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3期

手背合并多指背侧深度烧伤应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21例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手背及手指背侧深度烧伤现多采用早期切痂自体皮移植修复创面,但其应用仍受到一定的限制,对于肌腱及骨外露者则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以真皮下血管网皮瓣(subcu-taneousvascularnetworkflap,SVNF)修复手背烧伤的报道较少,笔者自1999年以来利用SVNF修复手背合并多指背侧深度烧伤患者2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烧......

点击显示 收起

  手背及手指背侧深度烧伤现多采用早期切痂自体皮移植修复创面,但其应用仍受到一定的限制,对于肌腱及骨外露者则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以真皮下血管网皮瓣(subcu-taneous vascular network flap,SVNF)修复手背烧伤的报道较少,笔者自1999年以来利用SVNF修复手背合并多指背侧深度烧伤患者2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6~41岁。烧伤总面积1%~2%TBSA,均为Ⅲ度。烧伤原因:热压伤10例,电击伤11例。创面分布:全手背(包括手指背侧)5例,部分手背合并多指背侧16例,均伤及肌腱,3例合并有骨外露。

    1.2 手术方法 彻底清除创面的坏死组织,用0.1%新洁尔灭湿敷。将手掌侧置于同侧下肢大腿前侧上1/3处,下肢取屈膝、屈髋,大腿呈外展位,诸指尽量展开,根据创面的大小,画出皮瓣的轮廓线。依此线切开皮肤及皮下,锐性分离皮瓣,使其成为SVNF。于腹部取薄中厚皮片,做成网状,植于供瓣区,用网纱及无菌敷料覆盖。将手指插入所形成的皮瓣隧道,患手背侧朝上置入皮瓣下,诸手指从皮瓣另一端引出。边缘间断缝合,隧道创面不需移植皮片,纱布包扎固定患手。术后10~14天断蒂,并完成分指及指蹼成形术。

  1.3 结果 21例患者创面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4例患者术后经6~12个月随访,外形及功能均较满意。

  2 讨论

  手为人的劳动器官,且为暴露部位,故致伤机会较多。烧伤可波及全手,但一般以手背较多、较重。手背皮肤薄而柔软、易松动而富有弹性;握拳时的面积较伸直时约增大25%;在指间关节处,有许多横纹和环纹隆起,便于手指关节活动,皮下组织少,只有一薄层疏松结缔组织,将皮肤和下面的伸肌腱、关节囊和关节韧带隔开。所以手背深度烧伤较多及易于损伤深层组织,特别是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处的伸肌腱与关节囊更易于破坏,而且愈合后往往因瘢痕增生,使手发生严重挛缩畸形与明显功能障碍。手背合并多指背侧深度烧伤,深达骨和肌腱时,用自体皮片移植难以成活,用腹部带血管蒂皮瓣修复亦有损伤大,皮瓣臃肿,外形不雅,固定时间长,需二次手术断蒂及后期整形的缺点,直接影响手功能的恢复。本文所提到的皮瓣为随意SVNF,其特点为蒂部较宽,理论上不存在瓣长与蒂宽的比例限制问题,故皮瓣的存活率较高,较腹部带血管蒂皮瓣及轴型SVNF在供瓣区的选择上有较多的灵活性 [1] ,本组无一例患者出现皮瓣坏死现象。进行皮瓣修复时,可将患手自然摆放,并能灵活地掌握皮瓣的范围和大小。同时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手术次数少、外形恢复满意等优点,既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又减少了住院费用。该术式优于传统治疗手法的另一特点还在于行断蒂术时,可一次性完成手背、多指背侧创面的修复及分指和指蹼的成形,故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最大程度地恢复手部功能。需要指出的是,皮瓣覆盖术后,同侧大腿须保持适当屈髋和外展位,使患手能够较为舒适地放置于大腿上端。笔者的经验是将下肢置于布朗架上或小腿及膝关节下方垫一高25~30cm的枕头即可。每次换药后,以腹带或宽胶布将患手以及前臂适当固定于腹部和大腿。
  
  参考文献

  1 肖添有,肖能坎.轴型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应用解剖及在深度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中华烧伤杂志,2002,18:336-338.

  (编辑云 兆)
  
  作者单位:010051内蒙古呼和浩特解放军第253医院

作者: 陈向军 温建廷 周玉梅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