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年第2卷第12B期

蛋白尿的出现在临床上的诊断思路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尿液中出现蛋白,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疗有重要意义。分析蛋白尿出现的原因,掌握几个病理性蛋白尿的概念,鉴别蛋白尿的真假,明确蛋白尿的来源,为分析蛋白尿对临床诊疗疾病提供极其重要的线索。1蛋白尿出现的原因1。1肾小球性蛋白尿正常肾小球滤过膜允许分子量2~4万Da的蛋白质顺利通过,而当由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

点击显示 收起

  尿液中出现蛋白,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疗有重要意义。分析蛋白尿出现的原因,掌握几个病理性蛋白尿的概念,鉴别蛋白尿的真假,明确蛋白尿的来源,为分析蛋白尿对临床诊疗疾病提供极其重要的线索。

  1 蛋白尿出现的原因
    
  1.1 肾小球性蛋白尿 正常肾小球滤过膜允许分子量<2~4万Da的蛋白质顺利通过,而当由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和脏层上皮细胞构成的屏障(分子屏障和电荷屏障)损伤的时候,就可出现蛋白尿。原因是:电荷屏障的内皮和上皮细胞膜含氮蛋白而基底膜含硫酸类肝素,共同组成了肾小球滤过膜带负性电荷,根据同性电荷相斥的原理,阻止含负性电荷的血浆蛋白的滤过。而分子屏障仅允许一定大小的蛋白分子通过,若肾小球滤过膜病损时,对蛋白的通透性增加,尿中往往出现较多除白蛋白以外更大分子的血浆蛋白,提示肾小球滤过膜呈较严重的结构损伤。

  1.2 肾小管性蛋白尿 在肾小管病损时,因小分子蛋白重吸收障碍因而尿中小分子蛋白突出地增多,为肾小管性蛋白的主要成分,由于血内小分子蛋白质浓度低,故此类蛋白尿一般不超过2g/d,另尿内溶菌酶和β2微球蛋白增加亦有助于诊断肾小管的病损。

    1.3 溢出性蛋白 血内小分子蛋白,如本周蛋白、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等,当其浓度过高超过肾吸收阈值,即从尿中排出,形成溢出性蛋白。

    1.4 分泌型蛋白 主要为尿中IgA排泄增加所致。

    1.5 组织性蛋白 因组织遭破坏后而释出胞质中,各种酶及蛋白质,在肾小球滤过中浓度超过肾小球吸收的阈值,而自尿中排出。

    1.6 体位性蛋白尿 真正的体位蛋白尿的患者,可能是腰椎前突压迫肾静脉,引起肾静脉循环障碍所致。

    1.7 功能性蛋白尿 常见于高热、畏寒、剧烈运动,交感神经兴奋,其机制不明,常为轻度蛋白尿。

  2 病理性蛋白尿的几个概念
      
  (1)大量蛋白尿:尿蛋白量>3.5g/d;(2)轻度蛋白尿:<1g/d;(3)中度蛋白尿:1~3.5g/;(4)单纯性蛋白尿:尿蛋白定量<1g/d,以白蛋白为主而无血尿者。(5)微量白蛋白尿:24h尿蛋白排泄在30~300mg;(6)蛋白尿:尿蛋白>150mg/d,尿蛋白定性阳性;(7)选择性蛋白尿:以低分子蛋白为主的蛋白尿;(8)非选择性蛋白尿:以大中分子蛋白为主的蛋白尿;(9)混合性蛋白尿;尿中含有大、中、小各种分子量的蛋白尿。
    
  3 蛋白尿的出现在临床上的诊断思路
    
  蛋白尿一旦出现,首先鉴别其是真性蛋白尿还是假性蛋白尿,先排外假性,主要考虑:(1)混入血液、脓液,或肿瘤分泌物、月经血、白带。(2)尿液长时间放置或冷却后。(3)尿中混精液或前列腺炎。(4)淋巴尿。(5)药物影响。然后考虑是真性,先排外生理性的(包括体位性蛋白尿和功能性蛋白尿),然后考虑病理性类型5种,临床上最主要是肾小球源性的或肾小管源性的蛋白尿,下面一一列举。(1)大量蛋白尿:可以肯定有肾小球病变,且常于肾病综合征。(2)轻度蛋白尿则有以下可能:①各种原因引起的间质性肾炎;②肾小动脉硬化性肾脏病;③功能性或体位性蛋白尿;④隐匿性肾炎;⑤急性肾炎的恢复期;⑥各种肾炎的缓解期;⑦晚期肾衰。(3)中度蛋白尿:多种肾脏疾患均可,诊断意义不大。(4)单纯性蛋白尿:常见于隐匿性肾炎。(5)微量白蛋白尿:是诊断糖尿病肾病较敏感的早期指标。(6)选择性蛋白尿:表示肾小管间质的损害。(7)非选择性蛋白尿:表示肾小球的疾患,大分子越多,肾小球的疾患愈重。(8)混合性蛋白尿:表示肾小球和肾小管都有损害,提示病情较严重,常见于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4 根据蛋白尿的情况
    
  确定肾小球性和肾小管性后,若为肾小球性,再进一步判断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还是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依据病因诊断、病理诊断和肾功能的情况对肾脏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      

  作者单位:650111昆明武警云南省边防总队医院

  (收稿日期:2004-10-8) (编辑云 兆)

作者: 牛琼 张爱国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