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第28卷第11期

北京市东城区退休教师骨密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市东城区退休教师骨质改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教师骨质疏松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北京市东城区退休教师3331人,采用美国产Metriscan骨密度仪,测量非优势手的第2,3,4手指的骨密度,依据T值做出骨质正常、骨质减少、骨质疏松的诊断,同时对影响骨质改变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共检......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东城区退休教师骨质改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教师骨质疏松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北京市东城区退休教师3 331人,采用美国产Metriscan骨密度仪,测量非优势手的第2,3,4手指的骨密度,依据T值做出骨质正常、骨质减少、骨质疏松的诊断,同时对影响骨质改变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 共检测全区退休教师3 331人,检出骨量减少746例(22.40%),骨质疏松1 817例(54.55%)。不同年龄教师的骨质疏松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骨质疏松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常户外活动、常吃豆制品、饮奶等因素对退休教师骨质改变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退休教师骨质疏松的发生。

【关键词】  骨质疏松;患病率;全体教工,院校;退休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已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而老年骨质疏松患病率已居常见病的第6位[1]。为了解北京市东城区退休教师骨质改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笔者于2005年4-6月对全区3 331名退休教师进行了骨密度测量和相关因素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北京市东城区退休教师3 331人(男680人,女2 651人),年龄为50~80岁。

  1.2  方法

  1.2.1  骨密度测量及诊断标准 

  用美国产Metriscan骨密度仪(SPA),采用X线放射数字图像吸收法计算非优势手的第2,3,4手指的中节指骨的骨密度,自动给出相对的骨密度值和T值,依据T值做出诊断。我国通用T值诊断标准:骨质正常T值为>-1.0,骨质减少T值为-1.0~-2.0,骨质疏松为T值<-2.0。严格按仪器使用要求操作。

  1.2.2  相关影响因素 

  采用现场询问法,将每天户外活动1.5 h以上、吃豆制品(每天至少一餐中有豆制品)、饮用牛奶(每天250 mL以上)且持续20 a以上等作为正向影响因素,由医务人员询问填写。同时排除影响骨代谢的各种疾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子宫附件切除)及进行激素替代治疗、长期补钙者。

  2  结果

  2.1   骨质疏松检出率 

  共检测退休教师3 331人,检出骨质正常、骨质减少、骨质疏松分别为23.06%,22.40%,54.55%。不同年龄教师的骨质疏松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23,P<0.01)。见表1。表1  2005年东城区不同年龄组退休教师骨密度构成(略)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不同性别退休教师骨密度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6.26,P<0.01),女性骨质正常率明显低于男性,而骨质疏松检出率明星高于男性。见表2。 表2  2005年东城区不同性别退休教师密度构成(略)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2.2  影响骨质疏松的相关因素 

  1 817例骨质疏松人群中,常户外活动者1 382例,占76.06%,明显低于骨质正常组的98.83%(759/768)(χ2=259.85,P<0.01);常吃豆制品者1 507例,占82.94%,明显低于骨质正常组的94.66%(727 / 768)(χ2=80.28,P<0.01);饮奶者1 270人,占69.90%,明显少于骨质正常组的90.23%(693/768)(χ2=458.68,P<0.01)。

  3  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北京市东城区退休教师骨质疏松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从50~岁组的41.55%上升到70~80岁组的66.18%,其患病率低于浙北地区相同年龄人群(71.3%)[2],但高于北京市区50~79岁人群(22.25%)[3]。估计与地域、生活方式和测量设备、测量部位、职业有一定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结果还表明,女性骨质疏松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男、女患病率均低于浙北地区同龄人群(男35.8%,女67.3%)[2],但高于北京市区同龄患病率(男12.37%,女29.75%)[3]。影响老年男性骨密度的原因主要是雄激素水平降低和增龄生理性退变;影响老年女性骨密度的原因除雌激素水平降低、增龄生理性退变外,关键还在于运动,负荷锻炼对骨质的增加较其他类型锻炼更有效。女性从青少年起每天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是提高骨量的好办法。

    饮奶、户外活动、吃豆制品均与骨质改变有关。体力活动减少,皮肤合成维生素D减少,骨生物学刺激减少,肠钙吸收及骨质形成下降等均可导致骨质疏松。因此,普及预防知识,增加乳、豆制品的摄入,注意饮食搭配,增加户外活动,给予阳光照射和适当体育活动等措施,均可起到防治骨量减少的作用。
   
  骨质疏松是一种多因素疾病,主要为环境因素(营养、运动、生活习惯等)和遗传因素所影响[4],而环境因素是可控因素。由于骨质疏松的危害在于骨骼疼痛、功能障碍,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致残率高,又无明显早期表现,影响人的健康和生命质量,早期诊断和预防显得十分重要。由于目前尚无绝对有效的方法使骨质疏松后的骨骼完全恢复正常,因此,改善环境因素是延缓骨质疏松发生发展的最好办法。

【参考文献】
    [1]徐建春,毛应德龙,史晓林,等.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浙江临床医学,2006,8(1):95-96.

  [2]朱志鑫,张金梅,顾宣,等.浙北地区6330例跟骨骨密度测定及骨质疏松患病率分析.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4,10(2):191-192.

  [3]吴青,陶国枢,刘晓玲,等.北京市区1333人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及骨质疏松患病情况调查.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5,1(1):76-80.

  [4]李文华,朱润生.遗传基因与骨质疏松研究进展.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34(4):78-81.


作者单位:北京市东城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100007。b

作者: 万左红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