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年第2卷第7A期

高压氧综合治疗新生儿和婴儿颅内出血的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对新生儿和婴儿颅内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2例新生儿和婴儿颅内出血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45例按常规治疗为对照组,4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高压氧治疗为治疗组,用高压氧超过3个疗程25例,少于3个疗程22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高压氧治疗超过3个疗程25例,治愈率80。...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高压氧对新生儿和婴儿颅内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92例新生儿和婴儿颅内出血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45例按常规治疗为对照组,4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高压氧治疗为治疗组,用高压氧超过3个疗程25例,少于3个疗程22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7.9%,对照组总有效率82.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压氧治疗超过3个疗程25例,治愈率80.0%;少于3个疗程22例,治愈率50.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和婴儿颅内出血疗效显著、安全,增加疗程可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高压氧 颅内出血 新生儿 婴儿

新生儿与婴儿颅内出血是该期患儿的主要死因之一,死亡率高,预后差,目前无特效治疗。近年来,高压氧在儿科临床应用逐渐增多,但对新生儿和婴儿颅内出血的治疗研究报道较少。我科从1998年1月~2003年6月收治新生儿与婴儿颅内出血92例,其中47例经高压氧综合康复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2例全部为我科住院患儿,男50例,女42例。年龄1~54天。病因:围产期窒息57例,维生素K缺乏症26例,早产儿6例,产伤2例,脑血管畸形1例。临床表现:全身或局部抽搐86例,烦躁66例,脑性尖叫26例,呕吐38例,偏瘫52例,呼吸不规则或呼吸暂停13例,昏迷85例,前囟紧张60例,两侧瞳孔不等大25例。高压氧治疗前病程最短5天,最长18天。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并经头颅CT检查确诊。

1.2 治疗方法 将92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颅内出血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对照组45例予20%甘露醇降低颅内压、维生素K止血、抗惊厥、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治疗组4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病情稳定后用高压氧治疗。氧舱为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701研究所生产的YLC/Ⅰ型婴儿氧舱,为纯氧加压,婴儿氧舱加压、减压时间分别为15min和20min,维持0.04~0.07MPa压力30min,每次约1h,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以内22例,多于3个疗程25例。

1.3 疗效评价 痊愈: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消失,各项功能恢复正常;显效: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好转: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无变化或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 2 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例(略)注:两组有效率比较χ 2 =4.73,P<0.05

2.2 高压氧治疗效果与疗程关系 高压氧治疗>3个疗程有25例,其中痊愈20例,未愈5例,治愈率80.0%;<3个疗程有22例,其中痊愈11例,未愈11例,治愈率50.0%。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 2 =4.69,P<0.05)。

3 讨论

引起新生儿与婴儿颅内出血的原因较多,新生儿主要是围产期窒息 [1] ,3个月内婴儿主要是缺乏维生素K导致凝血机制障碍所致。药物治疗可降低本病病死率,但不能减轻脑损害的严重程度,可遗留神经精神缺陷及后遗症。使用高压氧治疗新生儿与婴儿颅内出血,明显改善患儿预后,本文总结分析高压氧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疗程越多治愈率越高,其治疗机理是 [2,3] :(1)高压氧能有效地提高血氧浓度和血氧分压,增强血氧的弥散能力,纠正脑部损伤区的缺氧状态,从而改善脑组织的代谢,促进脑损伤修复;(2)高压氧下,脑血管收缩,脑血流量减少,但由于血氧含量增加,足以改善脑缺氧状态,从而改善了脑缺氧和脑水肿之间的恶性循环;(3)增加椎动脉血流,网状激活系统和脑干的血流量增加,氧分压增高,有利于昏迷患者的苏醒和生命机能活动的维持。

一般认为高压氧治疗小儿颅内出血时间应越早越好 [4] ,但研究认为,高压氧可抑制血凝系统,激活抗凝系统 [3] ,故选择高压氧治疗时机须慎重,为了避免出血加重,应在病情稳定及确保无活动出血后进行。本组患儿均在应用止血药3~5天后,于第5~7天进行高压氧治疗,无一例发生意外情况。高压氧治疗压力要根据病人月龄、体重来选择,压力范围为0.05~0.07MPa,因早产儿易出现氧中毒,本组高压氧治疗的早产儿于纠正胎龄满36周后进行,且压力偏低,一般选择0.03~0.04MPa。

颅内出血对大脑的损伤较大,修复时间较长,故高压氧治疗也需要较长时间。本组患儿多数于治疗第二疗程未至第三疗程中,症状才开始改善。因此,当第一疗程不见效时,不应轻易放弃治疗,而应适当增加疗程数。本组治疗3个疗程以上比少于3个疗程的治愈率明显提高,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提示延长高压氧治疗时间可提高治愈率。本组患儿中,疗程最长者达10个疗程。47例高压氧治疗患儿,均未发现气压伤、氧中毒等副作用。早产儿治疗后查眼底未发现眼晶体后纤维增生症。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高压氧治疗新生儿和婴儿颅内出血疗效显著、安全,延长高压氧治疗时间可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家骧,魏克伦,薛辛东,等.新生儿急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23-630.

2 刘子藩.高压氧治疗的临床应用.新医学,1998,29(2):103-104.

3 李温仁,倪国坛.高压氧医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96-98.

4 庞进军,潘桂花,龙凤娟,等.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高压氧治疗时机.中国临床康复,2003,7(21):804-805.

作者单位:533000广西百色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

(收稿日期:2004-02-24) (编辑海 涛)

作者: 陈霞静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