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3期

对慢性肝炎治疗的再思考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回顾治疗乙型肝炎20余年的历程,我们虽然在控制发病率方面有所成就,但慢性肝炎的恶化率并没有下降。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约有40%以上的慢性肝炎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如何阻止慢性肝炎的病情恶化是临床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1发病机制肝炎后肝纤维化、肝硬化及癌变的机制虽然复杂,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嗜肝病毒的持续感染,......

点击显示 收起

  回顾治疗乙型肝炎20余年的历程,我们虽然在控制发病率方面有所成就,但慢性肝炎的恶化率并没有下降。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约有40%以上的慢性肝炎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癌;肝硬化失代偿期的5年生存率仅70%左右;肝癌已是当今发病率最高的致死性癌症之一,且好发年龄在30~50岁之间。从现代循证医学的观点看,以往的思路与方法是失败的。如何阻止慢性肝炎的病情恶化是临床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 1 发病机制肝炎后肝纤维化、肝硬化及癌变的机制虽然复杂,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嗜肝病毒的持续感染,故抗病毒治疗是最主要的手段。HBV健康携带者的概念已不存在,新近的大量病理学证实HBV对肝脏的损害是隐匿、持续的,且是100%的。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从来就肝功正常和无症状,但就诊时已经肝硬化甚至晚期了。同样从循证医学角度看,目前慢肝抗病毒治疗的病例的筛选条件仍不尽合理。对非活动性肝炎和静止期肝硬化因ALT/AST的持续正常而失与治疗,导致恶化率上升。这是因为抗病毒治疗的概念和筛选条件,仅局限于干扰素和拉米夫定两种药品的适应证范围上的缘故。只要不符合这两种药品的适应条件者,均被视为暂不予抗病毒治疗者,已属“专家共识”,这并不符合逻辑思维。

  2 讨论

  基于HBV、HCV的发病机制的多元性,其抗病毒的方法也应该是多方面的,譬如免疫治疗、中医治疗等都还是有效的,对不适合上述两种药品治疗的患者应积极寻求其他方法。而只从实验室判断和筛选是狭隘的,有些变异病毒用免疫方法根本检测不了,要将病理检查有炎变者或影像学上有肝脾形态改变者,均应纳入干扰素或拉米夫定的治疗和观察范围。除此之外可选择的有效药品尚有单磷酸阿糖腺苷、可耐等,以及苦参素、山豆根碱、苦味叶下珠等中药制剂。化学药品的研制是个国际化问题,实际上我们只在沿用和等待,但我国是肝炎大国,且HBV的基因型和人种因素都与外国不同,难道就如此无奈或因惑不前?我国的青蒿素现在被WHO列为世界治疗疟疾的必用药品而大量出口,我们就有理由和信心发扬民族医药来攻克肝炎。中医辨证更能体现个体化的原则,实践已证明中医的扶正祛邪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抗病毒等作用;活血化瘀具有抗炎、抗肝纤维化等显著疗效。没有理由拒绝或轻视中草药的应用,只是需要加快步伐,需要更专业化更现代化的研究和应用。可以预言解决我国的肝炎问题,还要靠我国的医学科研成果和中医药的优势。再说肝移植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即使是十分成熟了也因供体、费用等条件限制而应用十分有限。因此发扬中西结合,早期、及时、全面、合理的积极抗病毒和抗炎治疗,对提高远期疗效而防止恶化,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编辑周 雷)

  作者单位:743000甘肃省定西市人民医院感染科

作者: 孙 钧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