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4期

小儿过早搏动125例病因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过早搏动的病因,提高临床医生的定性诊断水平以便合理的治疗。方法2001年1月~2004年6月共收治小儿过早搏动(早搏)125例,对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及基础疾病、心电图改变、影像学改变、实验室资料、治疗与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5例早搏患儿器质性心脏病38例(30。0%),无症状性早搏4例。...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过早搏动的病因,提高临床医生的定性诊断水平以便合理的治疗。 方法  2001年1月~2004年6月共收治小儿过早搏动(早搏)125例,对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及基础疾病、心电图改变、影像学改变、实验室资料、治疗与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25例早搏患儿器质性心脏病38例(30.4%),其中病毒性心肌炎14例,拟诊病毒性心肌炎18例,心肌病并心衰1例,先天性心脏病3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其他心脏因素9例(7.2%),预激综合征2例,左室假腱索7例;非器质性心脏病78例(62.4%),其中呼吸道感染39例(31.2%),消化道感染20例(16.0%),其他疾病15例(12.0%),无症状性早搏4例。 结论  对早搏患儿应该认真进行相关检查,寻找病因加以鉴别是单纯性早搏还是病理性早搏以便合理的治疗。开展对小儿早搏的病因诊断的临床研究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  小儿 过早搏动 病因
      
  小儿过早搏动(早搏或期前收缩)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发生在健康儿童或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儿,为了进一步探讨小儿早搏的病因,提高临床医生的定性诊断水平以便合理的治疗,对2000年1月~2004年6月收治的小儿早搏12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5例,男85例,女40例;最小年龄1个月<1岁4例,1~6岁50例,6~14岁71例。根据病史、体格检查、体表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X线胸片、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核医学等辅助检查及心肌酶及其同工酶、抗“O”、ESR、柯萨奇病毒抗体、腺病毒抗体、呼吸道合胞病毒抗体、肺炎支原体抗体等实验室检查确诊。
   
  1.2 临床表现 头晕30例(24.0%),胸前区不适20例(16.0%),呼吸急促25例(20.0%),咳嗽50例(40.0%),腹痛28例(22.4%),腹泻20例(16.0%),呕吐12例(9.6%),发热34例(27.2%),心率增快83例(66.4%)、心音低钝25例(20.0%),心律不齐有早搏125例(100%),心脏杂音15例(12.0%),其他症状9例(7.2%),无症状体检发现早搏4例(3.2%),双肺有干湿音14例(11.2%)。
   
  1.2 基础疾病 125例早搏病例中其基础疾病有器质性心脏病38例(30.4%),其中病毒性心肌炎14例,拟诊病毒性心肌炎18例,充血性心肌病并心力衰竭1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先天性心脏病3例(法洛四联症1例,室间隔缺损2例)。心脏其他因素9例(7.2%),预激综合征2例,左室假腱索7例。非器质性心脏疾病78例(62.4%),其中上呼吸道感染25例,支气管炎及肺炎14例,支气管哮喘4例,急性胃肠炎20例,流行性腮腺炎2例,水痘2例,泌尿系感染1例,荨麻疹2例,白血病1例,低血钾1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例,癫痫1例。
   
  1.3 心电图改变与早搏的类型 表1。
    
  表1 心电图改变(略)
    
  1.4 辅助检查 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报告:左室腔扩大5例,左房腔扩大1例,心包少量积液3例,腱索增粗心脏搏动减弱2例,二尖瓣轻度返流1例,中度返流2例,左室假腱索7例。X线胸片报告:心脏扩大2例,支气管炎及肺炎14例、核医学检查8例,有2例表现为心肌缺血改变。
   
  1.5 实验室检查 心肌酶及同工酶增高(高于正常值50%)25例,抗“O”增高(>300u)12例,血沉加快5例,心肌钙蛋白I>0.05g2例,柯萨奇病毒抗体IgM(+)7例,IgG(+)22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抗体IgM(+)3例,腺病毒抗体IgM(+)4例,肺炎支原体IgM(+)7例,低血钾(K + <2.8mmol)1例。
   
  1.6 治疗与转归 本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律平)37例(29.6%),其余病例均针对原发病治疗及对症处理与支 持疗法,住院2~14d,出院时早搏消失32例,减少28例,不变15例,出院后进行1个月~3年的随访,半年内早搏消失者50例(40%)。6个月~3年后消失63例(50.4%),3例早搏减少为无自觉症状、生活如常,1例心肌病并心衰半年后死亡,8例失访。随访者复查心脏彩超、心电图、心肌酶,除2例风心病患者有心脏扩大,其余未发现异常。3例先心病患者行手术治疗,恢复正常。
    
  2 讨论

  近年来随着常规体表心电及24h动态心电图的广泛应用,小儿早搏的发现率、就诊率明显增多 [1] ,如何查找早搏的病因,正确评估早搏的临床意义是值得探讨的。按照2001年全国心律失常学术会议制订的“小儿过早搏动的诊断治疗建议” [2] 有利于鉴别单纯性早搏(良性、功能性)与病理性早搏(器质性),病理性早搏是由于心脏病变所致心肌细胞自律性增加与折返形成所致,本组125例早搏患儿有器质性心脏病38例(30.4%),如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这部分病例的早搏符合病理性早搏。而单纯性早搏是由于感染或其他疾病所致精神紧张或自主神经失调所致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发生改变,本组非器质性心脏病变78例(69.6%),主要是由于感染或其他疾病来诊,其中呼吸道感染39例(32.4%),消化道感染20例(16%),其他疾病15例(12例),另外左室假腱索7例及预激综合征2例,共占6.4%,体检发现无症状性早搏4例(3.2%),这些非器质性心脏病所发生的早搏符合单纯性早搏。
   
  125例早搏病例中除快速心律失常及有症状的频发性早搏用心律平治疗37例(29.6%),大部分患者通过原发病的治疗及时对症与支持疗法,早搏都能逐渐消少至消失,而少部分患者早搏长期未消失,但无自觉症、生活如常。按照专家的建议:无症状的单纯性早搏不需要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3] 。室上性早搏或室性早搏都特别强调注意去除造成早搏的原因或诱因、治疗基础疾病,有难以接受的自觉症状的良性早搏或发展成严重的心律失常倾向时才考虑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3] 。由此可见对早搏患儿应该详细询问病史、认真进行相关检查、寻找病因、明确基础疾病并加以鉴别是单纯性早搏还是病理性早搏,以便合理的治疗。开展对小儿早搏的病因诊断的临床研究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乾忠,李维,李萍.小儿联律性及成对性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分析.中华儿科杂志,2003,41(10):777.
   
  2 李小梅.小儿过早搏动(期前收缩)的诊断治疗建议.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5):309.
   
  3 李小梅.全国小儿心律失常研究会议纪要.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5):311.

  (编辑周 雷)

  作者单位:570311海口海南省人民医院儿科

作者: 吴玉蕊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