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四川精神卫生2006年第19卷第2期

丁螺环酮的精神科应用

来源:四川精神卫生
摘要:苯二氮芷卓类药物抗焦虑效果快,但易成瘾。1抗焦虑11机制应激增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和皮质醇水平,通过激动盐皮质激素受体而降低5-HT1A受体密度和mRNA水平,当5-HT1A受体密度降低后,γ-氨基丁酸的α1和α2受体亚单位向下调节,对应激的阈值降低,易感焦虑[1]。丁螺环酮激动海马和杏仁核突触后膜的5-HT1A受......

点击显示 收起

    苯二氮芷卓类药物抗焦虑效果快,但易成瘾;丁螺环酮抗焦虑效果慢,但不易成瘾。本文拟对丁螺环酮的精神科应用进展做一讲座。

  1  抗焦虑

  11  机制  应激增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和皮质醇水平,通过激动盐皮质激素受体而降低5-HT1A受体密度和mRNA水平,当5-HT1A受体密度降低后,γ-氨基丁酸的α1和α2受体亚单位向下调节,对应激的阈值降低,易感焦虑[1]。丁螺环酮激动海马和杏仁核突触后膜的5-HT1A受体,抗焦虑[1]。如果5-HT1A受体很少,丁螺环酮无可激动,则抗焦虑效果较差。

  12  疗效  临床试验表明,丁螺环酮15~30mg/d治疗4周,对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与苯二氮芷卓类药物类似,有效率达50%~70%。对未用过苯二氮芷卓类药物的焦虑症病人,丁螺环酮的疗效与安定相似。对已用过苯二氮芷卓类药物的焦虑症病人,丁螺环酮的疗效与安定相似。对已用过苯二氮芷卓类药物的焦虑症病人,丁螺环酮的疗效不如安定。丁螺环酮的起效速度比苯二氮芷卓类药物慢,约需2周以上[2],故丁螺环酮不是急性焦虑的首选药物。

  13  广泛性发育障碍的焦虑和激越  对22例6~7岁的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用丁螺环酮治疗,渐增至15~45mg/d,治疗2~3周时,多数患儿的焦虑、激越和情感暴发显著改善。

  2  抗抑郁

  21  机制  当5-HT1A受体功能低下、5-HT2受体功能亢进及去甲肾上腺素(NE)能低下时,可引起抑郁症。当丁螺环酮剂量较高时,通过激动突触后膜上的5-HT1A受体而引起5-HT2受体向下调节(即受体数量减少),并增加NE能,抗抑郁。

  22  有效  Pickels等对155例伴明显焦虑的门诊抑郁病人用丁螺环酮治疗,70%的中度或显著改善,对抑郁的核心症状效果比安慰剂好。Cohn对336例伴抑郁的焦虑症病人研究发现,丁螺环酮对焦虑的疗效与二钾氯氮芷卓(Chlorazepate)相似,对抑郁的疗效则优于二钾氯氮芷卓。

  23  无效  也有人认为,丁螺环酮缺乏抗抑郁效应[2]。对选择性五羟色胺回收抑制剂(SSRIs)治疗6周无效的102例病人,添加丁螺环酮10~30mg,2次/d或安慰剂,丁螺环酮治疗1周的改善率比安慰剂为高(11%:4%,P=003);但到6周时,两组的改善率无显著差异(31%:31%)。

  3  抗冲动

  31  强迫症  强迫是一种冲动性观念反复萦绕在脑际。强迫症的5-HT能低下,丁螺环酮通过激动突触后膜上的5-HT1A受体而改善强迫。但临床结果不大一致,Pato等报告单用丁螺环酮治疗强迫症,其效果与氯丙咪嗪相当;Markoritz发现丁螺环酮联合氟西汀治疗强迫症,其效果优于单用氟西汀;个案报告单用丁螺环酮可加重强迫。看来,丁螺环酮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对伴广泛性焦虑的强迫症病人有益。

  32  冲动性攻击  冲动性攻击是一种冲动性行为。中枢5-HT1A受体敏感性下降可致冲动性攻击;丁螺环酮激动突触后膜上的5-HT1A受体,抑制攻击行为。Gedye报道,丁螺环酮10~20mg/d治疗1例精神发育迟滞病人的反复发作性攻击行为,效果明显。
  
  4  物质依赖

  41  酒精滥用  短期使用酒精可增加5-HT释放,抗焦虑;长期使用酒精则耗竭5-HT,致抑郁。丁螺环酮激动突触前膜上的5-HT1A受体,抑制5-HT释放,衰减5-HT2A受体功能,抗焦虑;激动突触后膜上的5-HT1A受体,抗抑郁,从而减少酒精滥用。

  丁螺环酮经肝脏代谢为1-(2-密啶)哌嗪。后者能升高3-甲氧基-4-羟基-苯乙二醇(MHPG)水平,MHPG阻断α受体,引起镇静效应,也可减少酒精摄入。Tollefson等用丁螺环酮治疗12周,伴广泛性焦虑症的酒精滥用病人不但缓解焦虑,而且减少酒精摄入量。

  42  吸烟  丁螺环酮通过激动突触前膜上的5-HT1A受体而抑制5-HT释放,衰减突触后膜上的5-HT2A受体功能,抗焦虑;通过增加NE能而引起轻度振奋(提高警觉性,改善注意力)。故可替代尼古丁的抗焦虑和轻度振奋效应,从而替代吸烟。4个安慰剂对照研究发现,丁螺环酮治疗1个月时比安慰剂明显改善戒烟症状,但到3个月和1年时效果不再明显。

  5  其它

  51  迟发性运动障碍  翟金国给32例迟发性运动障碍病人服丁螺环酮,渐增至10~15mg/d,治疗8周发现:19例(59%)缓解,7例(22%)减轻,6例(19%)无效。

  52  性功能障碍  选择性五羟色胺回收抑制剂(SSRIs)增加5-HT水平,通过激动5-HT2受体而抑制性欲、性唤醒、射精和性乐高潮,其中抑制射精和性乐高潮比抑制性欲和性唤醒明显。5-HT1A与5-HT2受体功能相互拮抗,丁螺环酮15~30mg/d通过激动5-HT1A受体而抑制了5-HT2A受体功能,从而改善SSRIs引起的性功能障碍,如射精延迟和快感缺失。

  6  不良反应

  61  抗α受体效应  丁螺环酮经肝代谢为1-(2-嘧啶)哌嗪,后者升高MHPG水平,而MHPG阻断α受体,引起镇静(10%)和头晕(66%),其中镇静为丁螺环酮的拟NE能所抵消,故镇静水平与安慰剂相似,因缺乏镇静,故对伴睡眠障碍的焦虑症效果较差。

  62  抗5-HT能效应  ①头痛:丁螺环酮激动突触前膜上的5-HT1A受体,抑制5-HT释放,恶化由缓激肽引起的脑血管无菌性炎症,致头痛。②增加嗜可卡因性:丁螺环酮通过激动5-HT神经元突触前膜上的5-HT1A受体而抑制5-HT释放,导致额叶皮质多巴胺神经元突触前膜上的5-HT2A受体功能抑制,多巴胺脱抑制性释放增加,依次激动皮质-伏膈核谷氨酸能通路和伏膈核-苍白球腹侧部谷氨酸能通路,而激动后一通路可促进可卡因的自我服用[3]。

  63  拟儿茶酚胺能效应  包括NE和多巴胺。丁螺环酮拟NE能,引起失眠(4%)、头痛(5%)、口干、恶心[2]、厌食和便秘。丁螺环酮尚有轻微拟多巴受D2受体效应,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如恶心(6%)。

  7  比苯二氮芷卓类药物

  71  肌肉松弛效应  苯二氮芷卓类药物拟γ-氨基丁酸能,有抗痉挛和肌肉松弛作用;而丁螺环酮无γ-氨基丁酸能,故无抗痉挛和肌肉松弛作用[2]。

  72  驾驶技能  苯二氮芷卓类药物激动γ-氨基丁酸能,可抑制警觉、记忆和精神运动性速度,损害驾驶技能;而丁螺环酮不激动γ-氨基丁酸能,故不抑制警觉、记忆和精神运动性速度[2],不损害驾驶技能,并通过抗焦虑而改善驾驶技能。

  73  撤药综合征  苯二氮芷卓类药物激动苯二氮芷卓类药物/γ-氨基丁酸受体复合物,长期使用导致该复合物适应性向下调节,突然停药可引起反跳和撤药综合征;长期(6个月)用丁螺环酮不激动该复合物,故无反跳和撤药综合征[2]。

  74  滥用  安定和阿普唑仑可引起快感,进而引发滥用;丁螺环酮不引起快感,故不大可能引发滥用。

  8  药动学和剂量

  81  药动学  口服吸收快而完全,05~1小时达峰浓度,生物利用度仅4%,食物可降低其生物利用度。90%以上的经肝代谢,其中代谢物5-羟基丁螺环酮有抗焦虑活性。无肝药酶诱导作用,故与其他药物很少相互作用,联合用药较安全。65%的经肾脏排泄,其余经粪排泄。

  半衰期为2小时,由于半衰期短,故即使用于老人,也不会发生蓄积,但仍需减量使用。由于半衰期短,需规则服药,长期治疗倾向依从性差,难以维持足够的血药浓度,从而衰减抗焦虑疗效[2]。

  82  剂量  丁螺环酮起始量5mg,3次/d,7天后升至20~30mg/d,作为抗焦虑药物,可用到20~30mg/d,疗程1月;作为抗抑郁药,可用到45mg/d,疗程2个月。长期大量用药后,即使突然撤药,也不会引起明显不良反应,但还是以缓慢撤药为妥。

  参考文献

  1  Charney DS.Psychobiological mechanisms of resilience and vulnerability implications for successful adaptation to extreme stress.Am J Psychiatry,2004,161(2):195~216.

  2  Gorman JM.Treating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J Clin Psychiatry,2003,64(Suppl,2):24~29.

  3  Gamberino WC,Gold MS.Neurobiology of tobacco smoking and other addictive disorders.Psychiat Clin North Am,1999,22(2):301~312.

  作者单位:210029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汪春运)467013河南煤炭卫生学校附属医院(余琳)   

作者: 汪春运 余琳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