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13期

鼻内镜下治疗鼻中隔高位及后段偏曲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鼻中隔偏曲发病率之高愈来愈引起国内鼻科专家的重视。鼻内镜手术技术为其治疗提供了新的术式尝试。我科自2004年4月~2005年2月共为15例此类患者施行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做到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选择中鼻甲游离缘以上及其前端以后区域相应的鼻中隔偏曲患者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19~46岁,平......

点击显示 收起

  鼻中隔偏曲发病率之高愈来愈引起国内鼻科专家的重视。鼻内镜手术技术为其治疗提供了新的术式尝试。我科自2004年4月~2005年2月共为15例此类患者施行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做到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中鼻甲游离缘以上及其前端以后区域相应的鼻中隔偏曲患者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19~46岁,平均28岁。主要症状表现为鼻塞15例,流脓涕8例,头痛10例,嗅觉减退3例。术前行常规检查,15例均行冠状CT检查,8例合并鼻窦炎表现。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11例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4例局麻下手术。在0°广角鼻内镜(storz)下:(1)用1%丁卡因30ml加入1‖肾上腺素3ml混合液纱条行双鼻腔填塞收缩鼻甲黏膜及表面麻醉;(2)取1%利多卡因20ml加入1‖肾上腺素4滴于鼻中隔黏膜骨膜下及鼻底行浸润麻醉。麻醉满意后,在0°鼻内镜下小圆刀在嵴突或矩状突前方做弧形切口,切开黏膜软骨膜和黏膜骨膜,将偏曲部完全暴露,同前法分离对侧黏膜骨膜,将偏曲部完整切除。如为单纯嵴状或矩状突,可在充分分离后用小平凿去除或用直咬钳咬除。术中切除筛骨垂直板高位偏曲时不可摇晃骨板,以免损伤筛骨水平板。黏膜复位后,0°鼻内镜观察鼻中隔矫正是否满意。注意以下两点:(1)鼻中隔前上部(与鼻背和垂直板延续的鼻顶)是否彻底矫正;(2)中鼻甲前端是否充分暴露。完成鼻中隔成形后,可以按常规再行鼻内镜下鼻窦手术。整个手术完成后,0°鼻内镜观察鼻中隔黏膜切口对位情况,必要时缝合黏膜切口。双侧鼻腔分别放置高分子止血海绵注水压迫止血,防止鼻中隔血肿的形成,术后24~48h取出。
    
  2 结果
    
  15例患者术后随访1~3个月,全部患者鼻腔通气满意,术前症状消除。1例术后2周于后端小穿孔,随访2个月后自然愈合,其余无鼻腔黏连、鼻中隔穿孔、鼻梁塌陷、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3 讨论
    
  根据鼻中隔偏曲发生部位,分为高位偏曲和非高位偏曲。马有祥 [1] 认为凡包含中鼻甲前端以后,游离缘以上的区域相对应的鼻中隔存在偏曲,称为高位偏曲。临床发现由于鼻中隔高位及后段偏曲导致中鼻甲受压,引起中鼻道狭窄影响鼻窦引流而诱发鼻窦炎 [1,2] 。Yousem [2] 也曾报道,鼻中隔高位偏曲也是鼻内镜手术术后中鼻道黏连和狭窄的重要因素。因此鼻中隔高位偏曲的矫正对鼻窦炎的治疗和鼻内镜术后的恢复均有重要意义。

    鼻中隔偏曲手术整形的目的是 [3] :(1)矫正鼻中隔于正中位;(2)恢复鼻腔正常通气,使双侧鼻腔气流对等解除慢性缺氧状态;(3)减轻鼻腔神经末梢的应激状态;(4)为相应器官的功能恢复创造条件;(5)为某些经鼻中隔进路手术作鼻中隔前置处理。传统术式是利用额镜反光照射下完成的,亮度不够,且切口过小,视野不清晰,对深部偏曲嵴突剥离困难 [3] ,深部操作盲目性大,易引起穿孔;另外由于术者担心高位偏曲切除过多易造成鼻梁塌陷,使得高位偏曲难以矫正,术后症状无法缓解。随着鼻内镜鼻窦手术广泛开展,已观察到鼻中隔偏曲与其它结构,如中鼻甲、下鼻甲、鼻腔及中鼻道等的解剖结构关系,与鼻窦炎的发生确有相关性 [4] 。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已广泛用于鼻内镜鼻窦手术中。其优势在于:(1)良好的切口暴露;(2)能仔细分离软骨膜和骨膜,彻底暴露偏曲部位;(3)能尽量少的去除软骨和骨组织,只去除偏曲部分,而尽量保留筛骨中板或犁骨大部分,防止术后鼻中隔煽动 [5] ;(4)使深部操作直观易行;(5)能及时发现黏膜损伤,从而加以保护,有效地防止鼻中隔穿孔的发生。

    本术式于直视下操作,减少手术盲目性,手术精确性提高,既能最大限度地矫正偏曲,又可避免鼻中隔穿孔、鞍鼻等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鼻中隔高位及后端偏曲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马有祥,于德林.鼻中隔高位偏曲与鼻窦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1996,3:218-219.

    2 Yousem DM,Kennedy W,Rosenberg S.Ostiomeatal Complex risk factors for sinusitis:CT evoluation.J Otolaryngol,1991,20:419-422.

    3 李威龙,温湘玲.鼻中隔偏曲治疗的沿革和现状.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11:701-704.

    4 韩德民,周兵.鼻内窥镜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40-142.

    5 王荣光.内窥镜下鼻中隔成形术.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35(6):453.      

  作者单位:300050天津市公安医院耳鼻咽喉科
 
  (编辑晓 青)

作者: 张良 2005-9-2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