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四川精神卫生2006年第19卷第2期

精神病患者伴发贫血的情况调查

来源:四川精神卫生
摘要:精神病患者除具有精神症状外,有些患者还伴有内科疾病,贫血就是其中之一,且发病率较高[1]。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系我院门诊或住院已确诊的各种类型的精神病患者,均符合CCMD-3-R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共搜集4402例,其中男性1400例、女性3002例,平均年龄为(4365±1522)岁。对标本进行检测......

点击显示 收起

     精神病患者除具有精神症状外,有些患者还伴有内科疾病,贫血就是其中之一,且发病率较高[1]。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系我院门诊或住院已确诊的各种类型的精神病患者,均符合CCMD-3-R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共搜集4402例,其中男性1400例、女性3002例,平均年龄为(4365±1522)岁。

  12  方法  采用Sysmex SF-300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由日本东亚医用电子仪器有限公司生产),使用EDTA-K2抗凝真空采血管(由北京中青旅创格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采集早晨空腹静脉血。对标本进行检测,统计RBC、HGB、HCT、MCV、MCH和MCHC,并根据贫血诊断和分类标准[2]整理数据。为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本文采用日本东亚医用电子仪器有限公司提供的质控物(批号:32440601),应用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控制体系控制检测质量。

  13  统计  应用临床统计学处理数据

  2  结果

  21  伴发贫血的发生率  在4402例精神病患者中,门诊患者2077例、住院患者2325例,其中伴有贫血的患者共有192例,门诊62例(323%),住院130例(377%)。其发生率为44%(192例/4402例),平均年龄为(4670±1426)岁。根据贫血诊断和分类标准[2]进行分类,结果见附表。

  附表  本文患者伴发贫血的类型(略)

  22  本文患者入院时和四周后血常规指标的变化  本组中伴有贫血的精神病患者(130例)系入院时检查发现,其入院时RBC平均检测值为(313±028)×1012/L,HGB平均检测值为(9385±1123)g/L;入院四周后RBC平均检测值为(406±037)×1012/L,HGB平均检测值为(11822±1647)g/L。伴有贫血的精神病患者入院四周后,其RBC和HGB的平均检测值有所升高,与入院时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23  门诊与住院患者贫血的发病率比较  门诊患者贫血发病率为3%(62例/2077例),住院患者贫血发病率为6%(130例/2325例),住院患者的贫血发病率显著高于门诊患者(P<005)。

  3  讨论

  本文结果显示,精神病患者伴发贫血的发生率为44%,以大细胞性贫血最高,提示此群体的整体营养状况欠佳,但是否与长期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有关,尚待进一步观察。

  其次,入院时贫血的患者在入院四周后复查血常规,贫血指标恢复明显,这可能与入院后经维生素、叶酸和铁剂等药物治疗,以及在饮食上增加含维生素、铁剂、叶酸多的食物有关。

  再者,虽然本文显示住院精神病患者贫血的发病率较门诊高,但住院精神病患者的数据采集均来自入院时的血常规检查,因此推测,应该是门诊精神病患者贫血的发生率更高一些。这可能与受检对象在社会上未得到很好的照顾有关。

  精神病患者伴发的贫血,以大细胞性贫血发病率最高,究其原因:一是饮食比较单调,绿色食物摄入量少,主副食不能按比例和机休营养需要量供给;二是患者户外活动较少,接受光照时间短,抗病能力较弱,易罹患各种疾病有关;三是个另患者由于精神症状的支配和影响,有食欲降低或有厌食或拒食现象,以致各种营养补充不足有关。

  参考文献

  1  孙光华.长期住院精神病人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的测定及意义.黑龙江医药科学,1998,21(6):58.

  2  俞善丁.临床基础检验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65~67.

  作者单位:300074  天津市安定医院检验科   

作者: 韩剑峰 张惠玲 冯伟 刘树森 沈广虎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