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年第2卷第7B期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度SAHS的疗效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重度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是临床常见并且具有一定潜在危险的疾病,可造成多个系统损害,发生夜间猝死,与高血压关系尤为密切。本文对44例重度SAHS患者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患者血氧饱和度(SpO2)明显上升,同时对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血压监测,表明nCPAP有显著的治疗高血压作用。1对象......

点击显示 收起

重度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是临床常见并且具有一定潜在危险的疾病,可造成多个系统损害,发生夜间猝死,与高血压关系尤为密切。本文对44例重度SAHS患者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患者血氧饱和度(SpO 2)明显上升,同时对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血压监测,表明nCPAP有显著的治疗高血压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疾病学组制订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诊治指南(草案)为标准,2002年5月1日~2003年12月31日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确诊为重度OSAHS44例,其中男36例,女8例;年龄(46.82±10.52)岁;合并高血压者35例,占79.55%;合并糖尿病者9例,占20.45%;合并脂肪肝者18例,占40.91%。

1.2 方法 (1)第一天晚上采用SM-900型单床多导睡眠图(PSG 1 北京明思公司产品)检测患者睡眠状况,包括SpO 2 、鼾声、脑电、心电、眼动、肌动等参数,连续监测时间>7h。(2)第二天晚上对患者进行nCPAP治疗,同时配合MP-900型监护仪监测SpO 2 及血压变化,连续治疗监测时间>7h。(3)检测及治疗当天患者停服镇静剂及降压药。

2 结果

2.1 PSG监测情况 总睡眠时间(451.03±89.69)min;总呼吸暂停时间(101.48±80.89)min,占睡眠时间(24.36±17.18)%。最长呼吸暂停时间(78.25±43.83)s;平均呼吸暂停时间(23.68±9.21)s。总共低通气时间(11.36±12.64)min,占睡眠时间(3.18±3.09)%。鼾声指数223.14±144.31;呼吸紊乱指数40.69±27.23;呼吸紊乱发生次数,在非快速动眼期(261.91±200.21)次,在快速动眼期(10.89±7.09)次。

2.2 44例经nCPAP治疗对最低SpO 2 的影响 见表1。

表1 nCPAP治疗前后最低SpO 2 变化

2.3 35例合并高血压患者未经nCPAP治疗时睡前及醒后血压的变化 见表2。

表2 合并高血压患者睡前及醒后血压变化

2.4 35例合并高血压患者经nCPAP治疗醒后血压比治疗前有明显下降 见表3。

表3 nCPAP治疗前后血压变化

3 讨论

1985年,Williams AJ [1] 等第一次提出了OSAHS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随后许多研究表明,至少有30%的高血压病患者有OSAHS,大约有50%的OSAHS患者患有高血压病。OSAHS是独立于年龄、肥胖、吸烟等因素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之一。本文44例重度OSAHS患者中有35例合并高血压病,占患者的79.55%。由此可见,OSAHS的确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疾病,对中年男性的危害尤甚。OSAHS患者并发高血压的主要机制尚不很清楚。目前认为,外周交感神经活性、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敏感性、内皮细胞功能和花生四烯酸代谢异常等均与之有关 [2] 。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后交感神经活性可恢复至正常水平。44例重度OSAHS患者经nCPAP治疗后,最低氧饱和度以(63.86±13.9)%上升至(91.05±3.15)%,夜间频繁缺氧状况得到根本改善。35例合并高血压患者治疗前收缩压为(149.44±20.04)mmHg,治疗后降为(134.91±11.36)mmHg(P<0.01),舒张压从(98.40±9.23)mmHg下降到(81.78±6.38)mmHg(P<0.01),可能通过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减少血管紧张素的释放,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从而达到有效的降压作用。因此,在呼吸科、心内科等对于重度打鼾合并高血压者,尤其是长期服用降压药效果不理想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作动态血压监测的同时应及时作多导睡眠图检测,并尽早采用CPAP等综合手段治疗。

参考文献

1 Williams AJ,Houston D,Finberg S,et al.Sleep apnea syndrome and esˉsential hypertension.Am J Cardiol,1985,55:1019-1022.

2 刘辉同,张珍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9:515-516.

作者单位:213001江苏省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收稿日期:2004-04-12)

(编辑李 木)

 

作者: 屠文俊杨常菀徐桂兴张志新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