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年第2卷第7A期

内镜微波治疗非手术中心型肺癌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中心型肺癌非手术疗法内科临床手段较多,但从临床观察看效果不明显,放疗、化疗患者体质往往难以承受,X线刀、伽玛刀价格又昂贵,为克服此类不足我们于2001年6月至今进行经纤支镜介入微波、局部给药治疗中心型肺癌的临床研究,共37例。1一般资料37例中心型肺癌,肿瘤在4级支气管以上,阻塞支气管管腔,男28例,女9例,......

点击显示 收起

中心型肺癌手术疗法内科临床手段较多,但从临床观察看效果不明显,放疗、化疗患者体质往往难以承受,X线刀、伽玛刀价格又昂贵,为克服此类不足我们于2001年6月至今进行经纤支镜介入微波、局部给药治疗中心型肺癌的临床研究,共37例。患者呼吸困难得到明显改善,肺不张、阻塞性肺炎得到缓解,生活质量提高,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7例中心型肺癌,肿瘤在4级支气管以上,阻塞支气管管腔,男28例,女9例,年龄35~72岁。32例原发,4例为术后复发,1例甲状腺癌转移;组织学鳞癌24例,小细胞癌7例,腺癌3例,腺瘤1例,类癌2例。

1.2 部位及诊断 治疗前37例患者全部被病理组织学、细胞学证实,气管内1例为甲状腺癌转移,1例为多发性腺瘤;右总支气管5例,右肺上叶12例,右中间支气管8例(有下叶开口),左总支气管8例(有下叶开口),左上舌叶开口4例。

1.2.1 临床症状 患者全部均以咳嗽、咳痰带血或带血丝、呼吸困难、患侧胸痛、乏力、消瘦为主要症状,肺通气功能中—重度减低,伴有胸水。胸片X线示全肺不张、叶性不张、肿块阴影、胸水、肺门外突。

1.2.2 纤支镜检查 气管管腔肿物1例为甲状腺癌转移,外侵突入气管,其余皆为管腔内肿瘤,阻塞管腔,与周边粘膜有缝隙,有的随呼吸而动。

1.3 方法

1.3.1 仪器 OLYMPUS BF-30,南京生产MTC-4微波治疗仪,配有针状、柱状探头各一条、异物钳、镜下注射针。

1.3.2 操作 术前嘱患者口服镇咳药,麻醉一定要充分,鼻腔内给少量甘油,充分润滑,操作动作轻柔,避免一些刺激,影响手术过程,进入气管、支气管树,消除分泌物,暴露病灶及周围结构关系,探头伸出镜端2~3cm,根据肿瘤形态选电极针状、柱状探头,刺入肿瘤或在肿瘤表面给热凝切、汽化,如有出血可喷冷NS或肾上腺素1:1000,2ml喷洒,操作过程保持视野清晰,每次给热60~70W,每次3~6s。肿瘤被切割、汽化,变焦痂状,用活检钳钳取并清除坏死物。不可强行过深治疗,根据病情分次进行,每次操作时间不宜过长,应在20~30min左右,烧灼后肿瘤部位应注射化疗药物如:5-FU、卡铂、白介素-2。

1.3.3 疗效评定 近期评定标准为腔内肿瘤缩小≥50%,为有效(即PR);腔内肿瘤缩小≤30%,疗效不明显(即NC)。

2 结果

经纤支镜介入微波、局部给药治疗中心型肿瘤37例,每患者4~5次治疗,有效36例,无效1例。其余一般经1~2次烧灼,呼吸困难明显得到改善,可恢复卧睡休息,大量痰液可排出,4~5次治疗后管腔内肿瘤基本被消除,有肺不张的患者部分可复张,阻塞性炎症可恢复,1例经1年后复查未见生长,其余者5个月后均有不同程度生长。所以建议患者1个月即复查,对生长的肿瘤随时清除。

3 讨论

我们应用的医疗微波治疗仪,常用的频率为2450MHz,其波束可被适当形状的天线聚集,使能量集中。这一特性便于进行局部加温治疗,微波组织凝固(MTC)的组织损伤特征是组织凝固、变性和坏死,其损伤边界清楚,病理检查从浅到深依次可观察到起泡层、凝固坏死层和健康组织层。微波透入深度的大小与频率有密切关系,频率越高,穿透越浅,衰减越小,微波在高水分组织中吸收快,但穿透深度小,还随频率增加而减少 [1] 。所以微波在气管内给热不会给血液和淋巴等组织产生大的影响。微波内生热增加了局部的血液和淋巴循环,改善了微循环,使组织代谢加强。使细胞内cAMP增加,改善营养,从而加速了组织的再生和修复能力。微波凝固主要产生TH-1细胞(T细胞和NK细胞)依赖抗肿瘤细胞免疫,肿瘤细胞经微波凝固后释放抗原,或产 生正常组织抗体,即自身抗体,导致免疫反应。微波温度的增高可直接切割肿瘤。同时微波温度对化疗药物有增效作用[2] 。

目前支气管镜下治疗被广泛运用于肺部各种疾病。应用微波治疗息肉、肺癌等取得良好效果 [3] 。微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避免肿瘤所致支气管狭窄及所造成的肺不张和阻塞性肺炎等并发症,是姑息治疗非手术中心型肺癌的一种好方法。

参考文献

1 刘长庭,张进川.现代纤维支气管镜诊断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172-175.

2 黄绍光.肺内科新进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03-211.

3 Chung HS,Lee H.Bronchoscopic assessment of the evolution of endobronchial tuberculosis. Chest,2000,17:385-392.

 作者单位: 1 110004 辽宁省沈阳市胸科医院

           2 辽宁省新民市胸科医院

(收稿日期:2004-03-01) (编辑李 阳)

作者: 周月兰 张庆 刘畅 常秀忠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