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4期

高压氧在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中的应用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在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非手术治疗的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其中40例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高压氧治疗(A组),余38例仅采用常规治疗(B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根据统计学分析进行疗效比较。结论高压氧对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吸收有促进作用,效果肯定。...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高压氧在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中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非手术治疗的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其中40例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高压氧治疗(A组),余38例仅采用常规治疗(B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根据统计学分析进行疗效比较。 结果  A组:治愈率52.5%,有效率92.5%;B组:治愈率18.4%,有效率71.1%,对两组治愈率、有效率分别进行χ 2 检验,P<0.0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  高压氧对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吸收有促进作用,效果肯定。
    
  关键词  硬膜下积液 脑外伤 高压氧 治疗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是颅脑损伤的常见并发症,发病率约占1.16% [1] 。常规的药物治疗或/并钻孔置管引流常有疗程长,疗效不显著等缺点。我院自2000年6月~2004年8月共收治此类非手术治疗患者78例,其中40例采用常规加高压氧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共78例,其中男58例,女20例,年龄3~72岁,中位年龄41.7岁。随机分为A组:高压氧加常规治疗组;B组:常规治疗组。其中A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4~72岁,中位年龄42.8岁。B组38例,男30例,女8例,年龄3~70岁,中位年龄40.9岁。A组车祸伤33例,坠落伤4例,打击伤3例;B组车祸伤32例,坠落伤2例,打击伤4例。

  1.2 临床表现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 (略)
    
  1.3 CT所示积液部位 见表2。积液量10~80ml平均27.6ml,中线移位有6例,其中移位≤5mm4例,>5mm2例。合并脑萎缩58例,占总病例的74.36%。

  表2 CT所示积液部位 (略)
   
  1.4 方法 A组给予抗生素、扩血管药物、神经营养药物等常规治疗;B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具体为中型医用高压氧舱,压力2~3ATA,戴面罩吸纯氧30min×2,中间吸空气1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本组病例均进行1~3个疗程。
   
  1.5 统计学方法 观察两组病例的治疗效果,并对总有效率、总治愈率进行χ 2 检验,根据统计学分析结果,进行疗效比较。
    
  2 结果

  根据症状及积液量的变化,将治疗结果分为以下4种:(1)治愈:临床症状缓解,积液消失;(2)显效:临床症状缓解或大部分缓解,积液大部分消失;(3)有效:症状好转,积液减少:(4)无效:症状及积液量无变化或加重。具体结果见表3。 

  表3 各组治疗情况 (略)
    
  注: * χ 2 =6.08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χ 2 =9.83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是闭合性颅脑损伤的一种特殊类型,发生率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10%及全部颅脑损伤住院患者的1.16%。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多数学者认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形成是因为颅脑损伤时,脑组织在颅腔内剧烈移动,致蛛网膜撕破,形成一单向活瓣,脑脊液只能由蛛网膜下腔流至硬膜下腔,而不能反向流动,最终形成硬膜下积液 [1] 。此外,颅脑损伤特别是脑挫裂伤致使神经细胞损伤,血管床损害,继发脑水肿及颅内高压形成。局部脑组织,特别是额极,颞极部位缺血、缺氧,最后变性、坏死,胶质细胞瘢痕修复,可导致脑萎缩形成,硬膜下间隙增宽,提供了积液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的空间,促进了积液的形成 [2,3] 。硬膜下积液多在外伤后5~25d内形成,其间脑水肿趋向减轻,脑萎缩趋向形成,这也是硬膜下积液以亚急性为最多的主要原因。老年人由于其本身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硬膜下间隙较年轻人大,以致外伤后易形成硬膜下积液。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以额颞部最为多见,可能与该区脑组织容易挫伤有关,虽然积液量一般都在20ml以上,最多可达150ml,但由于积液范围广,且存在不同程度脑萎缩,所以临床症状较轻,绝大多数患者可经保守治疗治愈,预后良好。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对患者进行动态观察,一旦出现积液进行性增多或脑组织受压严重,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应积极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时,硬膜下积液的吸收,要受到脑细胞能量代谢、毛细血管微循环等内环境因素的影响,单纯药物治疗由于不能从根本上改善脑组织缺氧状态,影响了脑细胞功能恢复,加上外伤后血—脑屏障的破坏,引起药物效能的下降,造成了积液吸收缓慢,完全吸收困难。B组中只有7例完全吸收,占本组的18.4%。小部分吸收或无效的占到了62.5%,而加用高压氧治疗后,治愈率增高到52.5%,有效率提高到92.5%。经χ 2 检验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高压氧对硬膜下积液的治疗有显著效果。
   
  高压氧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氧分压,增加氧含量及氧弥散半径,直接纠正脑缺氧。促进细胞代谢和生长,使增宽加深的脑沟变浅,缩小硬膜下间隙、减少积液的发生 [4] ;(2)促进病变区域毛细血管再生及侧枝循环建立,降低血黏度,使血流速度加快,毛细血管开放数量增加,以利于积液的吸收 [5] ;(3)葡萄糖代谢率增高,能量生成增加,有利于病灶区脑细胞功能恢复,改变了脑血管壁及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对促进硬膜下积液的吸收起到积极作用 [6] 。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在常规治疗同时,加用高压氧不仅缩短了疗程,提高了疗效而且由于其具有安全、费用低、副作用少等特点,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43.

  2 王浩岩,郎铁成,李福义,等.婴儿硬膜下积液外科治疗.黑龙江医药科学,1999,22(2):33-34.
   
  3 张小义,李建平,刘成顺.婴幼儿颅脑损伤后脑萎缩的临床探讨.山西医药杂志,1999,38-39.
   
  4 陈启义,孙长丰.高压氧综合治疗脑萎缩13例.中华航海医学杂志,1995,2(1):8.
   
  5 高春绵,杨捷.实用高压氧学.北京:学苑出版社,1997,223-224.
   
  6 李温仁,倪国坛.高压氧医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52-353. 

  (编辑周 雷)

  作者单位:252000山东省聊城市脑科医院 

作者: 朱建新 李丽 王东臣 刘鹏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