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10期

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总结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选择我科2004年1~12月已施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52~73岁。全部采用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全脑血管造影显示有血管狭窄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结果均成功置入支架,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总结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护理经验。 方法  选择我科2004年1~12月已施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52~73岁。全部采用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全脑血管造影显示有血管狭窄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结果  均成功置入支架,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加强手术前后的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支架 护理
     
  颈动脉狭窄是引起脑卒中,从而致残甚至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神经血管内介入技术的发展,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可有效地预防脑缺血发作及因动脉硬化斑块脱落引起的脑梗死。该法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小、见效快、并发症少的特点。我科于2004年1~12月已施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12例,现将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2例病例,男10例,女2例,年龄52~73岁。全部采用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全脑血管造影显示有血管狭窄行神经介入治疗。其中,4例患者植入了2个支架,并且有2例患者是“串联性”血管狭窄。2例患者在术中因使用球囊扩张血管出现心率和血压下降,经静脉推注阿托品、多巴胺后生命体征恢复正常未造成不良后果,1例术后出现皮下血肿,经过及时处理血肿吸收。其余病例均无并发症,1周后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因此技术是一项新的技术,有的患者和家属对此缺乏了解,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虑,担心治疗效果不佳而产生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耐心的讲解并详细解释这种治疗方法的优点、目的,告知操作方法及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消除其顾虑,使之理解和配合。
   
  2.1.2 术前准备 协助作好术前各项常规检查,包括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常规、肝炎全套、艾滋病和梅毒常规,心电图和胸片;双侧腹股沟区、会阴区备皮;遵医嘱做好各种药物试验:包括碘、青霉素、普鲁卡因过敏试验;术前3天给予波立维及肠溶阿司匹林口服;术前进少量软食,禁水4h;术前30min肌肉注射鲁米那钠。
   
  2.2 术中配合 (1)患者取平卧位,建立静脉通道,穿刺血管肢体多选择手术对侧肢体,以留置针为好。(2)备好各种急救药品,以保证急救所需。(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对患者的意识、瞳孔、脉搏、呼吸、血压及肢体活动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因在导管及导丝推送过程中及支架释放中可刺激颈动脉血管发生血管痉挛,造成脑缺血、缺氧,刺激迷走神经兴奋而致心动过缓;可能撕裂血管内膜和斑块使栓子脱落而发生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 [1] 。如出现头痛、意识障碍、血压下降等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

  2.3 术后护理
   
  2.3.1 体位 术后平卧,穿刺侧下肢伸直,禁止弯曲,术后6h拔除动脉鞘,穿刺部位加压包扎,用沙袋压迫止血6h。穿刺侧下肢制动24h,以防止穿刺部位出血和血肿。不可下床,协助作好各项生活护理。
   
  2.3.2 伤口护理 穿刺点加压包扎,并严密观察局部有无出血或血肿,每30min测足背动脉搏动1次,观察下肢皮肤色泽和温度,若出现足背动脉搏动细弱、皮肤温度低、穿刺点有出血倾向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从拔除动脉鞘开始计时,24h后拆除绷带,穿刺点用碘酒消毒后以无菌纱布覆盖。
   
  2.3.3 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予以心电监护,若出现头痛、头晕、偏盲、失语、肢体乏力等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指导患者多饮水,以利造影剂的排泄。
   
  2.3.4 预防感染 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多为老年患者,机体抵抗力低,因此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治疗。

  2.3.5 术后抗凝药物的应用 术后抗凝药物的应用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术后并发症中最危险的是急性颈动脉闭塞,其原因主要是斑块下出血或斑块破裂后继发性血栓形成。因此术后常规使用肝素治疗,患者回病房后根据医嘱给予肝素静脉泵推,以每小时6ml速度推注,4h后暂停使用肝素2h,患者无不适便可拔除动脉鞘,拔鞘后再观察2h继续使用肝素,仍以每小时6ml速度维持20h推完。术后24h开始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或速碧凝腹壁皮下注射5~7天,每日2次,q12h1次。在使用抗凝药物期间,应严密观察凝血情况,延长局部按压时间,预防皮下出血。术后监测出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严密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或紫癜、大小便的颜色及其他脏器有无出血征象。如患者出现皮肤大片淤斑、牙龈出血、血尿、消化道出血或拔针后针眼血流不止等出血倾向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停止抗凝治疗。
   
  2.3.6 观察有无高灌注综合征 介入治疗使病变血管开通后,血流量急剧增加导致脑过度灌注而造成患者不良反应。如出现剧烈头痛、头胀、恶心、呕吐、癫痫、意识障碍,严重者可发生同侧颅内出血,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2.3.7 观察低血压、心动过缓 由于手术中支架释放刺激了颈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性引起血压下降 [2],本组病例有2例患者在术中出现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经过静脉使用 多巴胺和阿托品后生命体征恢复平稳。
   
  2.3.8 观察有无皮下血肿 穿刺部位皮下血肿,有1例患者术后6h拔鞘时在穿刺处出现皮肤圆形肿胀,直径3~4cm,为股动脉穿刺处出血、血肿形成。主要原因是拔鞘后压迫不到位,通过严格制动、抬高患肢等处理,1周后血肿与淤血逐渐吸收、消退。
   
  2.4 出院健康宣教 出院后3~4周内限制重体力活动,以后也应避免剧烈活动。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兴奋以及情绪波动过大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科学饮食,劳逸结合。向患者说明抗凝治疗的重要性,嘱其遵医服药,并教会患者自己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作为一项新技术已逐步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护理人员应加强业务学习,熟练掌握手术前后的护理,是增加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的重要保障,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 林秀兰.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的护理.护理研究,2003,17(9):1029-1030.
   
  2 丁宇,陈贞芳,迟路湘,等.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24:2168.
    
  (编辑云 兆)

  作者单位:430014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作者: 舒珍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