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年第2卷第7B期

“从肺论治”心肌炎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侵犯心肌,引起心肌细胞的变性坏死或间质性炎症,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各年龄均可发病,尤以3岁以上的小儿多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心肌炎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现多认为与病毒侵犯心肌、过敏或自身免疫反应有关,可继发于呼吸道、消化道病毒感染之后,如流行性感冒、水痘、麻疹......

点击显示 收起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侵犯心肌,引起心肌细胞的变性坏死或间质性炎症,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各年龄均可发病,尤以3岁以上的小儿多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随着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此病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心肌炎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现多认为与病毒侵犯心肌、过敏或自身免疫反应有关,可继发于呼吸道、消化道病毒感染之后,如流行性感冒、水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肝炎、腹泻等。本病症状轻重各异,病程长短不一,多数预后良好,部分病例因失治、误治而使病程迁延,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笔者追随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刘弼臣襄诊十余年,现将刘老的治疗思路整理如下,供同道们参考并指正之。刘老对此病进行了长期的临床研究,经历了从心论治、从脾论治、从肺论治的探索过程,总结出了一整套完整而独特的辨证论治体系,并从整体观念出发,大胆提出了“治心不止于心,调理它脏以治心,突出从肺论治”的新观点,在临床实践中疗效显著,介绍如下。

1 “从肺论治”的实质是调肺养心复脉

心肺相邻,同居上焦,心主一身之血,肺主一身之气,百脉朝会于肺,肺气可经贯心脉。肺气的输布滋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有赖于心血的载运;而心血的循环,有赖于肺气的助运。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血虚气亦虚,血滞气亦滞。因此,在生理上心和肺之间关系极为密切,合主一身之气血。在病理上,小儿脏腑功能和卫外功能均较差,不仅容易罹患疾病,而且病程中最易传变。刘老常告诫我们:“天地之寒热伤人也,感则肺先受之”,“肺为娇脏,难调而易伤”。小儿“肺常不足”,且为娇脏,不耐寒热,极易被外邪所伤,或从皮毛而入,或从口鼻上受。病邪初期则伤及肺卫,肺络失和,肺失宣肃;继则邪毒深入,侵犯心脉,影响气血的运行,或扰动心神,可出现胸闷气短、心悸或胸痛,脉结代。另“肺为贮痰之器”,痰浊阻滞脉络,也可影响气血的运行,痰阻气道,心脉失养,也可出现胸闷气短、心悸或胸痛。由于小儿的脏腑功能和卫外功能均较弱,不仅容易感邪患病,而且在患病过程中易于传变。在急性阶段,邪毒侵袭,往往首先侵犯肺卫,而后由肺袭心而变性诸证。慢性阶段是由于病程日久,肺虚卫弱,极易外感而加重病情或使病迁延。因此,从肺论治,急性阶段治疗以宣肺祛邪,切断病邪入侵及传变的途径为主;而慢性阶段则以补益肺气,增强机体的防病和抗病能力为主,以利于本病的康复。从肺论治的实质为调肺养心复脉,具体治疗方法分述如下。

1.1 宣肺通窍畅气机,祛邪护肺安内宅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经常出现咽喉不利、鼻塞流涕等肺气不宣的证候,“肺开窍于鼻”,“咽喉为肺之门户”,刘老认为,鼻咽部的病灶不除,是病毒性心肌炎缠绵难愈和病情反复或加重的主要因素,只要上呼吸道鼻咽部的病灶存在,心神就无安宁之日。所以有效地治疗、控制鼻咽部的病灶,保持肺宣窍利是治疗心肌炎的关键环节,也是取得远期良效的保证。常用的治法是辛凉解表法,方法银翘散加减;清热解毒利咽法,方选玄参升麻汤加减;宣肺通窍法,方选苍耳子散加减。临证之时,根据病情,可一法独施,也可数法并用,灵活化裁,常可收到良效,从而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

1.2 宣肺通腑,通利大肠,以减肺之壅塞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清肃下行,大肠才能顺利通降。病毒性心肌炎病变之初,往往因肺气不利而发热、咳嗽痰盛,呼吸喘促,腹部胀满,大便秘结,心悸不已,神烦不宁,脉来间歇,舌苔黄腻,由于热邪炼液,痰闭肺窍,扰动心神,急当宣肺清热,涤痰通腑,可用宣白承气汤加丹参、苦参、蚤休、万年青、黄芩、山栀等。方中杏仁、石膏、黄芩清热宣肺;山栀、丹参宁心除烦;苦参、蚤休、万年青调节心律;瓜蒌、大黄涤痰通下。此时不宜单用开肺之法,因痰热壅肺,肺气胀满,气机将绝,开之则愈,促其肺气闭绝,犹如扬汤止沸,加重心阴耗损,不如釜底抽薪,急下存阴,通利大肠,借以减轻肺之壅塞,临床证候,为之改善,但不可久服,杀其势即可。

1.3 益气固表防外感,收汗护卫免伤心 心肌炎患儿的中后期,大多数会出现体弱表虚不固,即“易感儿”,很容易因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而使病情加重或反复或病程迁延。因此,益气固表防外感染就显得尤为重要,方药常选用玉屏风散加减治之。临床中我们还经常见到有些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在发病的某一时期,出现自汗、盗汗、面赤唇红,舌红苔黄或少苔,脉细数或结代。“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长期多汗,一方面会耗损营阴,出现心阴不足;另一方面,在耗损营阴的同时,阳气也会随汗液而外泄,日久就会出现心阳不振。因此,收汗护卫防止伤心亦同样非常重要,方药常选用当归六黄汤加减治之。

2 典型病例

患者,男,12岁,2002年3月10日就诊。自诉心悸3月余,时有气短乏力,咽痛,食纳不甘,时轻时重,曾在北京儿童医院诊为病毒性心肌炎,多方求治,疗效不佳而来求治。查体:面色苍白,咽红,扁桃体Ⅲ肿大,舌质淡红,苔白腻,脉代。听诊心尖部位可闻及第一心音低钝,频发早搏,心率110次/min,心电图ST-T Ⅱ 上移,T Ⅱ 、aVF低平,T Ⅲ 倒置,频 发室性早搏。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2.5×10 9 /L,中性粒细胞0.60,淋巴细胞0.40,谷草转氨酶48IU/L,谷丙转氨酶37IU/L,乳酸脱氢酶157IU/L,肌酸磷酸激酶99IU/L,α-羟丁酸脱氢酶273IU/L。证属邪毒内陷,心脉失养。治疗宜以清咽利喉,养血益气复脉。处方:辛夷10g,苍耳子10g,玄参10g,板兰根15g,山豆根5g,丹参、苦参各15g,蚤休15g,阿胶10g(烊化),黄芪25g,麦冬10g,五味子10g,青果10g,锦灯笼10g,焦三仙各10g。7剂,水煎服,每日1剂。二诊:服药后咽痛明显减轻,食欲增加,心悸已减,仍动则汗出,上方去青果、锦灯笼,加生姜2片,大枣5枚,当归10g,7剂,煎服方法同上。三诊:诸症明显减轻,效不更方,继以前方加减服用3个月而痊愈,随访未复发。

按:手少阴心经,其支者,从心系上挟于咽喉。肺胃之邪,未从表解,逆传入里,耗伤阴液,扰动心神,故心悸、自汗、脉代。阴伤气耗故乏力气短。用辛夷、苍耳子、元参、板兰根、山豆根、青果、锦灯笼,重在清咽利喉,宣肺通窍畅气机,祛邪护肺安内宅,切断病邪入侵内传的途径。配以蚤休、苦参清热解毒,阿胶、丹参、当归等养心阴补心血,宁心定悸。生姜、大枣调和营卫,以治汗出,故而收效明显,得以治愈。

3 讨论

心病不限于本经,常能影响上下左右,涉及其他脏器,尤其小儿“心常有余”、“肺常不足”,更易心肺相传,所以临床上许多心肌炎患儿起病多呼吸道受病毒感染引发,邪毒从鼻咽或卫表而入,袭肺侵心所致。患者日久,则抵抗力降低,又极易反复外感,引起一系列肺卫症状,加重心脏负担,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在治疗中必须注意切断邪毒的入侵途径,益气固表,扶助正气与外邪抗争。从肺卫入手,在心肌炎病程的各个阶段予以相应治疗,每获良效,从而印证了“治心不专治心,调理它脏以治心,突出从肺论治”的原则,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中药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总之,灵活辨证施治,及时治疗病之初始阶段,防病传变,才能取得良效。

作者单位:100027武警北京总队医院理疗科

100037北京海淀金玉医疗保健专家门诊部

(收稿日期:2004-04-01)

(编辑李 木)

作者: 何景文 刘昌艺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