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1期

内镜下射频消融及高频电切治疗大肠息肉730例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经结肠镜射频消融及高频电切治疗大肠息肉是目前最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我院自2000年4月~2004年9月应用国产LDRF—50A型多功能射频治疗仪及OlympusUES—10高频电发生器治疗大肠息肉730例,共889枚,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我院自2000年4月~2004年9月应用OlympusCF-201纤维结肠镜及OlympusCF-240电子结......

点击显示 收起

    经结肠镜射频消融及高频电切治疗大肠息肉是目前最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我院自2000年4月~2004年9月应用国产LDRF—50A型多功能射频治疗仪及Olympus UES—10高频电发生器治疗大肠息肉730例,共889枚,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0年4月~2004年9月应用Olympus CF-201纤维结肠镜及Olympus CF-240电子结肠镜共检查大肠息肉患者5620例,检出息肉730例,息肉检出率为13%。本组730例患者,男524例,女206例,年龄2~83岁,平均49.2岁,均为门诊和住院患者,以不同症状接受结肠镜检查。便血182例,腹泻127例,便秘137例,腹痛168例,腹胀116例。共检出息肉899枚,息肉单发603例,多发127例,其中大肠息肉病5例。息肉直径0.2~4.0cm,其中0.5cm以下485枚,0.5~1.0cm248枚,1.0~1.5cm104枚,1.5~2.0cm35枚,2.0cm以上17枚。息肉有蒂350枚,亚蒂136枚,无蒂403枚。直肠356枚,乙状结肠163枚,降结肠107枚,横结肠49枚,升结肠108枚,回盲部106枚。腺瘤性息肉519枚(58.4%),幼年性息肉39枚(4.4%),增生性息肉123枚(13.8%),炎性息肉208枚(23.4%)。

    1.2 治疗方法 患者做常规结肠镜前肠道准备,禁用甘露醇。我们选用四川绵阳立德LDRF—50A型多功能射频治疗仪,输出功率为30~35W,工作时间为3~5s;Olympus UES—10高频电发生器,高频电混合电流指数3~4。术前肌注溴化东莨菪碱20mg。儿童可用静脉麻醉,先用静脉注射α羟基丁酸钠(40~60mg/kg体重),5~10min后再肌注氯胺酮(2~3mg/kg体重),全麻可维持1h。所有患者均在息肉处取活检,病理报告为非恶性肿瘤后,第二次在结肠镜直视下摘除。对于息肉病患者则根据息肉数量、大小、形状、充血明显或有无出血倾向情况,选择射频消融或/和高频电切、实施一次或二次摘除、一步切除法和多步切除法。先做全结肠检查,对于不同部位的多发息肉则由右半结肠到左半结肠方向依次摘除。根据结肠镜前端与息肉距离和电极形成的角度,采用调节旋扭、转动镜身及变换体位等方法,使息肉充分暴露,并处于最佳位置。无蒂、广基、扁平及1.0cm以下息肉行射频消融。射频电极从内镜活检孔插入,对准息肉,在其顶端点射。有蒂、亚蒂、1.0cm以上息肉行高频电切,用圈套器套住息肉蒂部,蒂宽、充血明显或有出血倾向的息肉,收紧圈套器后停留2~3min,使息肉颜色变深、变紫、缺血,再用混合电源或先电凝后电切,圈套器不能过于收紧以免造成机械切除,引起出血。一般电凝电切指数为3~4。蒂细、充血不明显或无出血倾向息肉,电切时间稍长于电凝时间,否则,电凝时间长于电切时间。对于直径在2.0cm以下息肉,一般可一次圈套摘除;对于直径>2.0cm上息肉,圈套器无法一次全部圈套摘除可分步摘除,每次摘除息肉的原则为宁少勿多。多发息肉和息肉病可做分次摘除,息肉在同一或邻近部位则一次切除,不在同一部位如分别位于左、右半结肠、直肠则分别予以切除,以免出现并发症。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内镜直视下顺利摘除息肉,无一例穿孔,6例亚蒂、有蒂息肉行高频电切后,4例残端出血,即用射频局部点射后止血,2例迟发出血,静脉输止血药止血后,未发生大出血。出血主要原因是圈套息肉时机械切除、电凝功率过低。治疗后有624例在术后半年、1年、2年复查结肠镜,病变部位难以辨认,无复发迹象。切除息肉做病理切片检查,术后共收集587枚,腺瘤性息肉411枚,其中1枚病理:腺瘤样息肉,部分恶变,切端阴性;另一枚病理:重度不典型增生,切端阴性。增生性息肉39枚,炎性息肉137枚。

     3 讨论

     大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息肉绒毛成分多、体积大易发生重度不典型增生和癌变。腺瘤性息肉的早期摘除,将有助于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对局限于息肉顶部的灶性原发癌亦可达到治疗目的 [1] 。既往结肠息肉多采取外科手术治疗,随着内镜治疗技术的广泛开展,使许多患者免于手术治疗。

    目前用于临床治疗大肠息肉的方法很多 [2,3] ,常用的有高频电切、激光、微波、射频等方法,各具优缺点。笔者应用近20年体会,以射频及高频电切治疗大肠息肉是较为理想方法。射频消融技术应用于临床已有较长的历史,主要应用在心血管和泌尿系统,近几年才应用于消化道。射频治疗仪主要由内射频发生器、治疗电极、弥散电极板组成。射频电流本质是一种变换频率为150~1000kHz的高速正变度正弦电磁波。摘除息肉主要是通过高频振荡、离子振动、传导电流和欧姆耗损而转变为热能即热效应。射频电流进入人体病变组织时,局部产热使病变组织升温,细胞内、外水分蒸发、干燥、固缩,以致无菌性坏死而达到治疗目的 [2] 。组织凝固程度和治疗的持续时间以及电极尖端电流强度成正比。射频对神经肌肉无兴奋刺激作用,不产生对生物有害的幅射,术中患者无任何不良反应。因此,安全性较好。但对较大、有蒂息肉治疗时间长,感到能量不足。高频电切用于临床有几十年的历史,我院于20世纪80年代初即开始使用。由高频电刀内的高频发生器、患者极板、接连导线和电极组成。它是将高电流密度的高频电流聚集起来,直接摧毁处于与有效电极尖端相接触一点下的组织的。使组织或细胞的升温、细胞中的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治疗目的。是目前治疗大肠息肉最简便、省时、有效的方法 [3] ,原发癌电切后可根除。但在实际操作中,圈套器圈套息肉较其他方法复杂,圈套器易与组织粘连,电凝功率过低还易出血。我们选择射频消融或/和高频电切,成功地摘除730例息肉,表明二者结合使用治疗大肠息肉,可取长补短,不但疗效好、省时、费用低、无痛苦,而且更大限度提高安全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沈志祥,陈喜兰.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364-366.

    2 廖宁逊,李增烈.应用射频技术治疗消化道疾病.引进国外医药技术与设备,1999,22:42.

    3 徐富星.内镜诊治消化道息内的进展.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9,16:133-134.

    作者单位:442000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消化内科 

作者: 屠新华 吴清明 姜东升 毛明芝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