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年第2卷第9A期

分水岭脑梗塞32例临床诊断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分水岭脑梗塞是指发生在脑内相邻血管供应区之间的边缘带的一种局部缺血损害。早期仅能通过病理解剖诊断,自CT广泛应用临床后,对其认识进一深入。1临床资料1。32例中有TIA发作史者6例,多次梗塞史3例。...

点击显示 收起

  分水岭脑梗塞是指发生在脑内相邻血管供应区之间的边缘带的一种局部缺血损害。早期仅能通过病理解剖诊断,自CT广泛应用临床后,对其认识进一深入。本文收集了32例病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2例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42~80岁,平均(61.3±4.8)岁。其中60岁以上18例,占56.2%。活动中发病9例,安静状态下发病23例。既往史:冠心病8 例,高血压18例,乙型肝炎2例,消化道溃疡1例,排尿性晕厥1例。32例中有TIA发作史者6例,多次梗塞史3例。4例从基层医院转来时已服用降压药物,2例病前有腹泻。

  1.2 症状与体征 Bogousslavsky [1]  将分水岭脑梗塞分为皮层前型、皮层后型和皮层下型。本组经CT明确为皮层前型8例(25%),皮层后型14例(43.7%),皮层下型10例(31.3%),症状与体征见表1。

  表1 32例分水岭脑梗症状与体征 例(略)
 
  11.3 辅助检查 32例病人中,甘油三酯升高14例,胆固醇升高6例,低密度脂蛋白升高17例,血糖升高4例。17例患者颈部血管彩超提示有颈动脉狭窄或动脉粥样斑块沉积。
  
  2 讨论

  分水岭脑梗塞约占全部脑梗塞的10%,60岁以上老年人好发,多见于大脑前、中动脉或大脑中、后动脉供血区边缘带,大脑中动脉皮质支与深穿支间的边缘带。一般认为大多数分水岭脑梗塞是由于血流动力学障碍所致。本组病例发作时8例血压升高,24例(75%)血压正常或偏低,其中4例为医源性低血压,提示在基层医院中增强脑灌注压的概念、合理调整血压仍显得十分重要。Julin报道51例分水岭脑梗塞,55%有颈动脉狭窄或闭塞。赵明伦 [2]  报道的17例分水岭脑梗塞,颈动脉造影发现15例有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本组则有17例(53%)捕捉到了颈动脉狭窄或粥样斑块沉积的证据。Mendelow [3]  的物试验也表明在结扎颈动脉后再造成低血压,远比单纯低血压更易致分水岭脑梗塞。 以上均支持在已有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局部
因素存在,再加上体循环低压或心输出量减少时,即容易出现边缘带区即分水岭区脑梗塞。

    分水岭脑梗塞依据CT诊断并不难,病灶跨越血管供应区是其主要特点。皮层前型CT常显示病灶位于额叶,呈楔形,尖端朝向额角或侧脑室体前外方。皮层后型病灶常位于顶枕颞交界处,呈楔形,尖端向侧脑室后角或侧脑室体后外方。皮层下型则病灶主要位于基底节区及侧脑室旁的小梗塞灶 [4]  。

  参考文献
    
  1 Bogousslavsky J.Unilateral Watershed Cerebral Infarcts.Neurol,1986,36:373.
   
  2 赵明伦.分水岭脑梗塞(附54例分析).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88,5(2):72.
   
  3 Mendelow AD.The distribution of ischemic damage and Cerebral blood flow after unilafteral Carotid Occlusion and Hypotension in the rat.Stroke,1984,15:704.
   
  4 汤洪川,包礼平,曹起龙,等.实用神经病诊断治疗学.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
000,281.
    
  (收稿日期:2004-06-12) (编辑海 涛)

  作者单位:475300河南省兰考县人民医院

作者: 孙理信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