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年第2卷第4A期

脑心综合征诊治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726-7587(2004)04-0449-0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我国人口的快速老龄化,脑血管病发病率明显增高。因其死亡率、致残率高,已受到广泛关注,但脑血管病引起的心脏改变,却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急性脑血管病时,由于脑血液循环障碍对心血管系统,尤其是心肌有一定的影响,可引起心......

点击显示 收起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7587(2004)04-0449-0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我国人口的快速老龄化,脑血管病发病率明显增高。因其死亡率、致残率高,已受到广泛关注,但脑血管病引起的心脏改变,却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急性脑血管病时,由于脑血液循环障碍对心血管系统,尤其是心肌有一定的影响,可引起心脏活动的改变,这不仅使脑血管病的病程延长,而且有时可成为病人死亡的直接原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1995~2002年我院收治的脑心综合征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33~72岁,平均年龄53.4岁,发病前确诊时间30min~6个月。

1.2 方法 (1)20例病人均行颅脑CT或MRI检查确诊为颅脑损伤、占位或脑血管意外。(2)经床旁心脏彩超检查证实患者心脏各房室、瓣膜、主动脉、肺动脉及心包均无异常。(3)ECG或Holter监测出现心律失常、ST段下降、T波明显增大(尼亚加拉大瀑布样改变)、U波明显、异常J波等。(4)心肌酶谱增高,尤以磷酸肌酸激酶、肌—脑混合肌酸磷酸酶同功酶含量增高明显。(5)儿茶酚胺是肾上腺素的代谢产物,3-甲氨基-4羟苦杏仁酸(Vanillyl mandalic acid简称VMA)是儿茶酚胺的代谢终产物,经检测,患者血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增高,尿VMA定量>25.25μmol/24h

2 结果

经院内密切监测及院外追踪(除已死亡5例),15例病人出现的心律失常、心肌酶谱异常及心电图改变随颅脑病变稳定而逐渐恢复正常,完全恢复多在1个月以后。

3 讨论

3.1 脑心综合征的概念 脑心综合征通常是指患者原无冠心病及相应的心电图改变,但在卒中发作时,特别在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广泛性脑缺血坏死的患者中,发生以下两种情况:(1)心电图出现类似心肌缺血、心肌梗死或心内膜下梗死的改变,当脑血管病好转后,心电图的改变也随之消失,这种改变约占脑卒中患者心电图异常者中的50%以上,称为假性心梗。与真性心梗的心电图区别在于:ST段很少下降>2mm,T波明显增大,左胸导联、Ⅱ、Ⅲ、aVF的T波倒置,U波明显。(2)心脏发生心梗和出血,主要见于室间隔、左室后壁和左侧壁,出血也可见于心内膜下,即使在意识稍清醒的病人中,也少有心前区疼痛的表现。急性脑血管病变后,心律不齐相当多见,伴有血液儿茶酚胺和心肌酶谱的增高,特别是磷酸肌酸激酶、肌—脑混合肌酸磷酸酶同功酶含量的增高,提示有交感神经系统张力的增高,在此基础上常可发生猝死。尸检所见,猝死原因并非并发急性心梗,而均系心肌本身改变,如出血、细胞溶解和坏死,而患者既往均无心肌疾患的病史 [4]

3.2 脑心综合征的发生机制 脑心综合征的发生与脑血管病的部位有关,出血破入脑室或病变压迫脑干,广泛性脑损害时,脑心综合征的发生率高。颅前凹出血病变影响到额叶的13区和24区,或病变使边缘系统、杏仁核、脑干头端及末梢受损时,易出现心功能障碍。大脑岛叶为心脏活动的皮质代表区,左右侧岛叶对心脏活动有不同的影响。脑卒中常引起心脏自主神经活性改变、心律失常、心电图复极改变及血浆心肌酶谱CPK-MB升高,其中右侧半球卒中后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显著多于左侧,而左侧半球卒中后心电图复极改变显著多于右侧。心律失常、心肌酶谱升高均与心脏自主神经活性改变相关,尤其与副交感神经活性降低相关。这种心脏自主神经活性改变随着病程推移逐渐恢复,但完全恢复多在1个月以后,说明卒中后自主神经活动的不平衡可能是导致心脏并发症的基础。有报道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有效也支持这一点 [2,3,6]

急性脑血管病变时,影响下丘脑功能,出现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发生应激反应;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而致神经—体液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时,出现低钾、低钠、低氯等致神经调节障碍。以上因素都系脑心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1,3~6]

3.3 脑心综合征的治疗

3.3.1 病因治疗 首先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心脏活动的异常和心电图改变可随着原发病的好转而逐渐恢复正常。

3.3.2 保护心脏功能 甘露醇会造成冠状动脉痉挛,影响冠状动脉血流。一般对于心肌病,心梗合并脑梗塞(分水岭梗塞、大面积脑梗塞),主张用速尿,不用甘露醇,以减轻心脏负担,避免发生心衰;心脏有缺血性损害时,其治疗与脑梗塞相似,应给予扩容剂、抗血小板聚集、溶栓剂等;用强心药治疗脑梗塞,其目的是增加心脏排血量,从而增加脑血流量,使其半暗带得到恢复,因此,应用强心药不要保守,要提前,出现心脏损伤时,包括肺水肿、肾脏改变,就要用药。

3.3.3 药物治疗心律失常 临床观察发现,大多数治疗心律紊乱的药物对脑心综合征的心律紊乱无效。近年来有报道,用钾盐和肾上腺素能β受体阻滞剂获得良好效果,常用心得安10~40mg,隔日1次,口服,于1~4h可获得最大疗效,可持续5~6h。若病情要求迅速终止发作可静脉给药,一般1~3mg加入5%~25%GS20ml中,1mg/min静点,当发作终止后停止注射,总量不得超过0.1mg/kg [2,3],也可用心得宁2.5~5mg溶于GS20ml中,2~3min内静点;必要时,可每隔5~10min重复1次,直至心动过速终止或总量已达25mg,一般有效量在10mg左右,本药也可口服,每日剂量30~300mg,分次服用。心得宁与心得安相比有以下优点:无奎尼丁样副作用;对心肌收缩力无显著抑制作用;不引起支气管痉挛 [6]

参考文献

1 肖克娜,徐萍.冠心病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检测的临床意义.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1,(4):179.

2 董薇,孟晓彤.脑出血致异常J波1例.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1,(5):210.

3 宋健有,郜建卫.临床神经心脏病学.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152-168.

4 韩仲岩,唐盛孟,石秉霞.实用脑血管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77-92.

5 张均华.临床血流动力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123-132.

6 韩仲岩,唐盛孟,石秉霞.实用脑血管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5):388-389.

作者单位:277527滕州山东省兖矿鲁化医院

(收稿日期:2003-11-10)

(编辑 李年令)

作者: 程建丽樊泽元俞慧 2005-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