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年第2卷第9A期

经纤维支气管镜导管介入治疗空洞性肺结核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导管介入对空洞性肺结核的治疗价值。方法经纤维支气管镜导管介入空洞并注入抗痨药物治疗空洞性肺结核34例,与单纯化疗组40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痰菌阴转率88%,病灶吸收率94%,空洞闭合率44%,均显著高于单纯化疗组的53%、65%、15%(P0。结论经纤维支气管镜介入空洞内注药治疗空洞性肺......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导管介入对空洞性肺结核的治疗价值。方法 经纤维支气管镜导管介入空洞并注入抗痨药物治疗空洞性肺结核34例,与单纯化疗组40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痰菌阴转率88%,病灶吸收率94%,空洞闭合率44%,均显著高于单纯化疗组的53%、65%、15%(P<0.01~0.05)。结论 经纤维支气管镜介入空洞内注药治疗空洞性肺结核,疗效优于单纯化疗组且无并发症及明显毒副作用。

  关键词 空洞性肺结核 介入治疗 纤维支气管镜
     
  Treatment of cavitary pulmonary tuberculosis by bronchofiberscope  and catheter intervention  
  Ma Jianjun
    
  Lanzhou Pulmonary hospital,Lanzhou,Gansu730046.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bronchofiberscope and catheter intervention in treatˉment of cavitary pulmonary tuberculosis.Methods 34patients with cavitary pulmonary tuberculosis were treated by injecting antituberculotic through bronchofiberscopes and catheters in addition to chemotherapy,while40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chemotherapy only.Results At the end of the treatment,the sputum negative conversion rate was88%;the focal absorptivity was94%and the cavity closing rate44%in the treatment group.All of which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s(53%、65%and15%respectively)(P<0.01~0.05).No complication or obvious adverse reactions were observed.Conclusion The efficacy of bronchofiberscope and catheter intervention in addition to chemotherapy is betˉter than only chemotherapy in treatment of cavitary pulmonary tuberculosis.
   
  Key words cavitary pulmonary tuberculosis intervention bronchofiberscope  

  根据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涂阳肺结核患病率为121.6/10万,全国有肺结核病人600万,其中具有传染性的病人200万。虽然初治菌阳的病人治愈率高达95%,但仍有一些病人不能很好地治愈,并成为复治病人。目前对于复治菌阳病例中难以愈合的空洞除手术外更加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法。上世纪50年代以前许多学者采用经皮空洞内药物灌注,但均因并发病症多及药物不易存留而未能得到推广。我院自1999~2002年在确诊的肺结核复治病例中有空洞者选择74例,用介入技术将缓释药物凝胶经气道注入空洞内,其痰菌阴转率、空洞闭合率、病灶吸收率与常规化疗对照组比较均有较大提高。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999~2002年我院住院病人复治病例中选择74例符合下列条件者:(1)复治肺结核,痰菌仍然阳性者。(2)胸部X线片显示典型的空洞性肺结核。(3)无手术条件或不愿接受手术的患者。(4)无严重心、肝、肾、脑疾病、无精神病、无糖尿病。将74例随机分为两组,纤支镜导管介入空洞病灶内注药加化疗组(治疗组)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龄17~64岁,平均(37.8±11.3)岁。单纯化疗组(对照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19~65岁,平均(35.6±9.8)岁。治疗组病程1.5~14年,平均(4.0±2.3)年;对照组2~15年,平均(4.3±3.1)年。治疗组右肺结核病变16例,左肺13例,双侧5例;对照组分别为21例,16例及3例。治疗组厚壁空洞21例,薄壁空洞13例;对照组分别26例,14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及病程差异无显著性,均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操作:将纤维支气管镜按常规检查方法插入靶支气管段开口处,在X线电视透视监视下将导管插入空洞内,注入少量造影剂证实空洞存在,然后将配好的药物凝胶注入空洞内5~20ml,摄片后退出导管及纤支镜,嘱患者手术侧静卧半小时。(2)药物:治疗组除常规全身化疗药物外空洞内注入药物凝胶(缓释剂+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对照组用常规化疗方案。(3)疗程:每两周进行一次介入治疗,3次为一疗程。
   
  1.3 观察项目及疗效判定 (1)观察项目:①痰检查:治疗期间每月痰检连续3天,痰菌阴转及疗程结束时痰培养1次。②胸片:治疗期间每月1次,观察期每3月1次。(2)疗效判定:①细菌学:连续3次痰涂片阴性为阴性。②X线胸片:胸片显示病灶吸收≥1/2为显著吸收,<1/2为吸收,病灶无变化为不变,变灶增多为恶化。空洞缩小≥1/2为缩小,缩小<1/3为不变,增大≥1/2为增大,空洞消失为闭合。③症状:症状减轻或消失为有效,症状无明显改善为无效。

  2 结果
   
  2.1 两组痰菌阴转情况 见表1。

  表1 两组痰菌阴转情况(略)
      
  治疗组痰菌阴转率88%,显著高于对照组53%(χ 2 =6.95,P<0.01)。随访1年者,治疗组28例,对照组20例,均未见痰菌复阳。
   
  2.2 两组X线胸片结果 见表2。

  表2 两组X线胸片变化情况(略)

  治疗组病灶显效率(显著吸收+吸收)94%,空洞闭合率44%,显著高于对照组65%及15%,(χ 2 =8.73及6.47,P<0.01及<0.05)。
   
  2.3 两组临床症状有效率 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率(略)

  注:与对照组相比 △ P<0.01, △△ P<0.05
     
  治疗组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消失率高于对照组。

  2.4 并发症及药物毒副反应 治疗组1例咯血少量约为20ml/日,对症止血治疗3天后完全消失。无病灶播散及气胸片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咯血2例,气胸1例。
   
  3 讨论

  肺结核复治病例有空洞者多数病程较长,反复感染,病灶纤维组织增生,血管少,局部血运不良,影响药物对病变处的渗透。空洞病变内的结核杆菌数量多,洞壁上液化干酪坏死组织覆盖物中的结核分枝杆菌可达10 7 ~10 9 ,且生长繁殖活跃 [1]  。而结核空洞内的药物浓度很难达到最低抑菌浓度,所以不管口服,还是静脉化疗,疗效常不理想。我们经纤支镜介入,充分吸引,再经空洞内注入抗痨药物凝胶。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将抗结核药物直接注入空洞内,使局部药物达到高浓度,对空洞或病灶内的结核菌起到直接的杀菌作用 [2]  。又疏通了支气管,改善了引流,促使洞壁干酪坏死组织脱落和排出,有利于清除细菌及其毒素,有利于肉芽组织的生长修复,有利于空洞净化 [3]  。本研究治疗 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和空洞闭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能很快改善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两周进行1次,患者易于接受。所用导管前端有唇样结构,柔软、不损伤组织,除1例有少量咳血外,无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用纤支镜作引导,再用导管直接插入空洞注药,成为治疗结核特别是耐多药结核的新方法 [4]  。我们认为应用此方法治疗空洞性肺结核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 郑燕春.现代结核病化疗及细菌耐药的对策.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2,15:360.
   
  2 杨茂侯,侯乐志,李修阳.呼吸系统疾病介入治疗学.北京:中国医学科技出版社,1995,12:1.
   
  3 唐神结,肖和平.肺结核的介入治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5(2):113.
   
  4 刘长庭,张进川.现代纤维支气管镜诊断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13-15,40-45.
    
  (收稿日期:2004-05-17)

  (编辑曲 全)

  作者单位:730046甘肃省兰州市肺科医院 

作者: 马建军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