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6期

心理干预对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的影响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心脏介入手术是目前以及将来一段时间心脏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它的成功与否以及效果的好坏,不仅与医生的技术经验有关,还与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工作有密切关系。我科自1997年7月~2004年9月以来,通过加强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心理护理工作,使800例患者的手术获得了满意效果。关键词介入手术心理护理满......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心脏介入手术是目前以及将来一段时间心脏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它的成功与否以及效果的好坏,不仅与医生的技术经验有关,还与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工作有密切关系。我科自1997年7月~2004年9月以来,通过加强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心理护理工作,使800例患者的手术获得了满意效果。

    关键词  介入手术 心理护理 满意效果

    心脏介入手术是目前以及将来一段时间心脏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通过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右心导管、左室造影、心内电生理等检查方式对一些疑似冠心病的病例做出明确诊断或为心脏搭桥术以及瓣膜置换术提供冠状动脉等大血管的情况。在治疗方面,常用的有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支架植入术、射频消融术、二尖瓣球囊扩张成型术等。通过冠脉内球囊扩张支架植入,解决了冠脉狭窄的问题,改善了心肌灌注,拯救了濒死的心肌细胞;射频能源通过导管在心内损毁靶点则能治疗快速心律失常 [1~3] 。心脏介入手术治疗部分先天性心脏病也疗效肯定。我科自1997年7月~2004年9月共行心脏介入手术800例,笔者通过加强患者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护理工作,使患者能以稳定的情绪接受手术、术中能积极配合以及术后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从而使手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800例患者中,男450例,女350例,年龄3~81岁,平均40岁。其中行冠脉造影术400例,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300例,射频消融术50例,左右心导管术50例。

    2 心理护理

    2.1 手术前的护理

    2.1.1 热情接待新入院的患者 详细介绍住院环境,经常巡视病房,了解患者的需求以及心理状况,消除患者因环境改变而造成的孤独、恐惧、忧郁以及焦虑的心理。

    2.1.2 介绍手术情况 大多数患者对手术和介入的物理刺激存在恐惧心理,还有部分患者担心手术中出血对身体造成损害。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与患者进行了悉心交谈,向患者说明手术不用开胸,一般从股动脉或股静脉穿刺后进行操作,穿刺处的切口很小,出血量很少,只有几毫升,一般不需要输血。在穿刺时局部应用麻醉药,因此不会感到疼痛。而且手术后伤口根本不用针线缝合,就像输液后的穿刺点一样。这样患者通过了解手术的操作程序以及与其他外科手术的区别,减轻了心理负担,增强了接受手术的信心。

    2.1.3 消除患者对手术的疑虑 术前多数患者对手术能否成功存在疑虑。为此笔者向患者详细地介绍了手术的原理方法、成功率、手术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措施、手术医护人员的精湛技术。此外,笔者也介绍了一些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及松弛疗法,以消除患者因恐惧手术而导致的不良的心理反应。多数患者能够理解与接受,很好调节自己的心理状况,情绪稳定,状况良好。

    2.1.4 在术前检查方面的心理护理 在进行术前准备的过程中,如进行抽血查血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生化检查,手术区的皮肤准备、碘剂以及一些抗生素的过敏试验时,笔者都向患者做了详细、耐心的解释工作,详细说明作用及目的,并做到操作熟练、规范,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对50例儿童患者,笔者采取模仿儿童语言及动作,主动与其交流,及时回答患儿提出的问题并对合理要求给予满足。笔者还把胆小爱哭的患儿与勇敢的患儿安排在一起,鼓励他们相互帮助,一起勇敢起来,使得患儿能很好配合完成各种术前准备工作。1例先天性心脏病需做右心导管检查的患儿,一听到要抽血就开始哭闹。笔者在平时与他接触过程中,了解到他最崇拜的是警察入手,亲切地问他想不想当警长、当警长可不能是胆小鬼、应该勇敢等,在悉心的引导下,患儿不但停止了哭闹,并且配合了抽血检查和其他的术前准备工作。

    2.1.5 手术费用的问题 手术费用是大多数患者所关心的问题,还有些患者对手术收费提出了质疑。为使患者放心,笔者就手术过程所采用的材料质量、数量及价格向患者说明,让他们“明白消费”。对于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患者,鼓励他们诉说烦恼和忧虑,耐心倾听并做好安慰解释工作, 帮助患者分析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使他们鼓起战胜疾病的斗志。例如有一位43岁心肌梗死的患者,其家属已经同意采取最佳治疗方案即行选择性冠脉造影、经皮球囊扩张成型及支架植入术,可患者却忧心忡忡,想放弃治疗。其原因是其家庭经济拮据,难以承受手术的费用。笔者考虑到患者正值中年,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支柱,放弃治疗实在可惜。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可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及小孩,经济困难可以找亲戚朋友帮忙。通过笔者的耐心解释和仔细分析利害关系,患者终于抛开了顾虑,接受了治疗。

    2.2 术中护理 手术一般是在局麻下进行的,患者始终处于清醒状态,所以患者虽然看不到手术的情况,但会全力去倾听和猜测手术的进展情况。为避免让患者有不必要的猜忌,术中我们医护人员一般应用专业术语交谈。并且随时观察患者的表情变化,主动询问是否有不适。对情绪紧张的患者,笔者一边观察病情变化,一边与他(她)交谈,如一些时事、亲戚朋友、子女教育等问题,一方面是为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给患者以心理支持,减少患者因情绪紧张而造成的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使手术能顺利进行。通过细心护理,800例患者中,只有5例因为听力障碍无法交流,而且又因极度紧张,出现了血压升高的现象,而经含服心痛定、静脉推注压宁定治疗后,血压恢复正常,手术顺利进行。对于患儿,笔者更加细心、耐心,如一边观察病情变化,一边与他们谈学校的一些事情等,消除了恐惧心理。除了做好心理护理,还积极做好安全保护工作。使得患儿能很好配合手术。对一些较小的患儿笔者除了做好心理护理,还协助医生做好麻醉工作。做到手术过程安全。

    2.3 术后护理

    2.3.1 术后术侧肢体的护理 术后患者术侧肢体需要保持伸直6~24h,有的还需更长时间。大部分患者会出现烦躁不安的情绪。笔者除了讲解卧床休息及保持术侧肢体伸直的重要性,还指导患者应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及暗示疗法,消除烦躁情绪。

    2.3.2 术后饮水的护理 术后笔者交代患者多喝水或喝牛奶,增加尿量,促进造影剂的排泄,以减少因手术过程应用造影剂而造成的肾损害。一些患者因为惧怕排尿影响伤口,而不敢喝水,笔者给他们讲述了喝水的重要性后,都能配合。

    2.3.3 对心功能良好患者的护理 对于心功能良好患者中患者角色强化、依赖性较强者,术后一般鼓励其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减少肢体血栓的形成。几乎所有介入手术的患者都能做到,从而杜绝了并发症的发生。

    2.3.4 术后饮食及排便的护理 术后30min~1h,如患者没有什么特殊的情况,笔者就鼓励患者进食容易消化、高维生素的饮食,少吃多餐,不宜过饱,同时注意保持大便通畅,切忌用力过度。有的患者惧怕排便对伤口的影响而不敢进餐,笔者就这问题做了详尽的解释,说明了饮食的重要性以及再次指导正确的床上使用便盆的方法,包括提供隐蔽的排便环境,鼓励他们正确对待饮食问题;多数患者能接受。50例患者术后4~6h未能自行小便,笔者除了为他们提供隐蔽环境外,还指导患者床上大小便。对饮食比较挑剔的患者,笔者适当提供了良好的饮食,其中包括食物的色、香、味、形,尽量满足患者的嗜好,以增进食欲,保持营养。告诫患者避免饱餐,忌辛辣食物。

    2.3.5 对术后发热患者的护理 对10例术后出现发热的患者,我们给了合理的解释,讲解了发热的原因,同时给予抗生素治疗,3~5天恢复了正常。通过术后的心理疏导,介入治疗患者都能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3 讨论

    心脏介入手术是一项诊断及治疗心脏疾病的先进技术,它的成功与否以及效果如何,除了与医生的技术经验有关,还与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干预有重大关系。心脏介入手术对患者来说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原,直接影响患者正常的心理活动,甚至可以影响手术的效果。正常的、恰当的心理干预可以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护理人员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对患者充满理解、尊重、关心和体贴,能让患者有一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觉。术前的患者对手术有关问题认知能力差,往往会导致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状态。经过护理人员耐心、细致的进行心理学干预,提高了患者的认知能力,从而使患者以良好轻松的状态下接受了手术,减少了因情绪变化引起的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术中以及术后的心理护理干预,控制了患者应激性情绪,克服了患者消极的心理反应,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起到药物无可取代的作用。使患者平稳、安全度过手术期,获得了令人满意的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维君,姜腾勇.心导管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

    2 胡大一,马长生.心脏病学实践-2001.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

    3 张中新,于伟奇.现代血管病诊疗指南.北京:学苑出版社,1993,10.

    (编辑商志伟)

    作者单位:515031广东省汕头市中心医院

作者: 罗燕华 刘少玲 洪蝶玫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