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年第2卷第7B期

西藏人附红细胞体母婴垂直传播观察 (基金项目)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基金项目:西藏自治区“十五”重点科技项目(编号:2001-100)【摘要】目的了解西藏地区人附红细胞体母婴垂直传播状况。方法取末梢血涂片,固定、瑞氏染色、油镜检查的方法,观察了西藏拉萨附红细胞体感染阴性的母亲251例及附红细胞体感染阳性的母亲46例的婴儿附红细胞体感染率,并对附红细胞体阳性者进行了感染强度分级......

点击显示 收起

基金项目:西藏自治区“十五”重点科技项目(编号:2001-100)

【摘要】 目的 了解西藏地区人附红细胞体母婴垂直传播状况。方法 取末梢血涂片,固定、瑞氏染色、油镜检查的方法,观察了西藏拉萨附红细胞体感染阴性的母亲251例及附红细胞体感染阳性的母亲46例的婴儿附红细胞体感染率,并对附红细胞体阳性者进行了感染强度分级。结果 附红细胞体阴性的母亲,其婴儿无一例附红细胞体阳性;附红细胞体阳性的母亲,母婴双双为阳性44对,母亲阳性婴儿阴性2对,感染率为95.7%。附红细胞体感染的母亲,感染强度分别为轻度44例、中度2例,44例被附红细胞体感染的婴儿均为轻度感染。结论附红细胞体母婴垂直传播途径普遍存在,采取有效措施切断母婴垂直传播途径,对降低婴儿附红细胞体感染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西藏 附红细胞体 附红细胞体病 垂直传播

The investigation of human eperythrozoon upright spread from mother to newborn in Tibet

Shi Quangui,Chen Hongzhang,Lu Yongzhou,et al.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General Hospital of Tibet Military Command,Lasa850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tatus about human eperythrozoon uprightspread from mother to newborn in Tibet.Methods Use capillary blood,fix up,dyeand use the microscope to exam the eperythrozoon’s infective rate of newborns of251mothers not infected with eperythrozoon and46mothers infected with eperythrozoon.And the inˉfected people are graded by infective degree.Results The newborns of not infected mothers are not infected.44newˉborns of infected mothers areinfected and2newborns of infected mothers are not infected.The infective rate of newˉborns of the infected mothers is95.7%.Among the infected mothers,the low-grade infected are44cases,the middle-grade are2cases.And44infected newborns are all low-grade infected.Conclusion The route about eperythroˉzoon upright spread from mother to newborn is at large.It is significant to reduce the newborns’infective rate by use effective measure to break down the route.

Key words Tibet eperythrozoon eperythrozoonsis upright spread

附红细胞体(简称附红体,Eperythrozoon)是寄生于人和动物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中的一群多形态的微生物。附红体感染机体后可引起附红细胞体病(简称附红体病,Eperythrozoonsis),它的流行范围很广,目前世界五大洲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道此病 [1] 。1993年,尚德秋等附红体调查组,对我国部分地区人畜进行了附红体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2] ,随后山东、安徽、广东等省亦进行了附红体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并有散在的病例报告 [3~7] 。结果表明,附红体在我国分布范围很广,人畜感染率高,危害性大。2001年在西藏自治区科技厅的关注和支持下,我们对西藏七地(市)的人及主要家畜、家禽附红体感染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西藏七地(市)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因此,为了解、掌握高原环境条件下附红体的传播途径,我们对西藏人附红体母婴垂直传播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西藏军区总医院妇产科及拉萨妇幼保健医院(海拔3658米)住院顺产妇297例,其中世居藏族280例,移居汉族17例,年龄22~31岁,平均(23.7±7.2)岁。孕妇于产前或孕期保健取末梢血查附红体,附红体阴性251例,阳性46例。婴儿出生后3天内取末梢血查附红体。

1.2 检查方法 受试者取末梢血滴于载玻片上,常规制片、干燥固定、瑞氏染色、油镜检查。结果判定:在光学显微镜1000倍油镜下,观察200个红细胞和血浆中,只要查见1个附红体存在,判为阳性。

1.3 感染强度 参考文献提出的附红体感染强度划分法 [8,9] ,分为轻、中、重度三级。平均100个红细胞中有30个以下被附红体寄生者定为轻度,30~60个红细胞被寄生者定为中度,60个以上红细胞被寄生者定为重度。

2 结果

2.1 母婴附红体感染状况 附红体感染阴性的母亲251 例,其婴儿无一例感染附红体,251对双双阴性。附红体感染阳性的母亲46例,婴儿有44例感染附红体,44对双双阳性,2对母亲阳性婴儿阴性,感染率为95.7%。附红体感染阴性的母亲,婴儿附红体感染率与附红体感染阳性的母亲,婴儿附红体感染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 2 =234.6,P<0.001)。

2.2 母婴附红体感染强度 附红体感染阳性的母亲46例,其感染强度分别为轻度44例,中度2例。44例被附红体感染的婴儿均为轻度感染。

3 讨论

附红体病是一呈全球性分布的人畜共患病,系由附红体感染所致,其公共卫生学意义,尤其是对人畜的危害尚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其原因,一是国内外有关附红体的研究多限于流行病学调查,未进行深入的临床研究;二是广大医务人员缺乏对附红体病的认识,误诊误治现象普遍存在;三是附红体基础研究,尤其是商品化的免疫学诊断试剂,方法学研究滞后,也限制了病原学、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的广泛开展。母婴垂直传播,系指胎儿在母体中或在分娩过程中发生的母源性传播。本文对西藏高原低氧、低气压、强紫外线环境条件下附红体母婴垂直传播状况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附红体感染阴性的母亲,婴儿无一例感染,母婴双双为阴性。附红体感染阳性的母亲46例,其中母婴双双为阳性44对,母亲阳性婴儿阴性者2对。母亲感染强度与婴儿感染强度的关系:母亲有2例中度感染,而婴儿则为轻度感染。

附红体总感染率为95.7%,证实了在高原环境条件下附红体母婴垂直传播普遍存在,采取有效措施切断母婴垂直传播途径,对降低婴儿附红细胞体感染率具有重要意义。附红体的检测方法,目前以鲜血压片法、涂片染色镜检法为主检查血中附红体,此二法操作比较简便易行,不需特殊仪器设备,一般的血液常规实验均可进行,但对低感染者的检查存在不足之处,易于漏检。至于本文2例母亲阳性 而新生儿阴性的结果,是否与婴儿附红体感染数量较少未能检出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 尚德秋.附红细胞体病研究进展.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4,(4):234.

2 尚德秋,李兰玉,栾景辉,等.附红细胞体感染人畜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5,16(3):143.

3 尚德秋,李兰玉,裴标,等.附红细胞体感染人畜的流行病学调查(Ⅱ).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6,17(4):221.

4 陶小润,王显军,孙桐,等.山东省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2(5):359.

5 杨玉芝,郭玲,李治悦,等.阜阳市附红细胞体病研究.安徽预防医学杂志,1999,5(1):5.

6 陆宙光.人附红细胞体病2例.中国人畜共患病杂志,1997,(13):3.9.

7 裴标,尚德秋,高峻,等.人类附红细胞体感染流行病学特征调查.中国人畜共患病杂志,1996,12(5):59.

8 董彩珠,鄢文英,柳朝长,等.沙县人附红细胞体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0,34(3):158.

9 邰秀珍,杨殿相,秦林金,等.内蒙古地区人群附红细胞体感染的调查与分析.中国人畜共患病杂志,1998,14(5):90.

作者单位:850003拉萨西藏军区总医院检验

(收稿日期:2004-03-31)

(编辑守 中)

作者: 石泉贵 陈洪章 卢永周 梁冰 齐宝宏 洪勇 曾令露陈薇薇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