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年第2卷第9B期

偏瘫汤治疗缺血性中风60例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自拟偏瘫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中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的测定,综合评价偏瘫汤的临床疗效。结果经临床验证采用偏瘫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总有效率为91。治疗组在改善血液流变、调降血脂及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自拟偏瘫汤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中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的测定,综合评价偏瘫汤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临床验证采用偏瘫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总有效率为91.7%,西药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1.6%,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在改善血液流变、调降血脂及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中药治疗缺血性中风,辨证施治,疗效可靠。

  关键词 脑缺血/中医药疗法 中风/中医药疗法 偏瘫汤
     
  缺血性中风 [1]  属于西医学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范畴,包括脑梗塞、脑血栓形成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占脑血管发病率的80%左右,呈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近年来很多学者将其纳入老年病的研究范畴。笔者自1996年2月~2002年7月,采用自拟偏瘫汤治疗缺血性中风6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人,病例选择有脑血管病临床症状、体征,并经头部CT证实,确诊为脑梗塞、脑血栓形成和脑血管痉挛的病人120例,逢单日入院者为治疗组,逢双日入院者为对照组。治疗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40~75岁,平均61.2岁,病程6h~10天。对照组60例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42~74岁,平均59.8岁,病程4h~6天。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国家标准应用《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 [1]  。辨证分型: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3年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2]  (简称《原则》)和《国家标准应用》 [1]  缺血性中风(简称《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3]  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诊断标准。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服用自拟偏瘫汤,组成:黄芪30g,桃仁15g,红花12g,丹参20g,地龙12g,当归15g,川芎15g,水蛭20g,葛根20g,路路通15g,黄精15g。辨证依据《原则》和《标准》分为中经路和中脏腑两大类共分为6型,根据临床见证不同予以化裁。(1)风阳暴亢,风火上扰证,加钩藤、牛膝、菊花各15g,生石决明30g(先煎);(2)风痰闭神,瘀血阻络证,加天麻、生白芍、半夏各10g,石菖蒲15g,胆南星10g;(3)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加生大黄10g(后下),鲜竹沥10ml,胆南星10g,全瓜蒌10g;(4)气虚血瘀证,加黄芪60g,党参10g,鸡血藤15g;(5)阴虚动风证,加鳖甲20g(先煎),生地黄、麦冬各15g;(6)中脏腑,阳闭加用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灌服,清开灵注射液40~60ml加入10%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脱证加用人参、麦冬各15g,附子10g或生脉注射液40ml加入10%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上述中药汤剂,参可加水300~400ml浓煎至100~150ml,慢慢频服;其余每日1剂,每剂药先加水500ml,浸泡15min后煎至200ml,2次煎混合,分早晚2次温服,1周为1个疗程。水蛭20g研成粉末装入胶囊,分2次随汤剂服下,治疗4周。
   
  1.3.2 对照组 给予维脑路通0.6g(苏卫药淮字1995第322802号)加入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治疗。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治疗4周。
   
  1.4 观察指标 神志、语言、肢体、运动分别统计患侧上下肢远近端关节的肌力和综合功能恢复情况。中医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謇涩,患侧偏身麻木,气短乏力,面色白,头晕及舌苔脉象等,血脂、血液流变学检查,三大常规、肝肾功能。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4]  中风病记分方法,主要评定神志、语言、运动功能的恢复程度。评定各项指标均分为5级,正常人为0分,治疗前满分为28分,起点18分,其疗效评定采用(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后积分×100%,以百分数表示。(1)治愈:≥85%;(2)显效:≥50%;(3)有效:≥20%;(4)无效:<20%。
   
  2.2 治疗结果 临床治愈病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3例、5例,显效分别为20例、14例,有效分别为12例、21例; 总有效率分别为91.7%、66.7%经χ 2 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2.3 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变化 偏瘫汤对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謇涩,肢体麻木,头晕头痛以及舌苔脉象等中医症状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本方对中医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2.4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系统体征及综合功能积分变化比较 见表1。两组治疗后积分有明显改善,两组患侧上下肢肌力、促进语言恢复及综合功能均有明显疗效。治疗组与对照组疗后差值积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5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效果比较 见表2。偏瘫汤对缺血性中风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治愈23例,占38.3%,总有效55例,占91.7%;对照组治愈5例,占8.3%,总有效40例,占66.7%,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6 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 见表3。两组治疗前后测定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临床验证偏瘫汤有降低血脂、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且无不良反应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系统体征及综合功能积分比较 (略)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ˇ P<0.05

  表2 两组中医辨证分型疗效比较(略)

  表3 两组血液流变学结果比较(略)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ˇ P<0.05
   
  3 讨论

  缺血性中风属于中医学中风、卒中、类中风范畴,气阴两虚、风阳上亢、血瘀痰阻乃是缺血性中风的基本病机。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多继发于风眩、脑络痹、消渴、心痹等。《灵枢·刺节真邪》云:“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由于将息失宜,肝肾阴亏于下,久病入络,脉络挛急,血行不畅,致使瘀痰阻塞脑络。气为血之帅,气虚无力行血,血行不畅则血瘀,津能化气,津液不足导致气虚;阴液不足导致脉络涸涩。气阴两虚则血滞、血瘀、瘀血闭阻脉络,气血运行不周,肢体失于濡养则偏枯废用。临床研究认为,阴虚患者血粘度增加。偏瘫汤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以补肾为旨,方以桃红四物汤为组方基础,重以活血通络。黄芪、党参大补元气;丹参、当归、川芎、水蛭、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地龙、鸡血藤、路路通活血行血、畅利经络;胆南星、石菖蒲、鲜竹沥化痰散结,醒脑开窍,上达于脑络。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党参、丹参、当归有抑制血 小板凝聚、抗血栓形成,促进纤溶,扩血管、降血压,改善循环的作用 [5]  。丹参还具有良好的清除氧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加脑的供氧量。水蛭、地龙、桃仁、红花活血化瘀,降低颅内压,改善脑缺氧的作用。葛根具有改善脑梗塞时红细胞的变形性,防止脑组织缺氧。黄精除有养血补心,滋阴养肝之功效外,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可降血脂,是治疗高脂血症的良药,故诸药合用,疗效较好。

  参考文献
    
  1 朱文峰.国家标准应用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长沙:湖南科学出版社,1999,199-20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93,274-278.
   
  3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89-90.
   
  4 王净净,龙俊杰.中医临床病诊断疗效标准.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274-278.
   
  5 韩潮.益气活血法治疗脑梗塞102例.陕西中医,1998,19(1):13.

  (收稿日期:2004-07-05)

  (编辑海 涛) 

  作者单位:271032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角峪医院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角峪镇计生服务站 

作者: 吴钦忠 王会玲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