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年第2卷第8A期

浅谈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手术室,作为一个特殊的科室,目前已被列入医院的高危易感染科室。其工作性质决定着手术室护士必须要面对一定的职业危害,如致病微生物的侵袭、化学有害物质的污染及意外伤害等。现就以下几个方面结合实际工作,谈一谈手术室护士的自身防护。1化学因素日常工作中使用的各种化学消毒剂,如过氧乙酸、甲醛、消毒一次性用......

点击显示 收起

 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卫生管理学的不断深入,范围的不断扩大,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不断上升,医院的消毒隔离越来越受到重视。手术室,作为一个特殊的科室,目前已被列入医院的高危易感染科室。其工作性质决定着手术室护士必须要面对一定的职业危害,如致病微生物的侵袭、化学有害物质的污染及意外伤害等。现就以下几个方面结合实际工作,谈一谈手术室护士的自身防护。

  1 危害因素
   
  1.1 化学因素 日常工作中使用的各种化学消毒剂,如过氧乙酸、甲醛、消毒一次性用品的环氧乙烷及每天浸泡器械的戊二醛等挥发出的气味以及术中使用电刀所产生的气体等弥散于手术间的空气中,污染工作环境。这些有害气体直接影响着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它可刺激人体呼吸道,引起支气管炎、哮喘,并对人的皮肤粘膜、眼睛、胃肠道及神经系统等产生不良影响。
   
  1.2 物理机械因素及意外伤害 手术室电器较多,使用时出现故障,易发生电击伤。用紫外线进行消毒,出现机械故障须进行维修时,通过接触可对皮肤粘膜,眼睛等产生危害。手术中,长时间的噪音刺激,如使用电刀、负压吸引器、空调等,可使护士出现失眠、头痛、精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术前输液,术中传递器械时不慎被锐利器械、刀、针割伤、刺伤的机会较多,易引起感染。
   
  1.3 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手术室护士每天工作中都有可能接触到各种患者呼吸道、血液、分泌物、渗出物等致病微生物的侵袭。如乙型肝炎、艾滋病等疾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办法彻底根治,但却能通过输血、注射、手术等来进行传播,给人类带来极大危害。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97年报道,有52例医务人员由于工作中接触到艾滋病病毒阳性的血液而发生感染的,其中有45例是由于被刺破皮肤而感染的。当这些患者因其他疾病需要手术时,手术室就成了这些疾病传播的直接场所。病人在术中使用的器械、敷料等是其主要的传播途径。其中,乙肝病毒(HBV)就是存在于手术室内主要的致病微生物之一。
   
  1.4 其他因素 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科室,工作很不规律,时刻处于备战状态,工作紧张,思想高度集中,加班加点更是常事,所以手术室医护人员患溃疡病、心脏病的发生率较一般人群高。另外,护士手术中长时间站立,走动,易引起下肢静脉曲张,慢性腰腿痛等。

  2 防护措施
   
  2.1 化学因素的防护 工作中应严格掌握各种化学消毒剂的有效浓度,并戴帽子、口罩、一次性手套,必要时戴眼镜,避免直接接触。取放消毒物品时要及时将容器盖盖好,防止气体挥发污染环境。如不慎将消毒剂溅入眼内或皮肤上,应立即用清水反复冲洗,尽量减少化学消毒剂对皮肤粘膜的损害。
   
  2.2 物理机械因素及意外伤害的防护 手术室护士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电器,同时制定安全管理措施,掌握一定的用电常识,发生故障及时维修,保证设备完好;使用紫外线消毒时,如出现故障,进行维修时,应戴眼镜及防护面罩,避免皮肤、眼睛直接暴露在紫外线灯光下,引起眼和皮肤过敏;工作中,应选择性能好、噪音小的电器设备,尽可能把噪音降到最低限度。另外,手术室护士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要多安排户外活动,以保证工作中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手术室护士在术前输液、术中传递器械时,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谨慎操作。若不慎被针、刀片及锐利器械刺破,应立即挤出血液,用碘伏消毒,更换手套,必要时换岗。
   
  2.3 微生物因素的防护 这里主要是对乙肝病毒的防护。据报道,护士患乙肝的机会要高于常人2~4倍,手术室护士感染机会更大。对微生物因素的有效防护应做到以下几点:(1)工作时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对于择期手术的病人,术前应做好乙肝五项的检查,如为阳性,应在通知单上注明,并安排指定手术间。手术室护士术前应做好准备工作,减少术中参观人员,术中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便于术后焚烧。配合手术的人员如皮肤有破损者,尽量不参加此类手术,此手术用具在未经消毒处理前不得随意搬到其他手术间。(2)参加手术人员,一律戴一次性口罩、帽子、手术衣,穿隔离衣,戴无菌手套,术中所用的脏纱布、纱垫等可放在一个塑料袋内,以便术后处理。术前输液,术中传递器械时,应谨慎操作,避免被针、刀片及锐利器械刺伤皮肤,一旦发生,应立即将伤口处的血液挤出,用3%碘伏消毒,再注射乙肝疫苗。(3)术后用过的污染器械,遵循消毒—清洗—再消毒的原则,防止水源污染。先浸泡在2.5%的“84”消毒液中,30min后用清水清洗干净,擦干,再送高压消毒。吸引瓶用消毒剂浸泡30min后倾倒,再清洗。手术室被污染的区域,如器械台、托盘、脚蹬、手术床、地面等均用0.5%的“84”消毒液擦拭,血压计、听诊器等放入熏箱消毒。术后废弃的物品用黑色垃圾袋装好,并作白色标记,做终末消毒处理。术中使用的一次性用品,用后一律焚烧。手术间用紫外线灯消毒后,用纯中药熏蒸密闭6~12h后,开窗通风换气。未用的物品,须重新高压灭菌后方可再用。(4)手术完毕,相关人员脱下隔离衣、手术衣、手套、鞋套等,离开手术间,进行淋浴。
   
  2.4 其他因素的防护 在工作中要努力钻研业务,提高业务技能,调整情绪,保持心态平衡。工作之余要适当参加健康娱乐的文体活动,减轻生理、心理压力,提高肌体免疫力。如果手术时间过长,术中可在原地活动双脚。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应遵循节力原则,养成良好的姿势和习惯,减轻身体疲劳,提高工作效率。
   
  因此,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要提高防护意识,加强自身保护措施,保持身心健康,不断提高身体素质,业务素质和护理质量,以适应现代医学和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
   
  (收稿日期:2004-03-24)

  (编辑李 阳)  

  作者单位:467000河南省平顶山市中医医院 

作者: 惠敏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