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年第2卷第8B期

开颅术中发现静脉窦损伤26例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介绍26例开颅术中出现的外伤性静脉窦损伤病例,并对其发病机制及术前影像学征象、早期诊断及手术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外伤性静脉窦损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论静脉窦损伤是颅脑创伤手术中大出血、迟发性血肿和脑膨出的原因之一,术前影像学征象不典型或缺乏,确诊困难。是否能迅速找到出血......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介绍26例开颅术中出现的外伤性静脉窦损伤病例,并对其发病机制及术前影像学征象、早期诊断及手术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外伤性静脉窦损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26例中恢复良好12例、中残3例、重残2例、死亡9例。结论 静脉窦损伤是颅脑创伤手术中大出血、迟发性血肿和脑膨出的原因之一,术前影像学征象不典型或缺乏,确诊困难。是否能迅速找到出血来源,控制致命性大出血,是抢救成功的关键。颅骨平片及CT扫描对诊断意义重大。术前头颅X线片检查可以发现CT所不能显示的一些颅骨骨折线走向,有助于静脉窦损伤的早期诊断,但对于脑疝形成患者常不允许检查。注意对术前头颅CT显示的一些可疑征象进行分析,有助于早期诊断、设计切口、骨瓣及判断术中出血来源。此外,横窦和窦汇损伤出血先在局部形成颅内血肿,容易出现术中脑膨出,开颅术中应特别注意。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开颅手术 静脉窦 出血

  自1998年1月~2002年2月,我院进行颅脑损伤开颅手术502例,其中26例在术中发现静脉窦破裂出血,而术
前影像学征象并不典型。现就其临床特点,术前影像学征象及术中处理方法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6例中,男17例,女9例;年龄16~60岁,平均年龄30岁。受伤原因:车祸伤13例,坠落伤8例,其它5例。受伤机制:皆为直接损伤,其中减速伤11例,加速伤15例。着位部位:顶部12例,枕部6例,颞部8例。

    1.2 临床表现 术前皆有不同程度的意识变化,GCS>8 分12例,6~8分8例,3~5分6例。术前单侧瞳孔散大11例,双侧瞳孔散大3例,无瞳孔散大12例。

    1.3 影像学检查 头颅CT显示:双额底硬膜下血肿合并脑挫裂伤3例,单侧硬膜下血肿14例,单侧硬膜下血肿并对侧脑内血肿4例,单纯脑肿胀3例。颞底部硬膜外血肿2例,其中5例并有前纵裂增宽积血。14例患者入院时较危重,术前未行头颅X线片检查。

    1.4 手术部位 额部冠状开颅4例,单侧额颞顶部开颅18例,颞部开颅4例。其中硬膜下血肿清除21例,硬膜外血肿清除2例,单纯去大骨瓣减压术3例。

    1.5 术中情况 术中发现上矢状窦损伤13例,窦汇损伤3例,横窦损伤8例,岩上窦损伤2例。出现脑膨出6例,低血压5例,出血量约在500~8000ml。

    1.6 治疗措施 (1)快速输液、输血,维持血压及脑灌注压。但必须注意输液勿过速过量,以免引发脑肿胀。(2)积极探查出血来源,积极止血,修补损伤的窦壁。如出血处离切口边缘较远,如窦汇、可向该方向扩大切口,用咬骨钳迅速扩一骨窗宽约2~3cm直达窦壁破损处,以便止血及修补损伤的静脉窦。

    1.7 结果及预后 26例中存活17例(生存率65.38%)根据格拉斯哥预后积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分法),恢复良好12例、中残12例、重残3例、死亡9例。

    2 讨论

  本文资料显示,静脉窦损伤是颅脑创伤手术中大出血、迟发性血肿和脑膨出的主要原因之一,术前影像学征象不典型或缺乏,确诊比较困难。是否能迅速找到出血来源,控制致命性大出血,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丁建军等 [1]  认为外伤性颅内静脉窦损伤以上矢状窦及横窦损伤多见,术前诊断困难。Meier等 [2]  指出仅仅只有一半的病例术前可确立诊断。颅骨平片及CT扫描对诊断意义重大。本组26例患者术前头颅CT显示无静脉窦损伤的典型征象,其中12例有一些可疑,均未能确诊。究其原因可能与本组病例CT检查过早,血肿尚未形成或脑损伤过重,产生压力填塞效应有关。Becke,Gade等 [3]  认为,颅脑损伤手术中迟发性血肿的产生与压力填塞(Pressure Tamponate)效应的减轻或消失有关。重型颅脑损伤后,静脉窦壁被移动的骨折片割裂或撕裂,静脉窦出血沿着静脉窦旁间隙压力较低处外溢突破,但因血肿和脑水肿产生颅内高压的压迫,破口闭合,未形成或仅形成少量血肿。当术中骨瓣去除,硬膜剪开、血肿清除或使用强脱水剂后,压力填塞效应会突然减轻或消除,原已破损的窦壁再发出血。在本组患者早期处理时,根据其头部着力点、血肿部位、大小、中线移位程度等行常规的血肿清除术及减压手术,而选择手术切口位置,骨瓣大小时未考虑处理静脉窦出血。在手术中,静脉窦损伤出血部位可能远离骨窗边缘,一旦发生大出血,手术止血极为被动,由于出血量大,在切口四周均可有大量溢血,对寻找出血部位有一定困难,费时亦长,容易导致术中低血压或脑膨出等严重后果。本组26例中6例出现脑膨出,5例出现术中低血压,对预后造成严重影响。因而,只有早期诊断,在术前设计切口和骨瓣时作好处理静脉窦破裂出血的准备,才能降低手术危险。术前头颅X线片检查可以发现CT所不能显示的一些颅骨骨折线走向,有助于静脉窦损伤的早期诊断。但对于脑疝已形成需尽早手术减压的病例则不宜检查。注意对术前头颅CT显示的一些可疑征象进行分析,有助于早期诊断及判断术中出血来源。结合文献 [4]  和总结本组患者术前影像学征象,得出下列一些早期预示静脉窦损伤征象:(1)术前头颅CT示前纵裂池增宽积血伴中线旁小血肿形成。(2)骨折线横跨静脉窦或颅缝增宽。(3)近中线区域有凹陷性骨折或伴小血肿形成。(4)颞底部硬膜外血肿伴颅底骨折或血肿密度内外不均。值是注意的是有时头颅CT扫描 未能扫到顶层,因而未能发现顶部颅骨骨折及小血肿。

    横窦和窦汇损伤出血容易出现术中脑膨出,这可能因为窦汇和横窦远离骨窗缘,出血不容易流出骨窗,先在局部形成血肿,致颅内压骤增,脑受压移位,脑凸面卡压在骨窗缘所致。本组2例窦汇和4例横窦损伤出血,均在术中出现脑膨出,其特点与一般脑肿胀所致的脑膨出有所区别,脑肿胀者,减压术后颅内压一般较高,膨出呈渐进性且速度较慢,有自限性,脑膨出到一定程度自行停止,而静脉窦出血所致的脑膨出,减压术后颅内压一般不高,但随即迅速出现脑膨出,一般无自限性,发展到一定程度,膨出脑组织发生“炸裂”而并发大出血。若能及时找到出血来源,清除血肿后颅内压迅速下降,膨出脑组织可回纳。而发生在上矢状窦的出血,由于靠近骨窗缘,出血可直接流入骨窗,不在局部形成血肿,因而不易发生术中脑膨出。而且对于寻找出血来源也比较容易。一般静脉窦上的小裂口用明胶海绵、肌片复合物覆盖,吊硬膜即可止血,较大裂口,如颅缝增宽所致的上矢状窦纵行裂开,裂口一般较长,此时在去除窦上骨片后迅速以食指带预先准备好的肌片、明胶海绵覆盖压迫,再于肌片两侧硬膜上缝合数针,边退食指边打结固定,以达修补裂口,减少失血的目的。   

  有学者 [5]  采用标准大骨瓣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取得满意效果,其原因之一是标准大骨瓣开颅在清除颅内血肿的同时,有利于控制矢状窦、桥静脉、横窦以及岩窦撕裂出血。我们应用数例证实其疗效,但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有创伤大、增加神经缺损、早期可引起迟发性血肿等副作用 [6]  ,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 丁建军,胡子彗,林小华,等.外伤性上矢状窦和横窦损伤的诊断及治疗.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0,5:215-216.

    2 Meier F,Gartner W,Knopf R,et al.The traumatic dural sinus injury-a clinial study.Acta Neurochir(wien),1992,119:91.

    3 Becker DP,Gade GF,Yong HF.Intracranial heamatoma.In:Youmans JR.eds.Neurological Surgery.philadephia:Saunders,1990,2079-2080.

    4 张建军,张俊.骑跨上矢状窦双侧硬膜外血肿11例.中华创伤杂志,1997,13:252-253.

    5 江基尧.介绍一种美国临床常用的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8,14:381.

    6 赖润龙,郑丰任,许锦成.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42例.中华创伤杂志,2000,16:253-254.    

  作者单位:518102广东省深圳市西乡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收稿日期:2004-04-15) (编辑李 木) 

作者: 林合麟 颜 玲 黎国雄 徐建民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