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12期

无张力修补法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疝修补的手术方式很多。我们应用Shouldice术式重叠缝合腹横筋膜加固定后壁及内环重建的方法,自2003年3月~2004年12月临床应用18例,效果良好。全组内环均在2横指以上。切口及解剖同传统疝修补术式。...

点击显示 收起

  疝修补的手术方式很多。我们应用Shouldice术式重叠缝合腹横筋膜加固定后壁及内环重建的方法,自2003年3月~2004年12月临床应用18例,效果良好。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18例,均为男性。年龄17~78岁,平均53岁。全组内环均在2横指以上。平诊手术16例,嵌顿疝急诊手术2例;双侧斜疝2例。

  2 手术方法
    
  本组病例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手术。切口及解剖同传统疝修补术式。在高位结扎疝囊后,不予悬吊。游离精索至内环处,切除提睾肌,后壁加固缝合分两层进行。第一层加固腹横筋膜及缩小内环口。检查内环口大小,从内环口处腹横筋膜切一小口,用手指或弯剪在腹横筋膜下方稍加分离,推开腹膜及腹壁下动静脉,沿小口从内环至耻骨结节全程切开之。仔细分离腹横筋膜内外侧叶,然后用小圆针4号丝线从耻骨部开始,将外侧叶在内侧叶的下方用连续缝合法与联合肌腱下缘缝合,直至内环口。同时紧缩缝合内环口,使之仅容一小指尖通过。然后用同一根或另一根线从内环口处将内侧叶在外侧叶上与腹股沟韧带连续缝合,直至耻骨结节处。此层缝合应注意内环口勿缝缩过紧,不要刺伤腹壁下血管。第二层缝合加强腹股沟管后壁。从内环处将腹内斜肌和腹横肌边缘与腹股沟韧带深面用4号丝线连续缝合,后壁修补完整。放回精索,分层缝合腹外斜肌腱膜、皮下组织及皮肤。
    
  3 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均能早期下床活动,无牵拉感、无并发症,全部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23个月,无一例复发,近期效果满意。
    
  4 讨论
    
  我们以往采用的传统疝修补术式,多是将薄弱的腹内斜肌、腹横肌形成的联合腱,强行缝合在腹股沟韧带、耻骨梳韧带上,以达到加强腹股沟管后壁作用。不足之处在于,没有真正修补和加强腹股沟管解剖学意义上的后壁,即腹横筋膜,而且内环口亦未缩小。故修补后张力大,易产生剧烈疼痛,术后复发率高达10%~15% [1] 。高分子材料如聚丙烯网、聚四氟乙烯网、聚酯纤维网补片疝修补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国外逐步开展,有效地降低了复发率 [2] 。但其价格昂贵,在我国尤其是基层医院不能得到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腹横筋膜在腹股沟疝形成机制中的重要地位,认为腹股沟管后壁菲薄的腹横筋膜及松弛的内环口是发生腹股沟斜疝的重要原因。我们采用该术式的第一层缝合正是重叠加固腹横筋膜及修补内环,而第二层缝合减轻第一层的张力并进一步加固了腹股沟管后壁的强度。本术式有以下特点:(1)手术方法简单、创伤小;(2)无张力修补,符合解剖学观点;(3)缩小内环口,关闭了腹股沟斜疝的突破口;(4)术后恢复迅速,早期即可下床活动,无张力性疼痛;(5)术后复发率低、并发症少;(6)适用于各种腹股沟疝的修补。
     
  参考文献
    
  1 Rurkow IM,Robbins AW.“Tension-free”inguinal herniorhaphy:a preliminary report on the“mesh plug”technique.Surg,1993,114(1):3.
   
  2 李德春,陈易人.替代物修复腹股沟疝.实用外科杂志,1992,12:123. 

  (编辑晓 青)

  作者单位:441200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外三科 

作者: 李红军 李斌 段仁全 马晋鄂 周良毅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