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第28卷第11期

河南省农村中学生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现状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河南省农村中学生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现状,为农村中学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河南省4个省辖市所属的39所县乡级初中、高中和职业技术学校的8316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2%的学生打过架,有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曾试图自杀者分别为24。0%,经常感到孤独、心情不......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河南省农村中学生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现状,为农村中学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河南省4个省辖市所属的39所县乡级初中、高中和职业技术学校的8 316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年中,28.2%的学生打过架,有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曾试图自杀者分别为24.1%,7.5%和2.0%,经常感到孤独、心情不愉快、伤心或绝望的学生分别为19.4%,33.9%和19.7%。遭受过不同形式家庭暴力和校园暴力的学生分别占19.2%和7.8%,6.7%的学生曾携带匕首等凶器上学。到不安全的地方去游泳、在高速公路上行走、骑车时闯红灯和逆行的报告率分别为16.4%,21.0%,10.9%和13.3%。1个月内吸烟和饮酒≥10 d的分别占6.1%和7.4%,擅自服用镇静催眠药的占5.5%,0.4%的学生曾使用过毒品。9.8%的学生在1周内连续3 d每天吃2顿方便面,1周内连续3 d未吃过新鲜蔬菜或水果、未吃过肉蛋类食物、未喝过1杯牛奶的学生分别占35.5%,53.4%和41.6%。看电视≥3 h/d、上网和玩电子游戏≥2 h/d的学生为17.9%,10.1%和10.2%。高中和职专学生中,22.5%报告参加过赌博,24.7%看过色情书籍,20.3%与异性有过接吻和抚摸对方身体,3.6%报告有性行为史。结论 河南省农村中学生健康相关危险行为报告率较高,应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关键词】  危险行为;创伤和损伤;物质相关性障碍;情感症状;学生;农村人口

  为了解河南省农村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现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制订干预措施,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该省4个省辖市所辖的8 316名农村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河南省4个省辖市所辖的39所县乡级初中、高中和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8 316名,其中初中学生3 305名(男生1 692名,女生1 613名),高中学生3 555名(男生1 912名,女生1 643名),职业技术学校学生1 456名(男生677名,女生779名)。年龄11~20岁。

  1.2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每个省辖市中随机抽取1个县,每县随机抽取全日制中学10所,包括乡级初中、县级初中、乡镇高中、县重点高中和职业技术学校(包括职业高中、普通技校、普通中专)各2所。再根据学校班级数和班级人数抽取班级,被抽班所有学生参加调查。

    调查问卷是在参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城市)[1]及美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系统”(YRBSS)[2]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实际制定“河南省农村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其中增加了家庭暴力情况调查。调查以班为单位采用不记名方式进行,由经过培训的学校卫生专业人员实施。调查过程采取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调查现场无学校教师,并对学生填写资料保密。调查时允许学生不答不愿意回答的问题,本次调查问卷应答率为99.3%~99.9%。

  1.3  统计分析 

  调查数据采用EpiData软件进行双录入,数据统计处理采用SPSS 12.0进行。

  2  结果

  2.1  故意伤害行为 

  见表1。表1  河南省农村故意伤害行为报告率在不同类型中学学生中的分布(略)注:不同类型学校间比较,*P<0.05,**P<0.01;不同性别比较,P<0.05,P<0.01。

  2.1.1  自伤或互伤 

  在调查前的1年中,24.1%的学生有过自杀意念,女生显著高于男生,重点中学(26.4%)、非重点中学(21.8%)和职专(23.4%)学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P<0.01);有过自杀计划的报告率女生高于男生,不同类型学校学生报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曾采取措施试图自杀的报告率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不同类型学校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过离家出走意念的报告率女生高于男生,重点中学、非重点中学和职专的学生报告率分别为38.4%,33.1%和 37.0%(χ2=20.8,P<0.01);曾离家出走和有过打架行为的报告率不同性别和不同类型学校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上学时携带匕首等凶器的报告率男生高于女生,不同类型学校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1.2  遭受他伤 

  在过去的30 d里,有7.8%的学生曾遭受过校园暴力,其中,经常被索要财物、被威胁/恐吓、被打/踢/推/挤/关在屋内、被恶意取笑的报告率均为男生高于女生,不同类型学校间的差异除被打/踢/推/挤/关在屋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χ2=4.4,P>0.05),其他3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有6.0%的学生报告经常/总是感到上下学时无安全保障,男、女生分别为7.2%和4.8%(χ2=21.2,P<0.01)。在过去1年里,19.2%的学生报告遭受过家庭暴力,除在家被冷淡/疏远和被语言辱骂/威胁这2项的报告率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χ2值分别为0.2,1.9,P值均>0.05),曾被家人扇耳光/脚踢/推搡、被捆绑/用皮带或棍棒殴打、被冻/饿和限制人身自由的报告率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以上6项不同类型学校学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家庭暴力的来源,男生分别为父亲占58.9%,母亲占29.0%,其他人占12.0%;女生分别为父亲占38.2%,母亲占49.2%,其他人占12.6%。

  2.2  非故意伤害行为 

  在过去的30 d中,在高速公路上行走、骑车闯红灯/乱穿马路、逆行、追逐打闹、攀扶其他车辆等违反交通规则行为的报告率,不同性别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类型学校之间的差异多数有统计学意义。在过去的1年中,到无安全措施的地方游泳1次以上的报告率男生显著高于女生,不同类型学校学生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P>0.05)。见表2。表2  河南省农村非故意伤害行为报告率在不同类型中学学生中的分布(略)注:不同类型学校间比较,**P<0.01;不同性别比较,P<0.01。

  2.3  物质滥用行为 

  在过去的30 d中,16.9%的学生报告吸过烟,男、女生分别为27.4%和5.2%(χ2=761.0,P<0.01);报告有喝酒行为的占40.4%,男、女生分别为56.8%和23.1%(χ2=980.1,P<0.01)。1个月内吸烟≥10 d、每天吸烟≥6支、1个月内喝酒≥10 d、1年内出现醉酒1次以上、未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镇静催眠类药物和曾使用过毒品(摇头丸、可卡因、冰毒等)的报告率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类型学校之间除每天吸烟≥6支和曾使用过毒品的报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χ2=0.3,P>0.05),其他几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表3  河南省农村物质滥用行为报告率在不同类型中学学生中的分布(略)注:不同类型学校间比较,**P<0.01;不同性别比较,P<0.05,P<0.01。

  2.4  不良情绪体验 

  在过去的1年中,19.4%的学生报告经常或总是感到孤独,33.9%的学生因学习压力或成绩问题经常或总是感到心情不愉快,19.8%的学生连续2周或更长时间感到非常伤心绝望而停止平常活动,以上3项男、女中学生之间的报告率分别为18.9%和10.0%(χ2=1.5,P>0.05)、32.8%和35.1%(χ2=4.6,P<0.05)、19.8%和19.5%(χ2=0.2,P>0.05),重点中学、非重点中学和职专学生之间报告率分别为19.7%,17.9%和22.1%,37.1%,31.2%和30.6%,18.4%,19.7%和2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0,29.2和13.1,P值均<0.01)。

  2.5  饮食及生活习惯相关行为

  在过去的7 d中,43.2%的学生报告至少有1 d吃过2顿方便面,连续3 d及以上每天吃2顿方便面、未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未吃过肉蛋类食物的报告率均为女生高于男生。过去7 d中从未喝过牛奶/酸奶/豆奶的报告率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P>0.05),职专的学生高于高中和初中学生。16.1%的学生报告有经常吃甜点心(≥1 次/d)的习惯,男、女学生分别为13.2%和19.3%(χ2=57.1,P<0.01)。过去的7 d中,30.1%的学生报告有不吃早餐的习惯,男、女生分别为27.5%和32.7%(χ2=27.8,P<0.01)。

    在过去的7 d中,每天看电视≥3 h的报告率男、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天玩电子游戏至少2 h以上的报告率男生高于女生,重点中学、非重点中学和职专的学生分别为11.9%,6.8%和12.6%(χ2=62.9,P<0.01)。每天上网≥2 h的报告率男生高于女生,重点中学(11.9%)、非重点中学(6.1%)、职专(14.2%)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1,P<0.01)。见表4。表4  河南省农村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不同类型中学及不同性别学生间报告率比较(略)注:不同类型学校间比较,*P<0.05,**P<0.01;不同性别比较,P<0.05,P<0.01。

  2.6  性知识及相关行为 

  在被调查的高中和职专学生中,34.8%报告在学校接受过有关青春期知识教育,39.7%报告接受过有关艾滋病知识教育。81.5%的学生知道艾滋病是由病毒引起,男、女生分别为84.3%和78.4%(χ2=28.3,P<0.01);68.6%的学生表示愿意与感染了艾滋病的朋友继续保持往来, 男、女生分别为69.4%和67.7%(χ2=1.7,P>0.05)。24.7%的学生报告,在过去1 a中看过色情书籍/音像制品,男、女生分别为40.6%和7.7%(χ2=728.8,P<0.01)。22.5%的学生报告曾参加过赌博活动,男、女生分别为33.4%和10.9%(χ2=363.6,P<0.01)。与异性有过接吻和抚摸对方身体的报告率为20.3%,男、女生分别为26.8%和13.3%(χ2=140.9,P<0.01),职专和高中学生分别为24.8%和18.5%(χ2=25.4,P<0.01)。3.6%的学生报告曾经有过性行为,男、女生分别为5.6%和1.5%(χ2=60.8,P<0.01),职专和高中学生分别为4.5%和3.2%(χ2=10.6,P<0.01),其中被迫与他人发生性行为的占18.8%,男生为10.3%,女生为52.8%。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同时也对他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调查发现,河南省农村中学生的一些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的发生率不亚于城市中学生,又有着不同于城市中学生的特点。
   
  在故意和非故意伤害行为方面,有自杀意念、自杀计划的报告率高于全国城市中学生和广州市中学生,而试图自杀的报告率低于全国城市中学生和广州市中学生[1,3]。有过打架、上下学经常无安全感、到不安全场所游泳的报告率均高于全国城市中学生的平均水平,在学校经常被威胁恐吓、经常被恶意取笑、经常被踢打、经常被索要钱物以及骑车违规的报告率均低于全国城市中学生的平均水平[1]。由于农村学生居住环境不同于城市,将“是否步行横穿马路”改为“是否在高速公路上行走”,结果显示,有超过1/5的农村中学生在过去的30 d中经常在高速公路上行走,而且女生高于男生。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农村中学生遭受家庭暴力的现象较多,19.2%的学生报告在过去的1 a中遭受过不同形式的家庭暴力,不仅是被辱骂/威胁或冷淡/疏远,甚至被捆绑/用皮带或棍棒殴打、限制人身自由、被受冻挨饿等,尤其是男生遭受家庭暴力的现象更为严重。家庭暴力的施加者,男生主要是父亲,女生则主要来源于母亲,这种现象将对亲情关系及家庭氛围产生不和谐的影响,同时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尤其是对心理健康可能产生永久性的负面影响。
   
  在不良情绪体验方面,多数项目的报告率(经常感到孤独、因学习压力经常心情郁闷、长时间感到伤心或绝望等)均高于全国城市中学生,可能与农村中学生更渴望通过考上大学来改变生活状态而给自己施加压力有关。适当的生活和学习压力,在某种程度上对青少年努力完成学业、培养积极向上不怕困难的生活态度是有益的,但若长时间承受过大的心理压力,会引起情绪低落、心情忧郁,反而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在饮食及生活习惯相关行为方面,经常吃甜点、经常不吃早餐 、每天看电视≥3 h、每天玩电子游戏≥2 h和每天上网时间≥2 h的报告率均低于全国城市中学生平均水平;1周内从未喝过牛奶/酸奶/豆浆、经常未吃蔬菜水果和肉蛋类食物的报告率均显著高于全国城市中学生,女生明显高于男生,这些差异与城乡之间的经济水平及生活条件不同有关。就健康危险行为而言,有些因素并非农村中学生主观上“故意”,如经常不吃蔬菜水果和肉蛋类食物,在城市学生中被视为是偏食,在农村学生中则可能是条件所限,而且有限的物质条件女生获得的更少。无论是不良习惯或条件所限,其结果都将对青少年的健康造成危害,应予以同等的关注,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干预。
   
  在物质滥用和性知识及相关行为方面,现在吸烟率、现在饮酒率均高于全国城市中学生,男生显著高于女生;但吸烟和饮酒的严重程度(30 d中吸烟≥10 d或每天吸烟≥6支,30 d中饮酒≥10 d)低于城市中学生。擅自使用镇静催眠类药物和曾经吸毒的报告率均为男生高于女生,但都低于全国城市中学生。高中和职专学生知道艾滋病的病原体和愿意继续与艾滋病朋友交往的报告率均高于全国城市中学生,其中愿意继续与艾滋病朋友交往的报告率还高于河北农村青少年[4],这可能与河南省艾滋病疫情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多年来在农村开展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力度较大有关;与异性接吻和抚摸对方身体的报告率男生显著高于女生,但都低于全国城市中学生;曾经有过性行为的报告率男生显著高于女生,也都低于全国城市中学生,女生被迫与他人发生性行为的现象高于男生。

    青少年的健康危险行为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直接的或潜在的危害,是成年期疾病发生的基础[5]。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的形成,受不同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家庭背景、年龄和性别以及学校环境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预防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应号召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本人共同参与。对已出现健康危险行为的青少年,要有针对性地及时予以引导和干预,防止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的集聚。

【参考文献】
    [1]季成叶,主编.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322-334.

  [2]DANICE KE,LAURA K,STEVE K,et al. 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illance: United tates[EB/OL](2006-06-09).http:/www.cdc.gov.

  [3]麦锦城,丁元庆.广州市中学生自杀行为现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8,29(2):155.

  [4]张红杰,甘恒志,侯烨,等.河北农村青少年对HIV感染者/AIDS病人接收情况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8,29(2):127.

  [5]季成叶.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中国学校卫生,2007,28(4):289.


作者单位: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郑州 450016。

作者: 何健,杨汴生,钟娅,彭永平,梁振山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