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年第2卷第9A期

林蛙皮对烧、烫伤的治疗作用及临床观察研究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中国林蛙皮成份组成中含有活性因子———它是蛋白质和肽类,其作用是一种或几种生长因子的协同作用来诱导细胞DNA的合成和分裂[1],其结构与人体生物皮类同。目前,国内学者对此已有所认识,如:血小板来源的生长因子(Vascularerdothelialgrowthfactor,PDGF)、血管内皮因子、酸性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

点击显示 收起

  中国林蛙皮成份组成中含有活性因子———它是蛋白质和肽类,其作用是一种或几种生长因子的协同作用来诱导细胞DNA的合成和分裂 [1]  ,其结构与人体生物皮类同。目前,国内学者对此已有所认识,如:血小板来源的生长因子(Vascular erdothelial growth factor,PDGF)、血管内皮因子、酸性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FGFS)、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α、TGF-β)、生物抗菌因子 [1]  等,某些生长因子也有趋化作用 [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3]  ,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作用最强的血管形成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PDGF)基因改善大鼠腹壁下动脉皮瓣成活的实验 [2]  ,蛙皮素-富含脯氨酸的抗菌肽 [5]  (生物抗菌因子)可防止创面感染,其特点是抗菌谱广,能在几分钟或几小时内杀死病原菌,而且对正常细胞是无害的。中国林蛙活性蛙皮在治疗创伤中,即有隔绝创面又有止血、止痛、保湿、透气、抗感染的作用,是不可多得的生物敷料。可代替传统敷料,它一方面可以覆盖创面,同时,主动参与和促进创面愈合,是一种新型胶体生物敷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林蛙皮135块,由通化市林蛙研究所提供(批号分别为:020105、020207、020511、020920、021018、0201101),为保鲜生物膜状,均为45~50g重的雌蛙剥取而得。湿润烧伤膏(批号:021010),40g/管,由通化市中心医院药剂科提供。
   
  1.2 病例选择及分组 2002年1月~2003年1月选择我院烧伤总面积>35%,且Ⅲ度烧伤面积>10%(男38例,女22例,年龄10~50岁)的重度烧伤患者(其他严重合并症或复合伤除外)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活性蛙皮组和对照组。两者资料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活性蛙皮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资料 (略)
   
  注:两组比较t=1.378~1.681,P<0.05
   
  1.3 研究设计及方法 于3天内清除伤口处大部分Ⅲ度焦痂和周围深Ⅱ度创面。活性蛙皮组从首天入院开始每天换药2次,同时服用蛙皮美容羹,对照组给予湿润烧伤膏治疗,同时服用安慰剂的生理盐水,其余的治疗措施两组完全相同。分别于第1、3、7、11、15天清晨抽取静脉血送检验化验(Beckman121MB型氨基酸分析液测定仪),并取肉芽组织(利用MPV-Ⅲ显微分光光度计作图像分析来研究愈合中各种基质的含量)检验项目包括血生长因子、转铁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血清和24h尿中Na + 、Cl - 浓度,蛙皮美容羹由通化市蛙研究所提供。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组间比较进行检验。

  2 结果
   
  2.1 多肽生长激素浓度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生长激素浓度低于正常值(5±1.365ng/L,t=2.654,P<0.05),治疗组应用蛙皮活性粉末治疗后3天,血生长激素浓度即高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有显著性(t=2.049,P<0.05),说明治疗组吸收非常好,人体无排斥反应。
   
  2.2 血浆氨基酸、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总蛋白等 应用前,两组患者指标均明显低于正常值(t=2.710~3.105,P<0.05),应用蛙皮活性粉末组支链氨基酸浓度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显著性(t=2.684,P<0.05);同时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显著性(t=2.453,P<0.05)。总蛋白差异无显著性。
   
  2.3 微量元素铁、铜、锌、硫等的变化 应用烧伤膏前,两组患者,铁、铜、锌、硫等均低于正常水平(t=2.846,P<0.05)应用蛙皮活性粉末治疗组铁、铜、锌、硫等浓度差异有显著性(t=2.704,P<0.05)。
   
  3 结论

  综上所述,林蛙皮在药用、美容保健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其皮的有效成份是其它动物类药物不可比拟的,它的研制、开发具有广阔前景。

  参考文献
    
  1 付小兵,王德文.创伤修复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174,164.
   
  2 熊兵,易传勋,过健俐,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改善腹壁下动脉皮瓣成活的实验.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3,19(3):211-213.
   
  3 郑伟.抗菌肽研究进展.东北师大学报,2003,35(3):194.
    
  (收稿日期:2004-05-10)

  (编辑李 阳)

  作者单位:134001吉林省通化市中心医院 

作者: 王丽 吕集 杜景新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