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年第2卷第9A期

硬膜外术后病人自控镇痛120例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笔者于2003年6~12月开展硬膜外术后病人自控镇痛(PCA)12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2镇痛方法手术结束时将PCA泵与硬膜外导管连接并开始给药。Ⅰ组早期部分病人曾给负荷剂量,丁丙诺菲0。120例病人随机接受Ⅰ组或者Ⅱ组镇痛液。...

点击显示 收起

  笔者于2003年6~12月开展硬膜外术后病人自控镇痛(PCA)12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0例ASAⅠ~Ⅱ级,男44例,女76例,平均年龄(46.20±16.12)岁,平均体重(58.21±13.52)kg,手术种类包括:胸部手术3例,腹部手术91例下肢手术26例。麻醉方法:硬膜外麻醉103例,硬膜外加全麻17例。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心率失常、冠心病等28例。
  
  1.2 镇痛方法 手术结束时将PCA泵与硬膜外导管连接并开始给药。配方:Ⅰ组,丁丙诺菲0.75mg,氟哌啶2.5mg,布比卡因125mg,生理盐水加至100ml;Ⅱ组,芬太尼0.5mg,氟哌啶2.5mg,布比卡因125mg,生理盐水的用量与Ⅰ组相同。程序设置:背景剂量1ml/h,单次追加剂量每次1ml,锁定时间20min。Ⅰ组早期部分病人曾给负荷剂量,丁丙诺菲0.15mg(另配)。120例病人随机接受Ⅰ组或者Ⅱ组镇痛液。术后随访48h。观察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PCA按压次数和执行次数。镇痛效果评定分四级:优:术后伤口无痛,睡眠好,病人满意;良:平静时无痛,改变体位或深呼吸时微痛,睡眠欠佳;差:平静时仍感伤口胀痛影响睡眠,病人不满意;无效:术后伤口持续疼痛,按压PCA无效。尿潴留评级:Ⅰ级:排尿正常;Ⅱ级:排尿困难,需采用辅助措施或下床才能排出;Ⅲ级,尿潴留需导尿者。

  1.3 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统计比较采用团体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表1 120例镇痛效果 (略)
  
  注:两组优良率相比,P>0.05
   

  表2 两组病人术后48h按压PCA情况 (略)

  注:两组相比,P<0.01
   
  表3 两组病例术后尿潴留评级(略)
 
  2.1 镇痛效果 见表1。2例无效病例均为导管脱出。
   
  2.2 两组术后48h按压PCA泵次数和执行次数见表2(Ⅰ组加用负荷量者除外)。
   
  2.3 不良反应 主要为尿潴留,见表3(术前已导尿者除外)。Ⅰ组病例中恶心呕吐1例,皮肤瘙痒1例,未见其他不良反应;Ⅱ组中恶心呕吐2例,嗜睡2例,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3 讨论

  本组观察结果表明,无论使用丁丙诺菲还是芬太尼,PCA均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两组优良率均在93%以上。 尽管Ⅱ组病人按压次数明显多于Ⅰ组,但都达到了预期的镇痛效果,病人满意。一般主张,PCA应给予负荷量,为以后的持续输入打下一定的基础。尿潴留是应用PCA的主要缺点之一,本组应用丁丙诺菲镇痛者72%需要导尿。但其发病率与手术因素麻醉部位和病人不习惯在床上排尿等有关。下腹部手术和骨科卧床病人较易发生,而胸部手术及上腹部手术均无尿潴留。笔者体会,术后PCA是较理想的镇痛方法,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促使早期下床,减少肺部并发症等优点。芬太尼和丁丙诺菲相比较,两药镇痛效果相似,副作用各有不同。有关镇痛药的选择和镇痛液的最佳配方,用药方法及如何避免尿潴留等不良反应,需进一步探讨。
   
  (收稿日期:2004-06-04) (编辑子 慕)

  作者单位:432500湖北省云梦县人民医院麻醉科

作者: 王海华 杨晓铭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