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第29卷第2期

不同心理复原力中学生家庭环境因子比较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家庭环境因子对中学生心理复原力的影响,为提高中学生心理复原力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与心理复原力量表,对湖州市485名初一至高三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心理复原力水平不同的中学生家庭环境各因子之间差异显著。心理复原力总分与家庭环境各因子(除控制性......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家庭环境因子对中学生心理复原力的影响,为提高中学生心理复原力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与心理复原力量表,对湖州市485名初一至高三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心理复原力水平不同的中学生家庭环境各因子之间差异显著;心理复原力总分与家庭环境各因子(除控制性)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矛盾性与心理复原力总分呈显著负相关,其他因子均与心理复原力总分呈显著正相关。亲密感、道德宗教观、情感表达、娱乐性对心理复原力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心理复原力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改善家庭环境将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复原力。

【关键词】  适应,心理学;家庭特征;回归分析;学生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Family Environment Factors on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AN Shuitao, ZHANG Manli, SUN Lina, et al.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zhou Normal University, Huzhou(313000),Zhejiang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family environment factors on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improving the capacity of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Methods   By using the Family Environment Scale(FES) and Resilience Scale, a total of 485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ere tested. Results   The scores of family environment factors were different because its different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levels. There wa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otal score of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and all factors(except control) of family environment. The score of conflict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total score of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and the scores of other factors of family environment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total score of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The cohension, moralreligious emphasis, expressiveness and activerecreation orientation could well predict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Conclusion   The family environment has an effect on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e improvement of family environment can improv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Key words】   Adaptation,psychological;Family characteristics; Regression analysis; Students

  家庭环境包含软环境和硬环境[1],有人的因素,也有物的作用[2]。本研究中家庭环境共包括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度、感情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和控制性10个因子。心理复原力是多年积累的潜在认知、能力或心理特质等的组合,在个体面对内外压力困境时,这些潜能被激发出来,并积极地结合内外资源对自我进行修补、调适,最终使得个体从困境中走出来,并且感到更有力量、更有资源、更具自信且获得了成长和进步[3-6]。家庭环境对中学生的心理复原力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探讨中学生心理复原力与其家庭环境之间的关系,为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复原力提供相关的依据,从而更好地应用于指导实践。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湖州市抽取高中和初中各2所,在每个学校各年级随机抽取1个班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511份,其中有效问卷485份,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见表1。

  1.2   方法

  1.2.1   家庭环境评定   使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第3次修订版。此量表包括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控制性10个因子[7]。采用“0”、“1”计分,“0”代表实际情况与所描述的情况不符合或基本不符合,“1”代表符合。
  
  1.2.2   心理复原力评定   采用阳毅(2005)[8]编写的复原力量表。共有31个项目,分为6个维度:自我效能、自我接纳、稳定性、问题解决、朋友的支持和家人的支持。采用5级评分的方法,从完全不符合(记为1分)到完全符合(记为5分),总量表得分在31~155之间,其中自我效能维度得分在5~25之间,自我接纳维度得分在3~15之间,稳定性维度得分在7~35之间,问题解决维度得分在3~15之间,朋友支持维度得分在8~40之间,家庭支持维度得分在5~25之间。本研究问卷的alpha系数为0.86。

  1.2.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后,用SPSS 13.0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表1   被试样本的基本情况(略)

  2   结果

  2.1   中学生心理复原力现状   将中学生心理复原力总分转化为Z分计算,其计算公式为Z=(个体心理复原力总分-整体得分平均分)/标准差。Z<-1表示心理复原力状况差;-1≤Z≤1表示心理复原力状况较好;Z>1表示心理复原力状况很好。该组中学生心理复原力很好的有77人(15.9%),较好336人(69.3%),差的有72人(14.8%)。

  2.2   不同性别、家庭结构、生源地和是否独生子女的中学生在心理复原力因子上的得分比较   中学生心理复原力总分平均得分为(103.35±13.6),女生平均得分(103.58±13.22)高于男生(103.13±13.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不同家庭结构中学生在家庭支持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在其他因子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家庭支持因子上完整家庭得分大于重组家庭和单亲家庭,重组家庭得分大于单亲家庭。
   
  不同生源地(农村、城镇、市区)的中学生在心理复原力各因子上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心理复原力问题解决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是:9.31±2.50;否:9.85±2.43;P=0.030),在其他因子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3   不同心理复原力水平的中学生家庭环境因子的比较   将中学生所得的心理复原力总分转化为标准分Z分,按Z分区分为3类。不同心理复原力等级的中学生在家庭环境因子上的得分差异见表2。

  表2   不同心理复原力等级的中学生在家庭环境因子上的得分比较(略)

  由表2可知,中学生的心理复原力水平在亲密感、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和矛盾性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除矛盾性为心理复原力越好均分越低外,其余因子均为心理复原力越好得分越高。独立性、成功性和控制性因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4   中学生心理复原力与家庭环境的相关分析   中学生心理复原力各因子、总分与家庭环境各因子的相关分析见表3。结果表明,心理复原力总分与家庭环境的亲密感、情感表达、矛盾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和组织性因子均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与独立性和控制性因子相关不显著;与矛盾性、控制性因子显著负相关,与其余因子均显著正相关。

  表3   家庭环境各因子与心理复原力各维度的相关系数(r值)(略)

  注:*P<0.05,**P<0.01。

  2.5   中学生心理复原力总分与FS-CV各因子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对心理复原力总分有显著预测作用的家庭环境因子分别是亲密感、道德宗教观、情感表达、娱乐性,可以解释23.8%的变异量,其中亲密感的预测效果最好为19.0%。

  表4   心理复原力总分与FES-CV各因子的Logistic回归分析(略)

  注:*P<0.05,**P<0.01。

  2.6   家庭环境各因子与心理复原力各维度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不同的家庭环境因子对心理复原力的各维度有不同的预测程度。见表5。

  3   讨论

  3.1   中学生心理复原力现状及差异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心理复原力状况较好的占69.3%,心理复原力状况差和很好的分别占14.8%和15.9%。中学生心理复原力的平均得分较高(103.35±13.6),说明中学生具有较为良好的从逆境中恢复过来的能力。
   
  不同家庭结构中学生在家庭支持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家庭支持因子上,完整家庭得分大于重组家庭和单亲家庭,重组家庭得分大于单亲家庭。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中学生在心理复原力的问题解决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家庭环境是中学生成长的主要环境之一,完整家庭由于其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能给予孩子的支持和帮助相对重组家庭和单亲家庭要更多。独生子女更多时候需要一个人面对问题,相对非独生子女来说,缺少了其他兄弟姐妹协助解决问题的条件,独生子女在遇到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时可能会因为一时的不知从何下手而放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他们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及时地找到与自己讨论解决问题的人,久而久之,独生子女解决问题的潜能就不能得到充分地挖掘。

  表5   中学生家庭环境对心理复原力各因子得分的预测(略)

  注:**P<0.01。

  不同心理复原力等级的中学生在亲密感、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和矛盾性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心理复原能力越好的中学生感受到的家庭亲密度越高,家人之间情感表达越充分,家庭娱乐活动越多,家庭成员越重视道德宗教观和组织性,与此同时,心理复原力越好的中学生所感受到的家庭人员之间的矛盾冲突越少。

  3.2   中学生家庭环境与心理复原力的相互关系   相关分析显示,家庭的亲密感、情感表达、矛盾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和组织性因子与心理复原力总分相关显著,其中除矛盾性与心理复原力总分呈负相关外,其余因子均与心理复原力总分呈正相关。这与国内有关研究结果[9-12]基本一致。
   
  进一步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家庭环境的10个因子中,亲密感、道德宗教观、情感表达、矛盾性和独立性是预测心理复原力的主要因素,其预测程度依次减小。家庭环境是中学生成长的主要环境之一,高亲密感与情感表达的家庭会给孩子营造一种和谐的、相互信任和安全的氛围。讲求道德宗教观的家庭注重伦理道德、健康价值观的培养,而家庭成员之间彼此独立的中学生更容易成为高自尊、高自信和高自主能力的学生。家庭成员间公开暴露愤怒和矛盾的程度较高,家庭成员间矛盾冲突多,子女经常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状态,所感受到的来自家庭的安全感以及信任感就低,对中学生的情绪波动就会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邓顺古等[13]的研究表明,中学生的自杀意念与矛盾性具有显著正相关。
   
  从回归分析的整体来看,进入回归方程的因子解释率不是很大,这可能是因为心理复原力与个体特征、家庭环境和家庭环境外的社会支持等多种因素有关[14],而本研究只对家庭环境进行了探讨。
   
  (致谢:湖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王玲凤副教授、李真和李梦霞老师在论文的撰写、调研和数据的处理等方面提供了大力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参考文献】
    [1] 白丽英.畲族家庭环境状况及其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福建:福州师范大学,2003.

  [2] 叶金辉,陈文豹.家庭因素对中学生心理影响的探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4,17(4):96-99.

  [3] HORTON TV,WALLANDER JL.Hope and social support as resilience factors against psychological distress of mothers who care for children with chronic physical conditions.Rehab Psych, 2001, 46(4): 382-399.

  [4] 岳晓东.压弹:心理素质培养的新方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105-114.

  [5] JOAN B,SIMON JJ,MURPHY&SHELIA MS.Understanding and fostering family resilience.The Fam J,2005,13(4):427-436.

  [6] 陈瑜.孤独症患儿家长复原力及相关因素研究.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7]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34-139.

  [8] 阳毅.大学生复原力量表的编制与应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

  [9] 王东宇.影响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环境因素.中国学校卫生,2005,26(9):773-774.

  [10]陈定湾,何凡,刘碧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环境特征的相关性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7,28(9):812-813.

  [11]张海芳,陈青萍.高中生家庭环境与心理健康关系.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1):1 339-1 340.

  [12]吴惠娟,沈鉴清,骆宏.家庭环境对初高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差异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5,26(8):683-684.

  [13]邓顺古,梁军林.中学生自杀意念与家庭环境相关分析.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5,17(3):170-171.

  [14]RUTTER M.Psychosocial resilience and protective mechanisms. Am J Orthopsych,1987,57(3):316-331.


作者单位:湖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浙江 313000。

作者: 2009-8-2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