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6期

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多见,特别好发于老年患者,治疗方法很多,选用的内固定物也有多种。我科2000~2002年共收治8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40例应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取得良好效果。2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立即行床头牵引,且拍X线片示骨折已基本复位后,尽快手术。患肢外展、内旋,待骨折复位后,手术取髋关节外侧......

点击显示 收起

    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多见,特别好发于老年患者,治疗方法很多,选用的内固定物也有多种。我科2000~2002年共收治8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40例应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均为盘锦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的住院患者,男26例,女14例,年龄17~65岁。按AO的分类方法,A 1 型17例,A 2 型15例,A 3 型8例。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立即行床头牵引,且拍X线片示骨折已基本复位后,尽快手术。一般采用双阻滞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在C型臂X线下监视行闭合牵引复位。患肢外展、内旋,待骨折复位后,手术取髋关节外侧切口,从大粗隆上2cm到粗隆下10cm(可适当延长)取纵形切口,切开阔筋膜及股外侧肌,暴露大粗隆及下方的股骨干。在大粗隆下方2cm处放置135°定位器,于外侧皮质的中点水平打入2.5mm的导针。C型臂X线机下定位。正位见导针位于股骨矩,蛙式位见导针位于股骨颈正中。将导针控制于股骨关节面下1cm,测量导针进入长度,调整动力髋螺钉三联扩孔器至固定深度,置入粗螺钉,将长度适合的钢板置于股骨外侧。如小转子骨折,拧入松质骨钉或用钢丝固定。术后患肢用纠正鞋,2~3天可在床上坐起。患肢被动活动,练习股四头肌。视骨折粉碎情况而于手术后3~6周开始扶拐不负重下地活动。拍片显示骨折愈合后可彻底扔拐。

    2 结果

    本组40例患者,随访6~18个月,无骨不愈合病例,出现退钉1例,并导致轻度髋内翻,主要由于患者骨质疏松造成。3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经临床治疗后缓解。按屈髋正常,走路无跛行,无疼痛者为优;屈髋<100°,走路稍见跛行,无疼痛者为良;屈髋<90°,走路跛行,有疼痛者为差。本组优28例,占70.0%,良9例,占22.5%。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其中尤以老年患者为多,以往临床治疗多采用卧床牵引治疗,但由于患者卧床时间较长,经常出现各种并发症,如坠积性肺炎、褥疮、膀胱及尿道感染等。有报道股骨粗隆间骨折非手术治疗病死率较手术治疗高5倍,且由于牵引治疗固定不可靠,出现髋内翻、下肢外旋畸形、短缩畸形较多。由此可见,股骨粗隆间骨折在无手术禁忌证的情况下,均应积极手术治疗,使患者尽早离床活动以减少并发症,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理想方法之一,既有外侧张力带作用,又能达到轴向加压,即张力性和静力性加压。对于A 1 及A 2 型骨折尤为适用,而对于A 3 型骨折,如进针点在骨折线上时,可能使骨折近端劈裂,且使骨折端有向外移位的倾向,增加骨折的不稳定性,因此对此类骨折根据临床经验,我们建议使用DCS或解剖钢板,避免进一步破坏外侧结构。临床实践证明,发生髋内翻的原因是小粗隆部股骨内侧骨皮质的压陷式粉碎,失去支撑力所致。因此小粗隆的复位固定对恢复股骨矩对应力的支撑作用,避免髋内翻畸形的出现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故对于小粗隆的纵裂骨块,可用拉力螺钉由股骨前侧向后倾斜45°打入固定。患者可在术后穿上纠正鞋,2~3天开始股四头肌舒缩练习,并可适当坐起行功能锻炼。对于稳定型骨折,1周内可在床上行功能练习;对于不稳定型骨折2~3周后在床上行功能练习。并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骨折类型及程度、术后拍片骨折愈合情况等综合考虑负重时间。本研究显示:本组优28例,占70.0%,良9例,占22.5%,优良率达到90%以上。因此,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项非常值得推广的临床实用技术。

    (编辑吴 莹)

    作者单位:124000辽宁省盘锦市第二人民医院骨外科
    110001辽宁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

作者: 张鹏飞 黄 涛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