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14期

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肢体功能锻炼的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脑梗死患者多见于老年人,是引起肢体瘫痪的主要原因,大多数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日常生活难以自理,给家庭及社会带来负担。1一般资料我科2003年12月~2004年12月共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76例,全部经过头颅CT或MRI确诊,其中男158例,女18例,年龄58~76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选择无严重精神、意识障碍的......

点击显示 收起

  脑梗死患者多见于老年人,是引起肢体瘫痪的主要原因,大多数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日常生活难以自理,给家庭及社会带来负担。因此,早期进行肢体锻炼,避免出现关节挛缩、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等,最大程度地促进功能恢复,减轻残疾。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3年12月~2004年12月共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76例,全部经过头颅CT或MRI确诊,其中男158例,女18例,年龄58~76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选择无严重精神、意识障碍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者男54例,女13例。

    1.2 方法 康复训练,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患者主要处于卧床期。具体锻炼包括正确肢体位置的摆放,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健侧肢体肌力维持,强化训练患者肢体随意运动的诱发及选择性分离运动训练;肢体按摩、翻身、坐起训练;坐位保持及平衡训练;进食、穿衣等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在此阶段争取使患者能独立完成床上移动动作,并能保持坐位40min~1h,保证每日1次。第二阶段:患者重点进行站立及步行训练。具体内容包括坐位、起立训练(病区走廊的墙围上均有患者活动可以支撑的扶手)、站立平衡训练、步行训练等日常生活训练,对患者存在的功能缺陷及平衡障碍可借助工具辅助训练,为促进步行、防止畸形及早期自立创造条件。第三阶段:使用步行训练为重点,具体包括上下楼梯、室外步行及日常生活动作训练。患者进行3~4周康复训练,在家属和护士监督指导下,每日重复训练内容1~2次。
         
  2 结果
    
  我们在开展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训练工作中,112例患者均可以在护理人员帮扶下在花园行走,坚持1h以上不感到劳累,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尤为明显。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发生后,缺血病灶中心完全性缺血的组织在短时间内完全坏死。药物治疗仅仅在于挽救坏死灶周围的功能受损的缺血组织,通过降低脑水肿、控制血小板凝集、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循环等增加局部血液供应,促进部分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所以一般的药物治疗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是完全坏死的细胞已经不可能恢复功能。故药物治疗的作用是有限的。早期康复锻炼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恢复与好转甚至痊愈可以起到积极作用。

    急性脑梗死发病后的前3个月是功能恢复最快的时期,过去康复治疗往往从恢复期开始,但目前的观点趋向于脑梗死后开始早期康复训练,康复效果与康复训练开始的早晚有关。

    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往往只重视生命,忽视功能恢复,有重治疗、轻康复的倾向。在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工作中,体会到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从患者被动接受治疗到患者及家属积极主动参与,从过去的恢复期开始训练进展到如今急性期的早期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许多训练必须依靠家属的协助,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完成。在患者出院后,采取定期随访,了解其训练情况并指导患者进行训练。所以,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早期康复训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471009河南省洛阳市中心医院

  (编辑晓 青)

作者: 王葳莉 田新 张佳 2005-9-2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