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2期

酒精性肝病重叠慢性乙、丙型肝炎78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病(ALD)重叠慢性乙、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危险性。方法回顾分析78例ALD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史、临床表现、血清转氨酶水平、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血清丙肝病毒标志物及影像学表现。结论ALD重叠慢性乙、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为发展至肝癌的危险因素。关键词酒精性肝病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酒精性肝病(ALD)重叠慢性乙、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危险性。 方法  回顾分析78例ALD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史、临床表现、血清转氨酶水平、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血清丙肝病毒标志物及影像学表现。 结果  患者有乏力、纳差、肝区隐痛、黄疸、腹水等症状,好发于40~50岁男性;ALT平均162.85u/L,AST平均312.05u/L;HBsAg阳性69例,HBeAg阳性36例,HBV-DNA阳性18例,抗-HCV阳性9例,HCV-RNA阳性6例;多数肥胖,5例发生肝癌。 结论  ALD重叠慢性乙、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为发展至肝癌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  酒精性肝病 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丙型肝炎

  我国酒精性肝病(AL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合并肝炎病毒感染时,更加重肝脏损害,威胁人民健康,现将我院2000~2003年期间发现的酒精性肝病重叠慢性乙、丙型肝炎78例做回顾性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观察组78例为我院收治的ALD患者,符合2001年7月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制订的酒精性肝病诊断标准 [1] ,同时重叠慢性乙、丙肝炎病毒感染,皆为男性,年龄28~76岁,平均46.5岁。饮酒量40~800g/d,[饮酒量(g)=饮酒量(ml)×0.8×酒精的度数(%)],平均162g/d,饮酒年限5~55年。其中酒精性脂肪肝(AFL)25例,酒精性肝炎(AH)13例,酒精性肝硬化(AC)40例。对照组78例病毒性肝炎(HBV或HCV)、肝硬化患者,男52例,女26例,年龄18~69岁,平均35.5岁,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参照2000年西安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2] 。

  2 观察项目及结果

  2.1 症状与病史 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乏力、肝区隐痛、腹胀、纳差、黄疸、肝脾肿大、腹水等。观察组病史10个月~10年不等,对照组病史1~20年不等。

  2.2 检测 采用ELISA法检测HBV-M、抗-HCV,PCR法检测HBV-DNA及HCV-RNA。观察组HBsAg阳性69例(88.5%),HBeAg阳性36例(46.2%),HBV-DNA阳性28例(35.9%);抗-HCV阳性9例(11.5%),HCV-RNA阳性6例(7.7%)。对照组HBsAg阳性66例(84.6%),HBeAg阳性31例(39.7%),HBV-DNA阳性22例(28.2%);抗-HCV阳性12例(15.4%),HCV-RNA阳性6例(7.7%)。

  2.3 血清转氨酶水平检测(赖氏法) 观察组ALT平均为162.85u/L,AST平均为312.05u/L;对照组ALT平均为126.85u/L,AST平均为213.4u/L。

  2.4 ALD相关因素 (1)重叠慢性乙、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酒精性肝病患者多数肥胖,本组有63例(80.8%),体重指数(BMI)平均32.5。(2)观察组中5例(6.4%)发生肝癌,对照组2例(2.6%)发生肝癌,可见ALD重叠肝炎病毒感染为发展至肝癌的危险因素。(3)观察组肝脏肿大于AC(彩超示右肝斜径>140cm [3] )发生率为45.2%,对照组发生率为25.2%。

  3 讨论

  饮酒和肝炎病毒(HBV或HCV)感染是全球公认的致慢性肝炎的主要原因,两者在慢性肝病患者中常同时存在,且在致肝脏损害过程中,有协同作用,上述资料表明ALD重叠HBV或HCV感染时,肝脏损害严重,血清酶学水平明显升高,酒精同HBV、HCV有协同致癌作用,饮酒亦为HCV引发癌症的促进因子 [4] ,因而肝炎病毒感染为AC发展至肝癌的危险因素。肥胖的嗜酒者更易发生肝损伤。ALD重叠慢性乙、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乏力、纳差、黄疸、肝肿大为主。酒精主要损害AST含量丰富的肝细胞线粒体,酒精所致的胆汁淤积使肝脏胆管上皮及肝细胞合成GGT能力升高,故ALT重叠慢性乙、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组ALT、AST水平较单纯病毒性肝炎组高,研究证明,酒精是影响肝炎病毒感染程度和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嗜酒除增加机体对HBV、HCV感染的易感性外,酒精及其代谢产物通过免疫学紊乱,自由基脂质过氧化损伤和组织含铁量的增加及谷胱甘肽的减少等途径加剧肝炎病毒引起的肝损害,使HBV、HCV从亚临床感染状态变为临床显性发病,使肝功能恶化,并使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病率增加 [5] 。

    总之,肝炎病毒感染与酒精对肝损害有协同作用,嗜酒一方面会增加肝炎病毒感染的概率,使病毒感染慢性化、重症化,另一方面,病毒感染又可增加机体对酒精的敏感性,容易发生酒精性肝损害,而且,酒精对HBV、HCV在致肝细胞癌变方面也有协同和加强作用,因而我们应大力宣传酒精的危害性、提倡戒酒等,对于预防慢性肝病发生及阻止慢性肝病进展均十分重要,对HBV、HCV感染者来说,饮酒有百害而无一利,病毒性肝炎患者应严格禁用一切含酒精的饮料。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酒精性肝病诊断标准.中华肝脏病杂志,2001,9(5):264.

    2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1):56-62.

    3 池肇春.实用临床肝病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754.

    4 曾锐,范建高.肝炎病毒和酒精性肝病的关系及其诊断.肝脏,2000,5(2):119.

    5 Brochoc,Naopas B,Peitelson MA,et al.In cesantions between alcoholand hepatitis virus in the liver.Clin Leb Med,1996,16:273-287.

  (编辑吴 莹)
  
  作者单位:410011湖南省长沙市传染病医院

作者: 戴水奇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