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年第2卷第3A期

动态心电图监测室性心动过速59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是严重的心律失常,是引起心脏猝死(SCD)的原因之一。我院自1999~2003年5月经24h动态心电图监测2342人次,其中检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共59人次,现分析如下。2方法监测仪器为中国东软公司生产的同步12导联记录仪,胸部安装10个电极,做连续23~24h记录,佩带前全部做常规12导联心电图......

点击显示 收起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是严重的心律失常,是引起心脏猝死(SCD)的原因之一。我院自1999~2003年5月经24h动态心电图监测2342人次,其中检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共59人次,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为我院住院、门诊病人及干部体检人员共59例,年龄35~71岁,平均年龄63.5岁,男40例,女19例,除7例体检外其余52例均有心悸、胸闷等症状。其中冠心病心绞痛1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8例,扩张型心肌病7例,高血压性心脏病3例,风心病2例,脑梗塞2例,病因不明9例,平素频发室性早搏5例。

1.2 方法 监测仪器为中国东软公司生产的同步12导联记录仪,胸部安装10个电极,做连续23~24h记录,佩带前全部做常规12导联心电图,监测中让病人详细记录一天的活动、情绪变化、服药情况等。然后将所有心电信号输入中国东软公司Holter分析系统,进行分析。

2 结果

59例中共记录室速756阵,每例发作1~106阵,发作时间多出现在黎明或清晨睡眠时(3~6时)或午休时(33例次),日间出现21例,主要发生在活动劳累后,昼夜均发作者5例。本组室速发作时室率<100次/min5例,100~150次/min43例,151~171次/min10例,发作持续时间0.73~25s,发作阵数1~106阵,每阵3~59次搏动,联律间期0.37~0.94s。

59例病人中基础心律全部为窦性,大部分同时伴有其它心律失常,其中室性早搏53例,成对室早18例,房性心律失常(包括房性早搏、房速、房颤、房扑)31例,房室传导阻滞1例。

3 讨论

本组中全部为非持续室速,以冠心病、心肌病为主,其中无室性早搏或偶发室性早搏,诱发的短阵室速20例,其中12例为冠心病、心肌梗死的病人。提示室速不一定发生在级别较高的室性早搏病人中,因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受损的心肌于正常心肌间电生理不均匀,可诱发折返激动引起室速。认为心肌梗死的非持续性室速是持续性室 速或室颤的标志。可见积极改善心肌缺血再进行抗心律失常治疗,是预防心脏猝死发生的重要措施。最近,国内外学者认为:长期口服β-受体阻滞剂,可稳定心肌膜电位,提高室颤阈,降低心肌耗氧量,抑制儿茶酚胺的释放,可降低SCD的发生。目前对扩张型心肌病的猝死问题原因机制尚不甚清楚,但多数死于室速、室颤。

本组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扩张型心肌病共31例,常规12导联心电图仅2例检出室性早搏,故对此类病人常规24h动态心电图监测,预防猝死发生是必要的。

本组57例室速病人,大部分为起始于舒张晚期室性早搏,无一例室速起始于RonT,符合近年有关文献报道,舒张晚期室性早搏比舒张早期早搏更易促发室速。而RonT现象并非促发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常见方式。

本组病例中3例为46~48岁女性,以心悸、胸闷就诊,Holter监测到室速分别为4阵、53阵、106阵,每阵3~34次搏动,经超声心动图、X线、心肌酶等多项检查未发现心脏器质性病变,用慢心律、胺碘酮等治疗月余,室速均消失至今未发。最近国内外专家认为,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可致心脏性猝死,认为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是有害的,降低室颤发生的阈值,迷走神经对心脏起保护作用,发生室颤的阈值升高。此3例病人均为46~48岁女性,有可能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情绪不稳、精神紧张导致皮层下中枢功能紊乱,交感兴奋性增强,致血液中儿茶酚胺增多,心肌兴奋性增高。确切机制尚不明了。

对于这类病人须详细询问病史,除外器质性心脏疾病,及早确立诊断并给予适当镇静剂或抗心律失常药物,以防止心脏猝死的发生。

作者单位:110036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中心医院

(收稿日期:2004-01-03)

(编辑黄 杰)

作者: 孟岩 2005-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