但2008年认为吸烟可解乏、是成人的正常行为的学生比例也高于200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99,80.403,P值均=0.000)。见表4。表4  学生对吸烟的看法2008年与2005年比较(略)注:()内数字为百分率/%;2008年与2005年比较,*P<0.05,**P<0.01。
   
  在对教师吸烟的看法上,有40.43%的学生表示教师吸烟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30.71%的学生表示教师吸烟形象不好,在反对同学吸烟方面2008年的结果不如2005年强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8年对“吸烟可以有更多朋友”、“是成熟的表现”及“与我无关”等都比2005年更为肯定。见表4。

  2.3.2  吸烟与非吸烟学生对吸烟的看法 

  2008年的调查结果显示,现在吸烟者和非吸烟者对烟草使用的看法存在较大差异。现在吸烟者对吸烟的诸多“好处”都较非吸烟者更为赞成。有42.03%的现在吸烟者对“吸烟可以表现成熟”表示肯定,明显高于非吸烟者(9.19%)。分别有45.57%和40.77%的现在吸烟者表示“既然成人可以吸烟,青少年就可以吸”和“美好的烟草广告会使自己更想尝试吸烟”,其比例明显高于非吸烟者,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见表5。表5  对吸烟的态度现在吸烟者与非吸烟者之间比较(略)

    在禁止公共场所吸烟、禁止未成年人吸烟、吸烟可破坏形象以及学校应帮助戒烟等有利于控烟的方面,尽管现在吸烟者的赞同率明显低于非吸烟者,但他们中仍有超过50%的人同意上述看法。

    结果还显示,有94.17%的学生表示公共交通工具应禁止吸烟,有87.95%的学生表示公共场所(如商场、影院、俱乐部、餐馆等)也应不允许吸烟。

  2.4  学生被动吸烟及校园控烟工作状况

  2.4.1  被动吸烟情况 

  有45.31%的学生表示在近30 d内每周至少有1 d暴露于吸烟者呼出的烟雾中15 min以上,有51.14%的学生表示在近6个月内存在被动吸烟暴露。

    不同地区学生的被动吸烟暴露不同,城市、县镇和农村学生的近30 d被动吸烟暴露率分别为44.59%,45.24%和4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2.825,P=0.002)。城市、县镇和农村学生的近6个月被动吸烟暴露分别为50.23%,51.21%和55.84%,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16.070,P=0.000)。均为农村学生被动吸烟暴露率最高。

  2.4.2  校园控烟工作状况 

  在对学校控烟活动的调查中,有93.67%的学生表示学校举办过控烟活动,对每项活动的肯定情况为:控烟健康教育课(62.73%)>在“拒吸第一支烟”签名册上签名(30.85%)>控烟知识竞赛(27.36%)>控烟绘画活动(24.18%)>控烟小品、相声等(16.59%)。学生对上述活动的喜爱程度依次为:控烟小品和相声表演、控烟绘画活动、在“拒吸第一支烟”签名册上签名、控烟健康教育课、控烟知识竞赛。

    分别有76.13%和70.83%的学生明确表示学校讲解过控烟法规中关于青少年的部分和学校课程中有关于烟草危害的内容。不同类型学校学生对上述2个问题的肯定回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6.620,1430.799,P值均=0.000)。

    在对学校对学生进行戒烟辅导、学校提供烟草危害信息以及学校与小区合作举办活动问题的回答上,同样表现出了随着学习阶段的提高,学生肯定回答率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普通高中生的结果普遍低于职高学生,可能与普通高中学校的教学任务更重有关;除学校与小区合作举办活动项外,其余2项间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χ2=85.943,P=0.000;χ2=4.215,P=0.040)。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中小学生的尝试吸烟率、现在吸烟率均为男生高于女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我国在重庆、广东、山东和天津[6]结果较一致。

    与2005年的结果相比,学生尝试吸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现在吸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对现在吸烟率进行不同学校类型间比较发现,除职业高中外,其余学校类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2008年现在吸烟率的上升与职业高中生现在吸烟率的上升有很大关系。在对尝试吸烟率分析时也发现,2年间职高学生的尝试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结果与杨功焕等[7]的研究结果一致。

    对于尝试吸烟年龄的回答中,占第1位的是“6岁及以下”,学生的烟草主要获取途径主要为“别人给的”和“自己买的”。结果与2005年郭欣等[3]的研究结果一致。此次研究显示,2008年北京市中小学生烟草使用状况与2005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在对烟草危害的认识上,现在吸烟者对“吸烟和被动吸烟对人体有害”的认识率低于非吸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对于烟草危害的正确认知率多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对烟草危害的正确认识是防止青少年吸烟的有效保护因素之一。同时提示控烟教育更应该注重培养现在吸烟男生对烟草危害树立正确的认识,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远离烟草。

    此次结果显示,调查对象对烟草的有害成分和吸烟所致疾病的正确认知均优于2005年王星火等[8]的研究结果,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2008年北京市中小学生烟草使用状况与2005年间并无明显差异。由此可以推断,北京市中小学生对烟草的知识和行为间可能存在分离现象。这也符合健康教育的知信行模式,即首先个体的烟草危害知识提高,然后信念随之改变、社会氛围也逐渐变化,最终人群的吸烟行为才会发生变化。

    上述结果明确肯定了近3 a来北京市中小学校控烟工作的成绩,但学生在对某些有毒成分的认知上还存在盲点,如对放射性物质的正确认知率仅为12.85%。提示学校在开展控烟工作中,应适当增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并合理利用医药系统的资源,积极获取医务人员的帮助。有研究显示,学生对医务人员宣传的烟草有害健康知识的可信程度最高[9]。
   
  在对父母、教师及同学吸烟的看法上,学生对父母吸烟的否定比2005年更为强烈。同时,现在吸烟者对吸烟的诸多“好处”都较非吸烟者更为赞成,如吸烟对异性有吸引力、有助于社交等,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现阶段学生在拒烟信念上仍未达到较好的程度,北京市学校控烟工作应继续加强,同时注重对现在吸烟者的针对性,防止现在吸烟者对非吸烟同伴产生不利影响。

    在被动吸烟方面,分别有45.31%和51.14%的学生表示在近30 d内和近6个月内存在被动吸烟暴露。此结果与我国参与的“全球青少年烟草调查”[10]的结果相吻合。不同地区学生报告的被动吸烟暴露结果显示,农村学生的被动吸烟暴露率高于城市学生和县镇学生,与杨功焕等[7]报告的结果类似。城市和农村人群报告的被动吸烟暴露率分别为49.7%和54.0%。提示经济欠发达地区学生存在更高的被动吸烟暴露,控烟工作应注重在该类地区的宣传。
    学校控烟活动的数据显示,北京市对学生人群的控烟活动覆盖率很高,目前开展的活动中位于前3位的分别为控烟健康教育课在“拒吸第一支烟”签名册上签名、控烟知识竞赛。在众多控烟活动中,学生们比较喜欢一些喜闻乐见的活动,如控烟小品和相声表演、控烟绘画活动等。
   
  学生对校园控烟工作的肯定回答率总体上随着学校的上升而递减趋势,差异多有统计学意义;但普通高中的学生肯定率稍低于职业高中,可能与普通高中学校的教学任务更重有关。提示控烟力度在高学习阶段以及繁忙学习阶段相对较弱,而这些阶段的学生往往存在着很多的烟草使用的高危人群。
   
  综合上述情况,笔者认为青少年控烟工作应更加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学校控烟工作。学校是青少年的主要活动场所,理应成为开展青少年预防吸烟教育活动的主要依托,而学校内严格的校纪校规也为更好地落实学校控烟政策提供了一定的强制力。(2)争取家长及社区参与控烟。家长和社区参与学校的控烟活动不仅有利于更好地控制学生吸烟,而且对家长的吸烟行为也形成了一定的抑制作用。(3)发展同伴控烟教育。Suzanne等[11]对英国10 730名中学生的研究结果显示,曾不规律吸烟的学生经过1 a的同伴教育后,每周吸烟率下降了18.2%。由于同伴间文化背景和阅历相同,彼此易于沟通,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因而干预效果显著。(4)获取大众传媒支持。Worden等[12]报告了针对女性青少年的为期4 a的大众传媒干预研究,结果干预组的吸烟率比对照组的吸烟率低40%,并且干预效果一直保持了5 a。利用大众传媒进行烟草危害知识宣传以及利用名人效应来传播健康信息,都将获得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SIR JC, DAVID S. Tobacco: A Global Threat. Macmillan Education 2002:7-49.

  [2]LIU BQ, PETO R, CHEN ZM,et al. Emerging tobacco hazards in China 1:Retrospective proportional mortality study of one million deaths. BMJ,1998,317:1 411-1 422.

  [3]郭欣,曹若湘,陶立元,等.北京市2005年学生烟草使用情况现状.中国学校卫生,2008,29(5):417-419.

  [4]钱玲,易厚广,田本淳,等.我国六城市小学生烟草与健康知识信念和行为现状.中国学校卫生,2006,27(4):297-299.

  [5]田本淳,钱玲,张巍,等.我国六城市中学生烟草与健康方面的知信行状况分析.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4):363-366.

  [6]The Global Youth Tobacco survey collaborative group. Differences in worldwide tobacco use by gender: Finding from the global youth tobacco survey. J Sch Health,2003,73:207-215.

  [7]杨功焕,马杰民,刘娜,等.中国人群2002年吸烟和被动吸烟的现状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2):77-83.

  [8]王星火,郭欣,张檬兮.北京市2005年学生烟草相关知识态度现状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8,29(5):402-403.

  [9]文孝忠,陈维清. 初中生有关吸烟与健康知识和需求调查.中国公共卫生,2006,22(5):638-640.

  [10]The GYTS Collaborative Group. A cross country comparison of exposure to second hand smoke among young. Tob Control,2006,14 (Suppl II): ii4-ii19.

  [11]SUZANNE A. It is good to talk: Adolescent perspectives of an informal, peer-led intervention to reduce smoking. Soc Scien Med,2006,63:320-334.

  [12]WORDEN JK, FLYNN BS, SOLOMON LJ.Using mass media to prevent cigarette smoking among adolescent girls. Health Educ,1996,23(4): 453-468.


作者单位: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卫生所;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北京 100013。

作者: 郭欣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