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6期

精神分裂症患者伪装精神病2例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精神病人伪装精神病在临床上较少见,现报告2例如下。据家人称:患者于40天前,因患过敏性紫癜在综合医院治疗,已基本痊愈。精神检查:接触困难,问话不答,表情茫然,仍有小便溺床现象,行为活动少,偶有冲动行为。初诊:癔症性精神障碍。...

点击显示 收起

    精神病人伪装精神病在临床上较少见,现报告2例如下。

    1 病例介绍

    例1,男,20岁,以发作性意识不清,少语少动8天为代主诉入院。据家人称:患者于40天前,因患过敏性紫癜在综合医院治疗,已基本痊愈。8天前急起不识父母,称姨夫为父亲、对其母说“你是谁?”,伴有说神道鬼,曾小便溺床2次。上述表现为发作性,间歇期则表现情绪紧张焦虑,问话少答,少动。在综合医院行头颅CT检查未发现异常,转我院治疗。入院后查体未发现异常。精神检查:接触困难,问话不答,表情茫然,仍有小便溺床现象,行为活动少,偶有冲动行为。初诊:癔症性精神障碍。经舒必利治疗予日高量(0.6g/d)。5天后接触改善。称半年来听到周围人都在背后议论他、辱骂他,并称有一伙人要害他及亲人。近8天来患者感到很危险,因害怕父母被害而装作不认识父母,因恐惧而不敢上厕所,致小便溺床。患者对发病经过能详细叙述,因此考虑当时患者并不存在意识障碍。故修正诊断:偏执型分裂症。予以舒必利系统治疗,2个月后精神症状消失。

    例2,男,52岁,以阵发性意识不清,行为紊乱1个月余为代主诉入院。于1个月前讨要工钱未果,急起烦躁不安,眠差,阵发性不识亲人,冲动、裸体外跑等。间期家人向其讲述发病表现时,患者否认且伴有紧张不安。入院查体未发现异常。根据病史怀疑患者当时可能存在意识障碍,为排除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行头颅CT检查报告显示无异常。精神检查:接触困难,缄默不语,在病房徘徊,情绪焦虑,行为冲动,治疗欠合作。初诊:癔症性精神障碍。予以奋乃静口服,日高量16mg治疗1周。患者主动述说:病史中的表现是自己伪装的,因为近1年来,发现儿子与自己的妻子有不正当关系,且村里人都知道并在背后议论此事。1个月来发现儿子要害死他,感到恐惧害怕,为避免被儿子害死而装疯卖傻。患者对病史中的表现均能详细回忆,故排除癔症性精神障碍。修正诊断:偏执型分裂症。予以奋乃静系统治疗,40天后精神症状消失,好转出院。

    2 讨论

    被害妄想为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患者受被害妄想的影响,大多表现为恐惧躲避或冲动伤人等行为。上述2例患者主要症状以被害妄想为主,但起病隐袭,被害妄想较轻时,未影响患者的行为;亦有可能因为家属缺乏精神卫生常识,而未能及时发现患者早期的精神活动异常。随着病情的发展,被害妄想日益加重,为保护自己及亲人的安全,故意伪装意识不清、不识亲人及明显的紊乱行为,以躲避被害。病史提供急性起病且为发作性病程,加上家属主观认为的应激因素,以及患者精神检查不合作,导致临床医生判断失误。伪装精神病在司法鉴定中常见,一些当事人为了逃避不利于个人的处境、摆脱某种责任,或获得个人利益而故意模拟精神疾病。常见的伪装有:意识障碍、痴呆、行为紊乱、情感障碍等。伪装的精神症状多带有过分渲染的色彩,或有想象性的成分 [1] 。上述2例患者由于受被害妄想的影响而伪装精神病,伪装的症状以意识障碍和紊乱行为为主,符合伪装精神病的特点。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大多由于自知力缺如,竭力否认患有精神障碍,拒绝治疗,因此精神分裂症患者伪装精神病在临床工作中很少见。

    参考文献

    1 黄富颖,管唯,钱玉林.诈精神病的鉴定.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0,1:33.

    (编辑若 月)

    作者单位:721000陕西省宝鸡市康复医院精神科

作者: 吴 军 符勤怀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