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年第2卷第8A期

超声显像诊断肝脏包虫病1例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查体:腹软,上腹及下腹均压痛,无反跳痛,临床诊断:腹痛待查,盆腔炎。超声显像所见:肝脏体积增大,左右肝内探及两个类圆形、椭圆形的囊性肿块,基本融合,囊壁光滑,边界清晰。超声诊断:肝囊性包虫病。手术所见:进腹见肝右后叶上段、左内叶右侧各见肝脏表面黄白色,囊性球状突起,表面有少许肝组织覆盖,先穿刺左内叶肿......

点击显示 收起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39岁,因下腹痛5个月余、突发晕厥10min求诊。查体:腹软,上腹及下腹均压痛,无反跳痛,临床诊断:腹痛待查,盆腔炎。超声显像所见:肝脏体积增大,左右肝内探及两个类圆形、椭圆形的囊性肿块,基本融合,囊壁光滑,边界清晰。肝右叶一个约95mm×90mm×81mm的囊肿,内囊与外囊分离呈“套环征”,内囊壁厚7mm,肝左叶内见一个110mm×80mm×60mm囊肿,侵及右叶,其内显示迂曲走行的高回声光带,振动探头见卷曲高回声光带在囊内浮动,囊前壁见63mm×22mm强回声实性区附着囊壁。余肝回声增密,分布均匀。肝内胆管结构被肿块挤压变形,显示不清,门脉内径10mm,胆总管未见扩张,脾脏未见异常见图1。超声诊断:肝囊性包虫病。手术所见:进腹见肝右后叶上段、左内叶右侧各见肝脏表面黄白色,囊性球状突起,表面有少许肝组织覆盖,先穿刺左内叶肿块,吸出澄清、淡绿体液体,在最前处约长0.5cm切口,吸出同前液体600ml,内囊皮呈黄色碎块,质脆,从外囊皮上剥下,同法穿刺右后叶上段肿块,囊内液体清亮,囊内注入10%甲醛液30ml,10min后,吸出囊液,囊内见一子囊尚完整,摘除之。病理所见:肝包虫病。
   
  2 讨论

  包虫病是棘状绦虫之幼虫(棘球蚴)寄生于人体所致的寄生虫病,为畜牧地区常见的人、畜共患的地方性、流行性疾病,一般分为两种类型:细粒棘球绦虫的虫卵感染所致的单房型棘球蚴病,简称包虫囊肿,通称包虫病。多房泡状绦虫的虫卵感染引起的多房型棘球蚴病,通称泡型包虫病。若细粒棘球绦虫或多房泡球绦虫的棘球蚴在肝脏寄生称之为肝脏棘球蚴病或肝包虫病。此病在西北地区可谓常见病、多发病,但在南方地区此病较为罕见。
   
  细粒棘粒绦虫最主要的宿主是狗,中间宿主是羊、猪、马、牛等,人是偶然的中间宿主。成虫寄生在狗的小肠内,虫卵随粪便排出,污染水源、食物、用具等。虫卵进入消化道后,在十二指肠内孵化为六钩蚴,穿破小肠粘膜,潜入毛细血管,进入门静脉系统在肝内停留寄生。早期可无自觉症状,随蚴囊长大或破裂,大量囊液进入腹腔可产生剧烈腹痛,伴有荨麻疹、胸闷、恶心、腹泻等过敏反应,甚至出现休克。肝脏包虫病的诊断:依据在包虫病流行地区有犬、羊等动物密切接触史,有反复的腹痛、胸闷、恶心、腹泻等过敏反应,甚至出现休克,就应高度怀疑。超声显像是包虫病便捷而可靠的诊断方法,由于现在经济繁荣,交流广泛,在南方地区也不免常有发现包虫病。只要超声医师掌握包虫病声像图的特点,结合病史及流行病学等资料不难作出明确诊断。一旦确诊肝包虫病应采用内囊摘除术治疗,手术前后应佐以药物治疗。

  (本文图片见封三)(略)
   
  (收稿日期:2004-03-16)

  (编辑李 阳)

  作者单位:318000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  

作者: 王爱华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