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12期

口腔疣状黄瘤1例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疣状黄瘤是一种少见的孤立性的黄色良性病变。1病历摘要患者,女,30岁,因腭部无痛性溃疡3个月入院。3个月前患者偶然发现腭部有一溃疡,舌舔时有粗糙感,无痛及其他症状,未予治疗。1个月前患者发现溃疡逐渐扩大,经抗炎等药物治疗无效,来我院就诊。...

点击显示 收起

  疣状黄瘤是一种少见的孤立性的黄色良性病变。多与脂肪类代谢紊乱有关,现将我们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30岁,因腭部无痛性溃疡3个月入院。3个月前患者偶然发现腭部有一溃疡,舌舔时有粗糙感,无痛及其他症状,未予治疗。1个月前患者发现溃疡逐渐扩大,经抗炎等药物治疗无效,来我院就诊。切取部分病变组织做活检,诊断为疣状黄瘤。患者既往健康,未患过肝炎等传染性疾病。查体:一般情况好,肝、脾未触及,全身皮肤未见有其他黄色病变。67腭侧牙龈及腭侧黏膜可见1.5cm×2cm大小的不规则形溃疡,边界清晰,中央略凹陷,呈粉红色颗粒状并掺杂有黄色颗粒,边缘稍高起呈苍白色。溃疡质地中等,有轻度压痛。双侧颌下及颈部未触及肿大的淋巴结。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5g/L,白细胞4.2×10 9 /L,出凝血时间均正常。X线检查:上颌咬合片及67牙片均未见骨质破坏。病理诊断:腭部疣状黄瘤。光镜下可见病变组织表面覆盖着一层厚度不一的不全角化层。鳞状上皮呈乳头状增生,上皮钩突伸长,其末端几乎深入到结缔组织的同一深度,结缔组织乳头内可见大量的泡沫细胞及少量的慢性炎性细胞。治疗:在局麻下拔除67并行腭部病变及局部黏骨膜组织切除术,术中见局部骨质正常,充分止血后暴露创面,术后2周创面愈合。
    
  2 讨论
    
  疣状黄瘤是一种少见病。1971年国外有人首先报道了口腔疣状黄瘤。本病临床表现多样,可呈疣状、息肉样、乳头瘤样及斑块状。颜色可呈正常皮肤颜色、红色、淡红色、棕黄色及黏膜色。发生在口腔黏膜者少见,在口腔黏膜以外者则更为罕见。本病属良性过程,一般病程比较长,可数月至数年,就笔者查阅的文献仅有1例发生在口腔黏膜的疣状黄瘤发生了鳞癌,但此患者同时伴有黏膜白斑。
   
  本病的治疗可根据部位、皮损大小行手术切除、二氧化碳激光及冷冻等。本例手术切除后追踪1年未复发。
   
  (编辑含 秋)

  作者单位:163311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口腔科
   
       163311黑龙江省大庆市爱心医院口腔科

作者: 毛庆华董瑞杰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