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7期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严重缺血(附2例报告)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严重下肢缺血的临床应用。方法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刺激后,采集(血细胞分离仪3000Plus)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行双下肢腓肠肌内多点注射。结果2例接受治疗的患者ABI不同程度的提高,临床症状改善。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严重下肢缺血(无流出道血供做旁路手术......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严重下肢缺血的临床应用。 方法  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刺激后,采集(血细胞分离仪3000Plus)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行双下肢腓肠肌内多点注射。 结果  2例接受治疗的患者ABI不同程度的提高,临床症状改善。 结论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严重下肢缺血(无流出道血供做旁路手术)一种可选择的方法。

    关键词  血管新生 干细胞 动脉硬化症 缺血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self-transplantation of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s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ischemia of lower extremity.Methods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G-CSF,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were isolated by blood cell separator(Blood Cell Separator3000Plus)and multi-pointly injected into the gastrocnemius muscles.Results ABI in2cases were increased.The clinical symptoms were improved or relieved.Conclusion Self-transplantation of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s is an alternatives for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ischemia of lower extremity.

    Key words angiogenesis stem cells atherosclerotics ischemia

    我科2004年3~4月成功地实施了2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严重下肢缺血,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病例1,患者,女,83岁,双下肢间歇性跛行2年,左下肢为重伴静息痛。DSA显示左股浅动脉中段闭塞,动脉狭窄,动脉以远完全闭塞,ABI0.6,右动脉及以远闭塞,ABI0.68。诊断双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鉴于旁路手术无流出道可用,故行外周血干细胞(单个核细胞)移植。移植前5天开始应用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移植当日(04年3月13日)上午采集(血细胞分离仪3000Plus)外周血单个核细胞16.68×10 9 个(60ml),然后送患者手术室,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双下肢单个核细胞腓肠肌内多点注射。随访7个月,ABI上升为左侧0.8,右侧0.84,左下肢静息痛由入院时的需要药物止痛,减轻为无需药物止痛的轻微疼痛,能入睡。

    病例2,男,88岁,双下肢静息痛6个月,需要肌注止痛药物。DSA显示双侧股、动脉节段性闭塞,动脉以远完全闭塞。ABI左侧0.62,右侧0.66,诊断双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同样因无流出道而无法进行旁路手术。同病例1方法进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术前仅用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天,采集单个核细胞数为40.68×10 9 个(60ml)。术后随访6个月,双下肢静息痛于移植后第3个月消失,并停用止痛药物,ABI左侧0.83,右侧0.81。

    2 讨论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治疗经历了传统经典的旁路手术到现代腔内微创治疗的发展过程,但无论何种治疗方法都需要有良好的流出道。对于因无流出道而不能行旁路手术的严重下肢缺血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从上世纪70年代Folkman提出血管生成的概念,经过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导入的治疗性血管生成到内皮前体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移植治疗性血管新生,对血管新生的认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血管新生(neovas-cularization)有两种形式,研究最多是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指从原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重塑形成新的血管网的过程 [1] 。另一种形式称之为血管发生(vasculogenesis),见于胎盘形成早期的血管形成,开始于血岛;由位于中心的造血干细胞和边缘部的内皮前体细胞组成,前者分化形成血液成分,后者分化为血管内皮并形成血管壁。有多种方法在动物实验模型中成功诱导治疗性血管新生,如血管生成细胞激素的基因转染,激光打空心肌再血管化等。但由于效果不稳定,技术复杂,以及局部或全身毒性作用,而临床应用较少。动物实验研究显示,自体骨髓干细胞局部移植(BMCI)能有效地诱导鼠缺血心脏和肢体血管生成,改善生理功能。移植的骨髓细胞不仅可以增加局部能分化成血管内皮细胞的内皮前驱细胞(CD34 + ),还能分泌多种血管生长因子和细胞激素。该方法在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性血管生成领域以其危险性低、毒性小、成本效益好正日益受到重视。从为数非常有限的临床试验来看,已显示出增加肢体侧支循环的效果 [2] 。但机制尚不清楚,特别是为什么内皮前驱细胞以外的干细胞不被激活、分化成成骨细胞、成纤维细胞而造成组织骨化、纤维化等。对于血管生成的持续时间、调停还没有足够时间观察的结果。近年来的临床试验研究证明基于EPC移植的血管新生治疗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治疗性血管新生有可能成为缺血性疾病的新的治疗措施之一。通常外周血干细胞数量很少,但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应用后,数量能短时间内明显增加,从而能满足血细胞分离仪采集治疗需要量的细胞数,上述2例通过自体动员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症状得到了改善,但尚需足够的时间和病例来观察、评价。外周血干细胞因易于采集等优点有望逐渐成为方便、安全的干细胞源 [3] 。

    参考文献

    1 Asahara T,Murohara T,Sullivan A,et al.Isolation of putative progenitor endothelial cells for angiogenesis.Science,1997,275(5302):964-966.

    2 Yuyama ET,Matsubara H,Murohara T,et al.Therapeutic angiogenesis for patients with limb ischaemia by autologous transplantation of bone-marrow cells:a pilot study and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The Lancet,2002,360:427.

    3 Cutler C,Antin J.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s for allogeneic transplanta- tion.Stem Cells,2001,19:108.

    (编辑田 雨)

    作者单位:230001合肥安徽省立医院血管外科

作者: 胡何节 邓福生 王晓天 余继海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