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4期

婴儿出生体重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新生儿体重是决定分娩方式与反映新生儿健康的重要指标。分析新生儿体重,了解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的发病情况,对指导孕期保健、决定分娩方式、提高民族素质具有重要意义。2方法(1)低出生体重儿:妊娠满28周出生,体重2500g的新生儿。(2)足月低出生体重儿:妊娠≥37周而新生儿体重2500g者。...

点击显示 收起

  新生儿体重是决定分娩方式与反映新生儿健康的重要指标。分析新生儿体重,了解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的发病情况,对指导孕期保健、决定分娩方式、提高民族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1月1日~2003年12月31日在我院分娩的孕期满28周的活产儿共1063例。其中孕28~36周62例;37~41周974例;≥42周27例;剖宫产分娩302例,阴道分娩761例。
   
  1.2 方法 (1)低出生体重儿:妊娠满28周出生,体重<2500g的新生儿。(2)足月低出生体重儿:妊娠≥37周而新生儿体重<2500g者。(3)巨大儿:新生儿体重≥4000g者。(4)早产:妊娠≥28周而<37周分娩者。(5)早产儿:28周≤胎龄<37周,出生体重<2500g的新生儿。
   
  1.3 数据收集及处理 使用统一的产房分娩登记表格,于新生儿出生时即填写。并采用FoxproV2.6数据库管理系统建库、逐表录入并进行统计分析。均值差异分析采用t检验,率差分析采用χ 2 检验。

  2 结果
    
  2.1 婴儿出生平均体重及性别差异 1063例新生儿出生平均体重为3317g。男婴576例,出生平均体重为3375g,标准差为506.42g;女婴487例,出生平均体重为3292g,标准差为435.16g,经统计学处理t=2.874,P<0.01,两者差异都有非常显著性。
   
  2.2 早产、低出生体重发生率 1063例新生儿中,早产发生率为5.83%(62/1063),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为4.42%(47/1063),早产中低出生体重儿占53.23%(33/62)。
   
  2.3 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与孕周的关系 孕周<37周的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发生率为53.23%(33/62),孕周≥37周的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发生率为1.40%(14/1001),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 2 =358.93,P<0.01)。
   
  2.4 多胎发生情况与低体重的关系 1063例新生儿中妊娠次数1048次,其中,双胎妊娠13例,三胎妊娠1例,双胎妊娠发生率为1.24%(13/1048,1∶81),三胎妊娠发生率为0.10%(1/1048,1∶1048)。双胎婴儿平均体重为2246g,低出生体重的发生率为73.08%(19/26),三胎婴儿的平均体重为1631g,低出生体重的发生率为100%。
   
  2.5 发生率 1063例新生儿中,巨大儿73例,发生率为6.87%。

  3 讨论
      
  本文资料显示,新生儿的出生平均体重为3317g,90%可信度的正常值范围为2508~4117g,与通常新生儿出生体重的正常范围2500~4000g接近 [1] 。婴儿出生体重在性别上差异有显著性,男婴体重大于女婴,这种现象符合男女儿童体重差异的情况。
     
  低出生体重的发生率为4.42%,早产低出生体重发生率显著高于足月产儿,可见早产是导致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主要原因。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不仅围产期并发症高,且生后常有体格发育落后、脑瘫、智力障碍。近年来研究表明,低出生体重与成年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关系密切 [2] 。有关控制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已引起广大医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巨大儿发生率为6.87%,高于王淑贞的5.21% [2] ,近年来发生率逐年增加,证实了巨大儿发生有不断上升的趋势的普遍观点 [3] 。巨大儿在分娩过程中会引起产科并发症、难产及新生儿的并发症,故对巨大儿发生率继续增高的趋势应引起产科工作者的重视。有资料表明:巨大儿发生与母亲的年龄、身高、孕龄及产次等因素有关 [4] 。孕妇及其丈夫身材越高,其胎儿出生体重就越重;在一定范围内,孕妇产次越多、年龄越高、营养条件越好,其胎儿出生体重越大;妊娠合并糖尿病,巨大儿的发生率较高。因此,要预防巨大儿的发生,就必须指导孕妇注意孕期保健,科学合理饮食,适当体育锻炼及劳动,加强孕早期孕妇的糖尿病筛查,积极处理并发症,加强产前检查,适时终止妊娠,降低巨大儿的发生,确保母婴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王津平,翟桂荣.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发病原因及治疗新进展.中国围产医学杂志,2003,6(1):58-60.
   
  2 王淑贞.实用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397.
   
  3 徐漪舟,杜其云.婴儿出生体重分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9,15(3):152.
   
  4 朱耀魁,梁草辉.非糖尿病性巨大儿175例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探讨.实用妇产科杂志,2001,17(3):145-147.
    
  (编辑含 秋)

  作者单位:261031山东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产科

作者: 李振荣 邵青春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