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年第2卷第9B期

鳃器瘘管及囊肿21例临床报告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鳃器瘘管与囊肿是耳鼻喉科比较常见的先天性疾病。在临床上因对本病认识不足,误诊而盲目手术所造成治疗失败时有发生[1,2]。从胚胎学、临床特征、诊断及手术要点进行分析。结果21例患者19例一次手术治愈,2例术后复发经再次手术治愈,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点击显示 收起

  鳃器瘘管与囊肿是耳鼻喉科比较常见的先天性疾病。在临床上因对本病认识不足,误诊而盲目手术所造成治疗失败时有发生 [1,2]  。本文从1988~2003年对21例患者诊治进行回顾性总结。从胚胎学、临床特征、诊断及手术要点进行分析。结果21例患者19例一次手术治愈,2例术后复发经再次手术治愈,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共收治21例患者(在外院误诊、切排、手术后反复发作14例)。21例中男14例,女7例,最小年龄11个月,最大年龄55岁。第一、二鳃器囊肿4例,第一鳃器瘘管8例,第三鳃器瘘管9例。
   
  1.2 方法 21例患者收入院后,第一、二鳃器囊肿和第一鳃器瘘管共12例均行局部冲洗、换药、抗菌治疗。待红肿消退,分泌物基本消失后行手术治疗 [2]  。术前注射美兰+双氧水(5∶1) [1]  ,在局麻或全麻下将瘘管完整切除,术中注意面神经,术后治愈出院。第三鳃器瘘管共9例,入院治疗同前,炎症控制后行碘油造影。从瘘管外口注入碘油在X 线下见碘油流入下咽梨状窝处。一般术前1h注入美兰,过早注入可因瘘管感染和多次切排较易渗透周围组织,手术不易辨清瘘管疤痕及正常组织的区别。
   
  2 结果

  9例患者一次性治愈7例,1例住院手术后复发,1例出院3个月后复发,2例复发患者再次手术治愈,21例患者随访至今未复发。见表1。

  表1 21例患者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略)

  注:9例中7例一次治愈。2例术后复发再次手术治愈。

  3 典型病例
   
  例1,男,46岁,因左颈部反复流脓39年,在当地诊断为颈部淋巴结核,切排多次不能愈合故于1988年8月来我院就诊,检查左颈前下方近胸骨上窝见一瘘管周围瘢痕组织,局部换药、冲洗瘘管,术前注入美兰从口中吐出。间检左侧梨状窝可见美兰。诊断为第三鳃器瘘管。手术分离瘘管达左梨状窝,将内口缝合。随访至今未发。
   
  例2,男,32岁。左侧颈部反复流脓16年。曾以胸腺瘘在外院手术2次,左侧锁骨胸骨端处仍流脓,于1995年7月来我科,诊断鳃器瘘管,手术中瘘管切除追踪到左梨状窝,术后出院3个月左锁骨胸骨端仍流脓,再次住院局部换药、冲洗,因多次手术,左颈部解剖结构不清,碘油造影后行左侧功能性颈廓清,甲状腺左叶切除术,瘘管切除完整治愈出院。随访未复发。
   
  例3,男,7岁。左耳前瘘管反复流脓7年。近10天复发伴右耳流脓不止。门诊以先天性耳前瘘管于1999年5月收入院,检查双耳廓杯状耳,耳道生理性狭窄,双耳轮脚前有管口,挤压有白色分泌物,右耳道有脓液,清除后可见肉芽生长,入院在全麻下行右耳前瘘管摘除+乳突探查术,行耳后切口,探针插入瘘管开口处,探之瘘管向后向下沿乳突区平行外耳道至茎乳孔处。瘘管上段有二个分支,第一分支盲端在外耳道上壁,第二分支在中耳腔。在显微镜下将瘘管完整取出。瘘管盲端茎乳孔处有一牙齿相连,清除中耳腔糠皮样分泌物,耳道皮肤基本完整,恢复原位,鼓膜未见穿孔,碘仿纱条填塞。术后送病检,为鳃器瘘管含牙1枚。术后11天出院耳道继续碘仿纱条填塞。2个月后复诊,耳道较前扩大固定,鼓膜视野清晰,半年后复诊无复发,随访至今未发。
   
  4 讨论

  颈侧瘘管及包块首先考虑到先天性疾病、鳃器瘘管及 囊肿。多半是胚胎发育异常,人的鳃沟与咽囊在正常发育情况下,鳃沟与咽囊永不相通不形成鳃裂,当鳃沟未正常融合时就形成了窦道或瘘管 [1,4]  。
   
  瘘管可分三种类型,具有内孔和外孔为完全性;只有外孔或只有内孔的,为不完全型;内外孔皆闭锁,只有中间部分闭合的,属隐性型,此型以后演变成囊肿,也可成为孤立性囊肿 [1,4]  。
   
  鳃器瘘管根据瘘口位置,瘘管的走向确定为第一、二、三、四、五鳃器瘘管或囊肿,第四、五鳃器一般不引起颈部先天性畸形 [1]  。
   
  对于鳃器瘘管及囊肿治疗方法是手术根治 [3]  。我科对本病从胚胎学,解剖学方面有所认识,所收治的患者大部分是第一、三鳃器瘘管,主要是第三鳃器瘘管在临床上较少见。对此病应注意以下几点:(1)首先要从胚胎学观点提高认识 [4]  。(2)瘘管局部冲洗、换药、炎症控制后行碘油造影、进一步了解瘘管的走向、内外口的位置。(3)从瘘管口注入美兰+双氧水5∶1有助于瘘管的识别。(4)手术取适当切口,熟悉周围组织的正常解剖,充分暴露术野。这样对本病的诊治有较好效果,复发率可明显降低,从而减轻病人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 彭勇炎.耳鼻喉科全书·颈部疾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71-77.
   
  2 梁振江,董明敏,卢伟,等.第一鳃裂发育异常的外科处理.中华耳鼻喉科杂志,2000,35(4):260-264.
   
  3 黄怀菜,陶正德,杨元华.鳃裂囊肿与瘘管(附35例临床分析).临床耳鼻喉科杂志,1987,1(4):211-213.
   
  4 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喉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42-50. 

  (收稿日期:2004-07-05)

  (编辑秋 实)

  作者单位:441021湖北省襄樊市中心医院 

作者: 王锦云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